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扬 写于 2018-01-03
关于学习与思考以及思想经济。我们不能仅仅经常在独处封闭或闭关自省时如此,而应更多的是以开放的状态去与人交流,发现他人以及万事万物的规律,从以他人它物为师的过程中把沉迷在过度的自恋状态中的自我解脱出来,当然,过度肯定他人则罔,而过度肯定自我则殆,故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作为一个有前途的学者应在开放中保持自我的特性,并能在这种动态平衡的“中正”状态中 上升,这才能有进步的可能!
故庄子曰:“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宇宙万物的信息认知(即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仅以有限的生命去寻求无限的知识,必然疲困不堪,以至可能陷入困境,主被客所奴役。”在这里,庄子主张的正是强调要保持认识主体的“自性”或主观特性,不要穷尽精力于向他人、他物的学习之中因过度信仰而迷失自我。只有使“我”在主客、有无中保持动态平衡,才能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由于每个人的神经中枢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格特征不同,故都有自已与他人具体不同的信息(知识)系统结构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为思想意识的差异,故在学习时应相对自己的信息或知识系统结构的匹配,来达到信息系统供求的平衡,有些知识不能理解如过度囫囵吞枣就必然会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正是因为把不能理解的知识过度记忆储存或积累,从而产生过度“有余″成为累赘和负担,《庄子·大宗师》曰:“彼以生为附赘悬疣。”正如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庄子又在《庄子·骈拇》进一步说:“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即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是多馀无用的东西。
也就是说,知识结构这种信息层次的思想意识(心)也与身这种物质的结构类似能不优化,过度储存在神经元中时,就会拖累整个大脑神经中枢的运行,从而容易出现思想障碍(或卡机),使精神的运行通畅,所以,我们在学习他人以及受到外部刺激时,不要过“执”而记忆,而应以当下所需的轻重缓急来衡量计算,并选择更有利于自我生存、发展的信息,可见,与学习记忆相反的去恰当的遗忘也是一种策略。
就是说,我们要常把这种就像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或瘊子一样“有馀”的无用之物或信息“损之″,而有利于思想整体优化且缺需的“不足”的有用之物或信息“补之”,故老子曰:“损有余补不足,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在《道德经》又曰:“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意思是说:这些从道(供求一致)的角度而言,追求过度超过相对身体负荷的必要需求绝对剩余的营养供给以及因此而产生对健康的“有馀”无用的肥肉或赘瘤。都是使身体健康有害或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遵循“道”的人是决然不会这样做的,而思想意识的信息结构也然!可见,思想意识这个信息系统的经济结构的优化也以物质系统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同理,这种思想经济的提出正是我对传统经济思想的另一种补充!也是对十几年前构思《思想经济学》时的再次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