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村(六)

作者: 李彦国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18:54 被阅读224次

    07,石碾

    石村(六)

    封闭的太行小山村,石碾石磨是人们磨面的重要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石磨作为一代人的记忆,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一句“有钱能使鬼推磨”还得给小同学吃力地讲解一阵子。磨盘被拆除,置于安生的地方睡大觉去了。

    石村(六)

    而石碾,一只延续至今,毛驴拉碾团团转,石碾声声话沧桑。

    如今的石碾主要碾玉米面。去锅里煮熟玉米湿加工,碾现成后再到房顶上晒干。湿碾的玉米面口感好,有人宁可吃这样的窝窝头也不吃白面馍,有人喜欢把碾子上碾的湿玉米面和白面半对半地混合起来,或蒸馍或做油煮的交叶等面食。湿玉米面加白面做成的抿阶饭,是王金庄独具风味的农家饭,外边的人到了王金庄都喜欢这个饭。子女们到了城市,回家来吃得最香的还是妈妈做的抿介饭。农业局贺局长指导我写作时,让我专门写一文介绍抿阶饭,抿阶饭成了王金庄典型的文化现象。

    玉米本是7、8毛钱一斤的粗粮,碾成湿面要卖到8块多。那天肥定要给城里人捎湿面,去香灵家里买,香灵说卖完了。肥定让他再煮玉米,推两套,香灵说,玉米也煮完了。湿玉米面供不应求。

    也不是所有的玉米都是这么吃响的,主要原因还是品种问题。

    市场上买的新品种,产量高,但没人吃,全部卖掉了,外边的人来买面也不卖新品种玉米面。

    老玉米碾湿面,使得石碾这一传统加工方法,经历了几百年后,仍然被人们继续采用。

    碾玉米要用两头驴倒班,一班叫一套,一套完了,毛驴要换岗换班。每次换套,都要先上套,后蒙眼。家家户户,除了制作犁地套还要有专门的拉碾套、驴蒙眼。驴套好了,把煮好的玉米摊在碾盘上,毛驴一圈一圈走起来,永远走不到尽头。石滚子转起来,碾碎的玉米粒向边缘退去,再点再退,退下的玉米面集中成一个圆圈。然后,一箩一箩地筛这一圈面。筛下的是成品,剩下的再倒到碾心旁,继续碾压。

    石村(六)

    石碾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一个区片只有一盘碾子,那天那日谁家用碾子,都要去有碾子的人家“问碾子”,“问碾子讲究个先来后到”,根据来人先后依次安排,时代久远了,“问碾子还讲个先来后到”就演变成了一句俗语,借指一切事情都要遵守先后顺序。比如,沿街厕所就不分男女,谁先进来谁使用。后来的不能往里挤,要讲个先来后到。

    碾子主人,祖祖辈辈,忙着给街坊邻居排队,一年一年够麻烦的,磨一个时期碾子不快了,还得请石工,锻造一遍,就像和机器换齿轮。去钢磨上进行米面加工要付费,去石碾上使用石碾,主户不收任何费用,只是赚了点驴粪。所以这些人家人缘都很好,娶媳妇嫁闺女,请先生漆大门写对联,先生好写“积善之家庆有余”之类的。

    想起止水写她的内蒙古石碾了,内蒙人的石碾要碾韭菜花,碾过了再碾一底玉米,粘掉上面残存的韭花,这一底玉米就作驴料喂驴了,王金庄也是这样的。还有人去石碾上碾旱烟,也要把石碾洗干净,再碾一底玉米面。

    石碾,是石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讲了大半天,也不知讲清楚了没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村(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wq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