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听了友邻优课夏鹏老师的句读莎士比亚。夏老师对莎翁的《哈姆雷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读。意犹未尽之余,翻开原著,亲身体味其中的魅力所在。颇有感触,记录一下。

《哈姆雷特》是一部纯粹悲剧(Pure Tragedy),剧中哈姆雷特的出身和地位,以及所接受的教育都是非比寻常的,不同于《水浒传》里的武松。当他知道父亲暴毙,母亲改嫁的悲痛噩耗时的震惊,不喾于贾宝玉从钟鸣鼎食之家沦落为破败穷庐之户的悲苦,甚至更胜一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股市严重缩水,许多把身家财产全部抵押到股市里最终破产的人,大多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跳楼自尽。所以,对于寻常人而言,生命中这样残酷的打击基本上完全摧毁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存意志,哈姆雷特承受住了这样的打击,这是他超乎寻常人的坚强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他追求正义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哈姆雷特从父亲死去的鬼魂口中了解到父王暴毙的原因,他不敢轻信鬼魂的一面之词,对新王克劳狄斯还做了试探,最后知道真相的他没有流下眼泪的时间,或者他的眼泪在遭受一系列打击之后已经流干了,这时,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把自己好好保护起来,不得已时甚至用假扮装疯卖傻这种屈辱的方式来换得生存的空间。新王克劳狄斯貌似对哈姆雷特关爱有加,实则暗含鬼胎。他多方打听,将哈姆雷特信任的母亲、亲爱的恋人、旧时的同学都变为自己试探哈姆雷特的眼线。因此哈姆雷特才会说,丹麦是一所牢狱。在这种严酷的生活环境里为了生存下去而过的屈辱的日子,是他追求正义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当哈姆雷特核实清楚克劳狄斯正是杀父仇人时,他血脉喷张,却不愿在克劳狄斯祈祷的时候杀死他,他要一场合乎正义的复仇,类似于通过程序正义的途径,终结奸王罪恶的性命。哈姆雷特在此之前对父王鬼魂的话迟疑,对自己背负命运逃避,对正义的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满满都是知识分子的延沓;在了解真相之后,又固执于自我观念,坐失复仇良机,倘若哈姆雷特拥有普京大帝的性格“原谅他是上帝的事情,我的任务是送他见上帝”,那么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是是非非和悲惨的结局了。哈姆雷特自身性格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后果,也成为他追求正义所付出的代价。
为了复仇,哈姆雷特敬爱的母亲,心爱的奥菲利亚,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还有他未来的岳父波洛尼厄斯都直接或间接的因他而死,加上哈姆雷特一共是五条活生生的性命,以如此昂贵的代价换来了克劳狄斯被正义裁决。倘若哈姆雷特复仇成功而侥幸活命,他会为这样的结局而感到高兴吗?死了这么多人,只为了杀掉克劳狄斯一个人,这代价是不是太过沉重?但终竟哈姆雷特杀掉了奸王,他自己也殉了复仇大业。这是他追求正义付出的最后的,也是最惨烈的代价。

这些沉重的代价,都仅仅是哈姆雷特未清算的追求正义付出的成本之皮毛。如果哈姆雷特复仇未果,那么,以上种种,便统统成为沉没成本,不仅哈姆雷特所受的苦难,还有这几人的生命都付之东流,而且他追求的正义的结果也石沉大海。但依他的性格,即便结局如此这般不堪,他也要拼命一试。如刺秦的荆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是追求正义的理所应当,为此,命何足惜?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于是他忍辱负垢,拖着残缺的身体和沉重的使命,留下了千古绝唱《史记》。文天祥说:“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面对大元的高官厚禄和“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污下而幽暗”的囚室,他不为所动,但求一死。袁崇焕亲帅明军,在关宁锦防线苦苦抵抗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进攻,终因被崇祯猜忌,凌迟而死,死前他吟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是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所付出的代价,实质上和哈姆雷特为追求正义以身殉道的行为并无分别。问题在于,但他们知道了追求这一切需要付出何种程度的代价的时候,他们还会不会这样的勇敢。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写道:“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按中标好了价格。”生活的真相也许本就残酷不堪,美好的假象更有可能是自欺欺人的虚妄,但世界上存在哈姆雷特这种悲剧的英雄仍是必要的。是的,没有了这种对信仰的不计代价的坚持,生活也许会轻松很多很多,但是更平庸,更无趣,更碌碌匆匆,而这更反衬出对信仰不计代价追求的不易与可贵。如白桦的那首《船》所言:
只要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
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只有痛彻心扉的感悟,才能珍惜当下的美好。但悲剧的意义绝不仅仅于此。在我看来,《哈姆雷特》这部悲剧的意义还在于:为了捍卫心中的正义,为了追求心中的信仰,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生活的不公,命运的嘲弄。便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所以,为了正义,为了信仰,为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我们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