5月27日消息,链得得合伙人周小雪发朋友圈表示,在贵阳大数据博览会链得得共识之夜现场,美团联合创始人与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正式发布“打车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打车软件。很快,快的创始人、泛城投资创始人陈伟星作出回应,他将联合原美团联合创始人、天际线创投创始人杨俊共同推出区块链打车平台——“打车链”。“打车链”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怎么实现的?优劣势是什么?我们从团队,市场,政策,技术,未来等角度进行分析。

“快的+美团”布局打车链, 从团队的组合实力来看,布局打车确有优势。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陈伟星目前担任泛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曾是“快的打车”创始人,获得过2015年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2015年,在经历了一场的烧钱大战后,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合并,新公司实行Co-CEO制度,时任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陈伟星则失去了对快的打车的控制权。

虽然当初卖掉快的让陈伟星“借酒消愁”了一阵,但在喝酒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精英,从而进入了区块链的世界,投资了多个区块链项目。
而另一方美团,早在3月21日,打车业务就已经正式登陆上海,提供快车和出租车两种服务。与此同时,美团打车还与滴滴开打价格战,双方竞争极为激烈。

此前,美团已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7个城市启动“美团打车用户报名”活动,这也意味着,美团初步计划在上述7个城市开展打车业务。
陈伟星拥有打车平台制作经验,美团杨俊不但拥有自己的庞大的流量入口,而且也开始布局打车业务,双方联合,势必对滴滴打车造成重创。

打车链真的成功,谁会买单?
陈伟星对打车链的定义是构建一个由“劳动者”和“消费者”共享,而非资本家控制的平台。用基于区块链的燃烧模型(burning model)取代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的收入模型(revenue model),用V/L rates代替P/E rates估值模型。
一个没有第三方控制的平台,从劳动者角度考虑确是件好事。目前,滴滴平台每天都要从司机的收入中抽取一部分提成盈利。如果没有第三方,司机收入将增加。如果支出相差不大,从消费者角度考虑,也能接受。

不过目前,打车带给用户最大的忧虑是安全问题,区块链打车是否可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是否能够公开透明打车双方的信息,公开信息又是否会对双方隐私造成危害?一切好的出发点都需要考虑着陆的可靠性。

从政策环境上考虑,国家已经多次发文支持区块链发展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该规划指出,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在“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一节中提出,“支持地方联合云计算、大数据骨干企业为当地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咨询、研发、培训等技术支持,推动提升‘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集成服务能力。鼓励利用开源代码开发个性化软件,开展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试点应用。”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供应链信用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推进各类供应链平台有机对接,加强对信用评级、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5 月 20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 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则全方位解析我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的应用落地情况。
无论是市场,政策,还是未来需求。毋庸置疑需要更多区块链应用的出现。但是技术需要沉淀,区块链打车链需要的不仅仅是需要流量和现有经验,更多的是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能否成功,有待观察。

从VR到共享,从大数据到区块链,风潮的出现总是会带出大批研发项目,市场的发展需要热点的推动,但是科技的发展更需要的是项目的落地。只有新科技新应用牵头给国家、人民带来更高生产力,不断推进社会进步,我们科技强国的复兴梦才能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