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生活

作者: 剑雨飞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6-15 16:36 被阅读0次

    “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其实这句话,不管是一首诗歌,一首曲子,还是一首词,都能够适用。其实,不管是散文也好,诗歌也好,还是艺术作品也好。所呈现出来的样子,都能够隐隐地折射出创作者当时的心情。

    通过一个人的特色,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角色扮演,还有当时的环境以及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情等等。一个人的特色,还有背后的故事,世态人心,只要细细品味,其实都可以看得出来。

    每个人都是具有个性化的色彩,还有呈现出的艺术气息。因为只有世事洞明,才能够人情练达。看多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有名著小说,随着阅历的增长,有些事情才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虽然说学生时代,也学习了一些诗歌、古诗词,还有散文之类的。可是要是说真的能够理解,恐怕很难。有的时候,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多,多少也能够了解。但是要是说真的做到深有体会、深有同感,那除非是有相同或者相类似经历、以及境遇。只有真正地身临其境,深处其中,才能够真正领会。

    但是也有很多诗词意境,即使是现在的我们,也是处在那种似懂非懂的状况。或许是作者的年龄段跟我们不是处在同一个阶段,亦或许我们的认知能力、思想境界还有意境方面依然达不到那种“可望不可即”的高度。

    就像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就没有办法体会到那种孤寂、穷困潦倒,困苦无依的凄凉。还有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通信不便,交通也不便。因为战争的残酷,想写信给家里人报平安,可是苦于信件送不出的懊恼,谁能够真正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有所处的环境,都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不像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不管是在通信方面还是交通方面,都非常便利。如果有必要的话,只需要一个电话,然后乘坐高铁就可以到了,也就没有古代那么麻烦。有吃有住的地方,至少不用为物质生活发愁。

    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而且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整个人都充满着朝气蓬勃的景象。所以说,自然我们也不会理解衰老、死亡甚至疾病缠身的人的痛苦。也许有些人正在默默地承受这些,我们却是永远感受不到的。

    虽然听歌唱曲的人很多,唱戏的人也有,同样也有很多观众。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会想哪有歌好听,哪出戏好看,全然不知道这背后当中的故事,还有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人类的情感,毕竟悲喜不相通。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有的时候我们的想法都会过于主观臆断。可是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却永远都不会明白。有些事情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也不好做出评价。有一句话说得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我们评价他人的时候,是否真正地考虑过,如果我们真的处在相同的状况,我们是否就有这个自信比人家做得更好?这个问题,估计我们永远都不会有答案,谁又能够真的信誓旦旦地做保?

    有些事情也许在别人眼里看着好,可是未必见得就好。要说真的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恐怕也很难。即使有的时候我们也试图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试图理解一个人,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适得其反。这样反而会让人产生反感,对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毕竟有些事情没有真的落到一个人的头上,指望别人能够理解,恐怕很难。有些人,也会产生好奇,有一种想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想法,带着一种关心的想法。其实最好的关心,就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因为人的心理状态和防线,虽然说看起来结实,但实际上也非常脆弱。

    因为毕竟每个人的时段不同,有些人也许已经经历过很多事情,也看到过很多。有些人也许还没有经历或者正在经历,而有些事情,说不定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去经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算说了也是白说。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就算说得再多也是没用。

    当生活中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了一些阅历之后。当我们再次翻开曾经嗤之以鼻、不求甚解的诗词,再次朗读起来,心里就会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状态。虽然说这种状态并不明显,也说不出那种感觉出来。但是也许若干年之后,情况又会不一样了。可以说,诗词正在逐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与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rb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