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亲子教育教育
管孩子的时候,不要唱双脸

管孩子的时候,不要唱双脸

作者: 窈小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09:02 被阅读93次

    那天有妈妈问我,你在家唱黑脸还是白脸?我说不扮脸,黑白都是我。她听了露出一脸惊讶,问“那孩子能受管吗?”这个问题太宽,把我问住了。我应该说受管还是不受管呢?因为的确有很多时候,孩子不由我控制,她总有自己的很多想法,我不确定那是不是和扮脸谱有关。

    不过,黑白脸的管教方式,我是不赞成的。

    前几天看《妻子的浪漫旅行》,演员郭晓东在节目中对妻子程莉莎的教育方式,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觉得程莉莎对儿子太严苛了。他举了个例子。儿子想吃巧克力,需要先征求妈妈的同意,郭晓东说看到儿子央求的眼神,特别心疼。所以在程莉莎转身后,他会偷偷的拿给儿子吃,并告诉儿子要保密。

    另一位爸爸付辛博,听完郭晓东的话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会选择唱白脸。因为生的是女儿,爸爸需要扮演慈爱.他还谈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从小就是在父母黑白脸中长大的,他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不可置否,黑白脸的教育方式是大多父母管教孩子的法宝。很多人觉得一个家,总要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否则孩子要么容易宠坏,要么容易被严厉压的透不过气。

    黑白脸是平衡宠坏与严厉的秤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家的爱。就如郭晓东,在他看来,偷偷允许孩子吃妈妈不同意的东西,是在平衡严厉。程莉莎太严,那我就在宠爱上加一块尺度。可是孩子是活的,有自己思想和看法。他们不见得轻易能被平衡。

    妈妈程莉莎不允许儿子多吃巧克力,爸爸却偷偷的告诉孩子可以吃,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怎样的认知呢?巧克力到底能多吃还是不能多吃?听谁的呢?

    大概他儿子多试探几次后,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哦,爸爸对我好,妈妈对我太严厉;爸爸容易妥协,妈妈很难妥协。

    这个结论会让他学会一个行为:喜欢试探父母。一个人只有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才喜欢去试探和猜测别人。

    他不知道下次再吃巧克力,爸爸妈妈会不会同意,可能他会学乖了,去找爸爸求情,或者用其他的行为试探妈妈,譬如说哭。哭是很多孩子用来试探大人的法宝。

    你一定见过为了买玩具在地上哭的死去活来的小孩,他们哭,就是因为他需要通过哭来试探,大人会不会心软给他买。如果一个孩子,心里很确定爸爸或妈妈,是个立场坚定的人,他大概不会做这么浪费力气的事了。

    所以说,父母立场不统一,想靠唱黑白脸来平衡亲子关系,这实质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有害的。损坏了父母自己的权威,也破坏了孩子的规则感。

    小时候有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说的是,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手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最后,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觉得这是父母爱孩子的另一种方式。可现今有了孩子,我不会怎么以为了。作者是幸运的,他懂的自我内化,把父母的话放在嘴里细细嚼碎了,他体悟到了父母的爱。

    可不是每个小孩都有作者的通透,知道体悟大人的用心良苦。如果换做是一个不太会“消化”的人,他可能会把“糟糕透了”当做当头一棒,彻底放弃创作。

    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肯定,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同样,一句打击,也能让孩子变得一蹶不振。

    父母教养的方式不一致,很像在反复归零,做无用功。孩子做错了事,爸爸批评,妈妈或老人则心疼,要护着孩子。孩子无理取闹耍赖,妈妈坚持立场不妥协,爸爸觉得算了,只要孩子不哭就行,从了他就是了。

    做错事,被批评了,但又被归零了。孩子无法从错误的行为里认识到错了,因为他知道有妈妈和长辈护着。无理取闹又怎样,反正有爸爸撑腰。

    仔细复盘下过程就能发现,父母唱白脸,即教养方式的不统一,才是孩子越来越难管最大的原因

    老一辈喜欢说,等孩子大了去学校有老师管教,就好了。庆幸我没有做教师,否则我一定会被压力压垮。管教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要帮助他们重新改掉坏行为,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

    女儿幼儿园开学前,学校就举办了一次家长会,谈到了家园共育。那位校长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我们很难把一个孩子带好。”

    她举例了幼儿园吃饭。在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饭前都需要洗手,吃饭要好好坐在座位上吃,吃完一起去漱口。这项好习惯老师大概需要用一周的时间来培养,甚至更久。

    但如果在家,小孩闹脾气说,我不想洗手,不想好好吃饭,父母妥协了。那这项好习惯就等于老师白教了。在场的家长,有的还曲解老师的意思,说他是在绑架父母,要求父母跟幼儿园统一。

    有这个想法的家长,大概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应该也很艰难吧。因为他自己都无法区分,什么方式对孩子最好。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其实也是在唱黑白脸,只不过是教养矛盾的升级版。当然,并不是说要完全遵从学校的做法。在我看来,一切对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利的做法,都是值得统一的

    教养方式要一致,不管对父母还是学校,都是不容易的。人最难调整的就是自己的立场。无论对错,自己的认识总觉得是有道理的。

    可是,教养孩子是相互协作的事,需要父母家人、学校共同完成。若一味的捍卫自己的立场,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论谁对谁错,或者固执的以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在这样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大概也不会幸福吧。

    父母都争论不清楚的问题: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孩子又怎么知道呢。对于教养方式达成一致,我想了下,大概只有一个办法,就父母相互沟通,尽量达成教养共识

    当然,如果实在无法达成统一,那也请别当着孩子的面,身体力行的告诉孩子,你们不会教养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孩子的时候,不要唱双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fj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