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喜欢的网易人王诗沐曾在他的微信公众号(幕后产品)里讲过“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一话题,说实话,高阶圈内人评价自己的职业,由于他们已经做到了精品的程度,总会不自觉给工作带上高帽子,某个销售岗的腾讯人也说过“销售是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干的工作”。
作为小白的我看完了一篇篇超出认知范围的文章,时过两个月,脑海里只剩下一句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以及某张模糊的关于如何自省的导图,空洞洞的脑壳里只留下一个问号,以及玄学二字。
但在前段时间复盘自己的人生轨迹时,竟不断想到产品里的一些方法。针对某件事,我们可以运用产品思维去解决,那么,针对“人”这个特殊的产品,又有哪些相通的产品思维呢?
一、开发
对人的基本需求:资源support发育
1、孕妇在妊娠期间要补充营养,支持胚胎的发育,期望生出健康的宝宝,再去考虑教育。
在网易云开发阶段,杭州有最好的科研中心,搭建巨大的音乐数据库,达到播放器的性能,这是贯穿身体的骨骼。在腾讯笔试题中有一道需要我们取舍qq的功能,被选出来的有4个,分别是头像/消息等,其实当时还挺纳闷的,头像为什么就重要了呢?查询了之后发现在qq早期阶段,头像对于用户是个性的宣扬,是个人的标榜,这是对功能做优先级排序。至于微信二维码扫图有没有灯光,猫耳FM能不能记忆时间点,那只是少几根头发的小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透支生命去支持梦想,励志但愚蠢。
很多连基本的交易流程尚不完善,连付款都会出现多次跳转,物流都做不到同步更新的电商,现在却急着去做像小红书那样的社交,实在是大伤筋骨的一件事。
2、上世纪,有些怀孕女性由于缺乏奶水又没有钱,不得不另辟蹊径,把大白兔奶糖融化了喂给小孩子喝,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一个资源分配以及资源最大化的概念。
在需求提出来后,我们不应该立马画原型,而是首先考虑这个需求到底值不值得花资源去做,在PMCAFF看过一个案例,公司内部有人反馈说数据的录入很复杂,应当做一个程序,结果调查后才发现,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用excel表解决,而搭建程序消耗的资源是巨大的。
物尽其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还记得初中某讲座上的话:你的父母是资源,你的学校、老师是资源,你要好好的利用他们。当时是很刺耳的,“利用”二字何其不堪,现在心态放平后觉得还挺对的。察觉到当下能接触到哪些资源,尽可能拿到其中最好的资源,这样才能让生活提高一些。
举个很简单粗暴的例子,如果你进入一个普通的大学,那就应该拿到这所学校目前有的最好资源,比如保研资源,交换资源,参加最大的比赛,跟老师做最大的项目,去最核心的组织,
如此才不会陷入普通中。再者,利用好网络资源,多写文章多输出。
产品是我们的孩子,生产出它,要协调UI,开发,测试,运营这几个部门,在纯银V的简书里了解到有3种分工模式。第一种就是围绕职能分部门,每个部门有个领导,拿到项目后领导来分配相关的任务,再把成果反馈给其他部门的领导,这种模式会导致沟通困难、信息不对等问题;第二种就是围绕项目分组,有个项目要做,大家就聚在一起做项目,但这也会有问题,比如开发员是稀缺资源,总不能这段时间内只做一个项目吧;第三种就是流动性比较强的,每个项目设一个负责人,每人手中可以有多个项目,这样一来,大家针对某项目做出汇报就行,然而,由于手头上任务多,这又会涉及到先做哪个后做哪个的问题。
对人的期待需求:亮点with角色转换
1、世界上健康的、两个鼻孔一张嘴的人千千万,你凭什么得到关注?
网易云前已经有qq,酷狗,虾米等老大哥了,音乐红海里看不见能容下自己的地方,但是没关系,正如那句歌词唱的“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以民谣,摇滚入手,引发情感共鸣,得到高质量评价/互动系统,创建私人歌单。网易当初曾想过要不要根据场景做歌单分区,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这会挤压私人歌的空间,而私人歌单才是网易云当初的亮点。
美貌,财富,学历,这些都是看得见的亮点,坚强,谦虚,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亮点,要注意的是,由于经历的缺失和外界片面的评判,我们会误以为自己拥有某方面的亮点,比如内向的人就拥有做事细致的亮点,不,不是这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能帮我们把看不见的亮点转化为看得见的亮点,等你经历过,或者在经历的过程中,说不定会恍然大悟“原来我并不了解自己,原来我擅长的是A而不是B。”
2、不同场景需要的产品不同,寂寞刷抖音,旅游刷马蜂窝,唱歌刷唱吧,看明星直播去一直播。
同样的产品,由于人的需求差异,也会在服务上有相应设置,比如b站:打开b站,首页推送着喜欢的内容,时间充裕的话,我可以点进去看看,并进行素质三连,没时间的话就打开关注,刷完关注人视频,在周末我可以收到番剧提醒,嘚瑟的发着“空降成功”的弹幕。
那么作为个体,在不同场景下也要展现出应有的风貌。通俗一点讲,就是角色转化,在需要你做出微调的时候做出改变。
我是真的很讨厌那种约出去玩还闷闷不乐的人,是,可能这个游乐场是挺没意思的,这些游戏也挺没意思的,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但还是跳着去拍照,因为这是需要开心的场合;平时大裤衩人字拖这都是ok的,但是保持本真去参加面试,会给人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公司对面试者的预期值。把自己融入场景,无缝衔接,腾讯的toB销售就做的很好,他们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很多衣服,西装对应金融公司,T恤对应互联网公司。
对人的兴奋需求:隐藏面include隐藏技能
在产品里,兴奋需求的定义是有了更好,没有也没关系。比如qq邮箱的记事本,微信的摇一摇,lofter文章的临时保存,简书的文章推送,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于是我默默反思了会儿,脑子里闪过电视剧镜头,试图找到那一声“哇”的惊喜感叹:哇,邵芃橙你竟然是董事长的儿子,哇,你竟然会做饭,那么作为人这个产品,他含有的兴奋需求就是——某人有隐藏的身份/某人有隐藏的技能。
能有精力去经营隐藏面,这是非常难得的,喜欢的策划大大是一个在职研究生,有一次他在学校,趁着休息时间在走廊催音,正巧被路过的同桌听到了,同桌大惊失色;学姐和客户谈生意偶尔聊到包子的发酵,正好自己有研究就深入交谈了会儿,增加了签单几率。这些隐藏面和隐藏技能默默附在身后,不被大肆宣扬,而是不卑不亢的等待被人发现的瞬间,然后崩出灿烂的火花。
二、推出
用户人群:圈子to眼界
Okk,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快手的宣传语已经贴到火车上去了,网易的评论已经布满杭州地铁口了,唱吧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广告已经打到配音秀去了,腾讯的企业产品发展迅猛,直接通过邮箱以及兄弟产品进行分发,目标人群在哪,我们的logo就追到哪,有了使用者,产品才具有商业价值。
刚刚正好看了慕斯写的文章,接送他们的司机大哥是个商人,可他却选择干这个职业,因为能订他这个车的人大多是国内成功的企业家,他通过良好的服务就能获取企业人士的指点,非常划得来,你看,他获取用户人群的方式就非常机灵。
怎样找到使用我们的人呢?会英语的就多去参加英语角,会剪视频的就多去抖音,会画画的就多去社区创作,会写文章的就去百家号,转角是不可能遇到爱的,合适公共流域的自我展示才能遇到懂你的他。
精准推送:洞察create人设
1、小红书,发现你想要的生活;快看漫画,年轻人都在用的漫画app;网易云,音乐的力量;简书,创作你的创作;知乎,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小红书最近势头很猛啊,这句文案也很戳心,整个社区被小红薯和种草氛围包裹,各式各样的小图标,都在大喊“少女你快来!”赢了。加上feed流和算法推荐,相信这些计算机比你妈还了解你。
洞察用户,已经涉及到心理学的范畴,所以现在有些产品岗位的JD里会出现“心理专业优先”的条例,像腾讯那样的龙头公司,除了实践经验,也会把软性素质看得很重要,他们曾半开玩笑的说:其实这个素质可以体现在交女朋友上,你的女朋友为什么会生气?你给女朋友买的生日礼物上热搜了吗?
那我们在管理自己的生活时,也要注意洞察,洞察身边人的性格,和他交往的度在哪,他现在的情绪适不适合开玩笑,他在人际交往中在意什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哦,有人属于分享型人格,喜欢在空间里发手账式的东西,这说明她需要社交和得到关注,那么我们就可以多留言点赞为她鼓掌。
2、而产品的调性,不就是一个人设吗?
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吸引什么样的人,本肥宅和肥宅姐妹们都有b站,老福特,咚漫,网易云,虽然深入使用后,可能会发现小红书并不像她宣传的那么好,有虚假宣传的、洗稿的、冒充博主的,在文艺天堂老福特里,也存在满嘴喷粪的爱藏家族,但此时,我也会选择包容并继续使用,因为它的整体调性适合我,我在里面就是只自由的小鸟。
人设当然是讨喜的,没人会喜欢你无趣而丑陋的一面,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改正缺点,就要找补救方法或者掩盖,比如我虽然不善沟通,但是会把需要沟通的地方提前记下来,我虽然有点固执,但是会记住别人的建议,冷静下来时再次思考,我虽然领导力差,但交代的事情会做好规划,这样利于分配任务。
微博并非法外之地,微博也并非喜怒哀乐的储藏处,杨超越不是没有脑子的小女孩,王菊是善用人设的大师球,在你的社交平台里,你就是自己的剪辑师加经纪人。前段时间关注的up“波桑吃遍世界”直到快毕业才公布自己的大专学历,而我在没有“美女标签”的私人账号上,也绝不会发布“瞧不起胖子”这种话。
三、运营
信息分发:我在哪and我在干嘛
虽说张学友的歌词里写道“世界比我大,把自己缩小。”但是有的朋友真是把自己缩小到快看不见的程度了,一年到头发不了几条动态,群里也不说话,这样别人就不会了解你,别说展示优点造人设了,人都跑没影了。
纯银做出猫饼后自己都要写好多字来宣传产品,教育运营说什么也要赶上裂变传播的快车,金币机制为主的阅读平台使用短信,邮件等方式提醒用户参与活动,京东为了618连app图标都改了,就是为了让你看到它是什么样的,它在干嘛。无论是改版,还是活动,及时同步最新的状态,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闭门造车,那你就在APP榜单上吊车尾吧。
向别人如实反映你的一部分,并且时时更新你的状态、你的进度,这是极为重要的,举个例子,有个人每次做了视频都会发布到群里,过段时间,他收到了来自学姐的offer,就是因为学姐经常看到他的视频。只有让别人了解你,被人才会增加对你的信任感。
留存拉新:点赞@留言
最近易观方舟举办了一个看板搭建活动,其中提到了他们的数据能够帮助分析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新用户到活跃用户,再到沉默用户,keep里的活跃用户每天都会发布健身餐,还会分享跑步轨迹卡片,还会买商城的食物,签到拿到健身达人头衔,而keep里的一般用户就是用完就溜,顶多再看看减肥励志文章。
在我们的人际关系里,根据亲密度的不同,也可以分出很多层次,比如最亲密的朋友,偶尔聊天的同学,以及曾经的老同学,这些就是不同的用户,其中要维系和老同学的关系,最便宜的方式就是点赞和留言,这是激活沉默关系的一种方式,如果某人持续不断的给你每条动态都点赞,相信想印象不深刻都难。
四、变化
功能迭代:听建议or自省
1、当产品走上正轨后,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就该提上日程了,比较频繁的是腾讯的有奖问卷调查,每天打开电脑就会出现它的弹窗,我也做过kilakila的反馈表,当时反应的问题是:黑屏听声音,再次打开手机进入直播间有问题,有次改版就解决了这点,用户的反馈当然是要听的,但也不同全听,比如好多人都提到过微信群人数上限的问题,但张小龙还是不改,反而把公众号文章10万+取消了,加上了在看(当然现在又把阅读量改回来了)。
要听建议,要选择性的听建议,并进行优化,其实说是都这么说,但总会由于自尊心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真的,有人肯打破祥和局面向你提建议,这是好事,因为他大可不必这样,苍蝇不叮无缝蛋,不要急着反驳,红着脸争执,默默记下来在下一个阶段改正就行。
2、平时遨游在b站里,导致某次一打开主流视频软件连连叫好,哦豁,有“只看某人”功能,哦豁,深夜里播放广告自动静音,虽然说每个产品都是有寿命的,但是历经这么多年的产品还能够自我反思,跟上脚步进行改版迭代,真的很不错。
“睡一觉就会变好的”
“可是我每天都在睡觉啊”
大实话就是不做出改变,生活该怎么糟心还是怎么糟心,所以这时自我反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岁月没有在你身上留下痕迹,现在的你和一年前的你相差无二,那真是太糟糕了,定期复盘,想一想过去的某段日子里,发生过什么开心的事,而为了发生这件事你做了什么,比如我有段时间很开心,因为买了一朵花插在桌子上,那么,我就可以继续买花,延续重复这份开心。
业务调整:学习plus勇变
世界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发展,套用何同学的话——当我们还没弄明白4G是个什么东西时,5G时代就已经来了。
知乎打造短语音知识付费频道,亚马逊争不过淘宝和京东,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快手开通商城,对接商家的宣传视频和用户的购买行为,小米进一步拓展智能家电,准备兜售“智能家居系统”,下厨房也接轨大厨,开启直播课程,业务调整,能更好的服务用户,也能让企业盈利。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信息不对等状况的改善,学习某方面知识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当初old先他们画漫画时,就学习了条漫的画法,第一批赶上了这种阅读漫画的浪潮,不得不说有运气成分的加成,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据说抖音是五年磨一剑,在已经有微视,火山小视频的情况下,探索用户小视频,创造模仿性高又好玩的模板,打造一首首抖音神曲,毫不吝啬的给每个用户发流量,捧出口红一哥那样的人物,随后又迅速扩展到美洲、东南亚地区,这些迎头而上。大胆的举动正应了神盾局里的台词“As you can see, I take a bold action.”
喜欢被肯定,想要被偏袒。可是如果一直生活在舒适圈,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可塑性(瓜瓜的小甜瓜)
完 写于一个潮湿刮风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