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的影评比电影更精彩。
如果说小说原著凸显了时代对个体的辗轧,电影则更多是一种记录。穗子的旁白是对时光的见证与回顾。热闹的、孤独的、轰轰烈烈的,经过时光打磨,都成了没有棱角的石头,或沉默或温和。
无论如何,谴责不是它的主题,更不是表彰“善良”。
但一窝蜂的替“善良”、“好人”鸣不平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
“善良就是给善良的人最大的回报”
还有人搬出拜伦,“蒙受你恩惠最深的人,爱你却爱得最浅。”
戏好多……
按照这个逻辑,有“好人”自然有“坏人”。那么谁是剧中的“坏人”?
1.林丁丁是坏人吗?
和她有关的事件,主要是军装事件和抱抱事件。
军装事件发生在何小萍入伍之初。暂时没领到军装的何小萍急于拍军装照寄回家,招呼不打的拿了林丁丁的军装去拍照。
林丁丁发现军装不在,把舍友挨个问遍,“见到我军装没?”被问的人异口同声,“没有。”包括何小萍。
她原本设想,拍完照片就把衣服还了;照片寄走,衣服还原,一切便神不知鬼不觉。
没想到,碰巧文工团有慰问演出。洗好放大了的军装照挂在橱窗,一车人看的清清楚楚。
当面被打脸的何小萍,既没有做法不妥的反思,也没有对林丁丁的歉意。“铁骨铮铮”的面对质问一言不发(内心戏“你们欺负人!”)。
由此成为一个有“污点”的人,被集体排斥在外。
来之前,她对文工团充满幻想,穿上了军装就“可以让人瞧得起!”。却一直不明白,被人瞧得起是相对的,固然和所处的团体、社会地位、岗位职务等有关,人格魅力、成就贡献等才是区分高下的关键要素。
军装事件她“偷偷摸摸”在先,事后态度也差,大家的疏远是正常反应。当然,因为一件事把一个人永久钉在“耻辱柱”也是不对的。
问题是,她也并没有积极弥补过失、重新融入集体的任何表示啊!
只是就此灰了心,抱着不被接受的疏离感,一个人独来独往。
她愿意隔离出去,谁又有义务倾听、亲近她呢?
所以,她在集体中的“孤单无助”,自己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而和林丁丁无关。
军装事件是何小萍的分水岭,“抱抱”事件则是刘峰的。
“活雷锋”刘峰默默爱了林丁丁很多年,直到她成为预备党员,不致因表白耽误她“进步”,才在邓丽君歌声的鼓舞下,开了口。
林丁丁开始有些意外,听着真诚热烈的表白,她虽未回应,但表情甜蜜羞涩,而非花容失色一巴掌拍过去。
不想短短几秒后, 开始“恼羞成怒”,哭着跑开。
因为刘峰不顾她的反对,紧紧抱住了她。更因为恰在此时,俩男战友闯了进来,撞个正怀。
他们阴阳怪调的调侃道,“林丁丁,你腐蚀活雷锋!”
林丁丁可以接受背地里被男干事喂水果罐头,不介意刘峰的表白,但介意被人当面撞见,更不能忍受她勾引先进的嘲讽!
毕竟,“他是活雷锋啊!”怎么能也有七情六欲?
毕竟,“从小就坐沙发、懂得鉴赏名表”出身的“我”,也是木匠儿子出身的他也能抱的?
为了洗脱自己的“腐蚀”罪名,及泄愤,她果断向组织检举。
刘峰以“猥亵”罪被组织审问:“老实交代,手摸哪了?”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下战场,断臂,及复员后过的凄凄惨惨……
林丁丁算坏人吗?
不管她心里是否瞧得上刘峰,如果不是刘峰不顾反对强抱她,如果没有被人撞见,她并不致于让他为难。
就事论事,抱抱事件中,刘峰和林丁丁责任各半,错不全在林丁丁。
不能因为刘峰曾有的“善良”和后来的潦倒,忽略他在此事件中的责任。
如果认同这个观点,那么刘峰转区营队无人相送就并不违背人情。
试问,和林丁丁、刘峰同为战友,又有俩战友作证,他确实对她下了“咸猪手”,真相不明的情况下,换了你,会含泪相送恋恋不舍?
于是何小萍故意大声喊出的“明天我送你”,像个是非不分的笑话。
2.政委是坏人吗?
何小萍无法公允看待刘峰被处分的事。自卑中成长起来的她“受害者”心态本就严重,因对刘峰的爱慕,更无限放大了不公正性。
她甚至不必表明 “我相信你!”,就全然不管证人证词等事实,认定文工团从领导到战友集体“辜负”了刘峰。
灰心之外,又寒了心。
“寒了心”的何小萍在刘峰走后,“同仇敌忾”的从行为到情感,彻底放弃了文工团。完全不在工作状态,估计也不是一天两天,所以,被从B角(替补)演员调整为服装组,远离了她热爱的舞台。
一次到高原慰问演出。排练时,一个女演员摔坏了膝盖。分队长让练过B角(替补)的她代替演出。
这是十万火急的事。
她一口回绝。
分队长再要求,她面露难色,推说自己高烧,还有高原反应…说话间,身体软绵绵瘫倒在地。
看起来很像真的。
可惜骗得了分队长骗不了军医。军医说,“我给的是菱形体温计,还回来的是圆形。”
政委听了军医的话,他让大家保密。节目开始前,他拉着她的手一步步走上舞台。
“为了慰问最英勇的骑兵队,我们专门排了这个节目。我身边的小演员发了高烧,还有高原反应,但发扬‘轻伤不下火线,轻伤不下马背’的精神坚持演出。如果演出时她晕倒在地,请大家原谅。…”
他振臂高呼,“向骑兵同志学习!”
台下热烈响应,“向骑兵同志学习!”气氛和谐而美好,演出圆满结束。
何小萍扭头望向政委的那一刻,差点以为这是政委的感化之法,以此化解何小萍内心的怨气。
结果却是:政委在演出结束时除了总结发言,称赞“每个人都很棒”,还“顺带”开了个欢送会。欢送何小萍,--“因身体原因转到野战医院。”
在这等着呢!
但十年前的我,或许会为何小萍鸣不平。此时的我只想给政委点赞,---多完美的危机处理啊!
不动声色间,化解了重大演出危机,顺便给心不在焉的何小萍调整了工作。在强调“服从是天职”的军队,算是给她留足了面子。
从员工管理角度,她长期工作状态游离在外,调整工作内容是再正常不过的组织行为。
情感上的同情,不能替代理性决策。
3.舍长是坏人吗?
舍长是高干子弟,但并非飞横跋扈。相反的,和战友们关系挺不错。
当她优越感十足的说“江山都是我们打下的!”时,穗子一句话怂回去,“又不是你打的。”,然后两人说说笑笑走了,可见舍长不是心胸狭隘之人。
和她有关的是内衣事件。
泳池边的晾衣绳上,大家惊讶的发现有人脑洞大开,在内衣里缝了海绵。
在那个刻意抹杀性别的年代,就连文工团的女兵们都是“没腰的裤子”,“人工增厚胸衣”无异非常大胆直露。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何小萍。在她回宿舍的路上,舍长带领一群人堵住了她,有人冲上去试图撕开她的衣服,好当场揭穿她就是那个“不知羞耻”的人。
说实话,这是唯一一处让我找到严歌苓小说里那种感觉的地方,---集体对个体尊严的践踏。
撕扯间传来一声凌厉的呵斥,“你们太过分了!”
这个声音是分队长的,她止住了这场闹剧。
也正是这一声呵斥,再次把电影的基调拉回了“非谴责”的轨道。使它更像是年轻人之间常有的冲突,对当事人来说,当时痛苦,事后淡然,却无关善恶。
多年后的舍长,嫁了同为高干子弟而后转战商海的战友,生活优渥。
她替落魄的刘峰交了1000元罚款,含泪替他鸣不平,“你们就是这样对待战斗英雄的吗?”
怎么看,也无意于把她塑造成一个“坏人”。
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部教育片。
要避免成为刘峰:人际交往中过于讨好他人而“断送”自我。
典型事例,一是明知腰伤没好帮何小萍练舞时非做举起动作而加重病情;二是因一厢情愿想和林丁丁在一起主动让出了进修机会。
要避免成为何小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她却天真的以为离开了不受待见的家庭,穿上了军装,就万事大吉了。一旦发现新环境并非如自己所想,只一味躲闪,强化自己“被欺负”、“受委屈”。
明明是自己思虑不周、处事不妥,又玻璃心,才把自己推到了戚戚焉的孤立境地。
一个人的成熟,就是眼里不仅仅有自己,还要有他人。真正的善良和通达,和“忍耐”无关,而和能够“见己、见人”有关。
年轻时或许不懂,后来的刘峰和何小萍可曾懂了呢?
何小萍就不说了。
抱抱事件之后,温和有礼的刘峰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人。
前有战场上的寻死,后有联防队挑衅“警察”。如此急躁易怒,说明时隔多年,他的心结一直没有打开,换言之,没有心智上的成长。
一句“你能抱抱我吗?”让他们成为彼此的治愈良药。此后相互依偎,“知足而温和,看起来比别人幸福。”
这句煽情的旁白改变不了我对他俩的态度。
知乎作者“最爱水平座”的剖析深得我心:
“《芳华》的青春,就是一场虚妄的旅行。从深宅大院出发的,最后还是回到热闹繁华;从茅屋草棚出发的,最后还是要流落街头。”
“在青春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洗澡同战壕,甚至同睡过一张床,可是芳华过后呢?你有你的海天盛筵和房地产,我有我的板车和关节炎。”
在我看来,刘峰&何小萍,他们思维固化,成长停滞,没有努力成长为发光发热的能量体,只能抱团取暖,这才是真正的芳华残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