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作者: 时空摆渡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08:46 被阅读0次

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戊寅(wù yín)(1518年)

文字整理Flora花之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背景]

闻人是复姓,邦英和邦正是字。阳明的表弟闻人邦英和邦正有志于圣贤之学。1518年,阳明在江西赣州通过书信和两位表弟论学。

[原文]

19.1】昆季☆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

19.2】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若是原无求为圣贤之志,虽不业举,日谈道德,亦只成就得务外好高之病而已。此昔人所以有“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之说也。夫谓之夺志,则已有志可夺;倘若未有可夺之志,却又不可以不深思疑省而早图之。

19.3】每念贤弟资质之美,未尝不切拳拳。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昆玉☆勉之!

 

[注释]

☆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昆玉:原意是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意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等。称人兄弟的敬词。

[译文]

昆季聪明而好学,我家的两位弟弟每日都可以与之切磋勉励,听到后非常高兴!收到来信,看到你们热忱的向道之心,尤其感到欣慰!

家境贫寒又要供养父母,怎么能不去求取功名利禄呢?求取功名利禄而不去尽力认真学习,却是不去做人应该做的事,反而徒劳的去责怪老天没有让自己获得功名利禄,这已经失却了天理了。但,如果能立下鉴定的志向,随着人情事变来穷尽本体良知,不要以一时的得失而动心,那么虽然在做为科举准备的功课,也不会妨碍学习圣贤的学问。如果原本就没有求做圣贤的志向,那么虽然不去考取功名,整日里大谈道德,也只是积养出个「务外好高」的弊病而已。这就是古人会说:「不怕妨碍了自己的功业,只怕被夺去了自己志向」。所谓「夺志」,是已经有志向才会被夺取,倘若还没可以或值得被夺取的志向,那么就不可以不早点去深思、反省为何会没有立志。

每次念及贤弟资质之美,未尝没有我的诚恳深切之心。良好上佳的资质难以获得而易于损坏,通向大道的路难以寻找而容易丢失,安定盛世的念头难以遇到而很容易过去,世间的习俗难以革除而容易被流俗所障。昆玉要勤勉努力啊!

相关文章

  • 王阳明: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戊寅(wù yín)(1518年) [背景] 闻人是复姓,邦英和邦正...

  • 心学笔记13

    《寄闻人邦英、邦正》,是王阳明写给两位弟弟的书信。当时两位弟弟聪明好学,发奋图强,以求考取功名。正是在这样...

  • 19.寄闻人邦英、邦正

    昆季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 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

  • 学阳明心学 021

    戊寅(1518年),阳明先生写下《寄闻人邦英、邦正》。 施邦耀先生在《阳明先生集要》一书当中,对此文有评论,说:“...

  • 杜娟20日学习总结:

    杜娟20日学习总结:本周三史东星老师对王阳明先生的《寄闻人邦英邦正》这篇文章的原文进行了系统讲解,在开讲前给大家先...

  • 《寄闻人邦英邦正》读后感

    《寄闻人邦英邦正》 心得感悟: 学习了阳明先生的这篇文章,感悟颇深。1、“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作为儿女...

  • 《寄闻人邦英邦正》 读后感

    文中有一句话:“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最让我印象深刻,这句...

  •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版)阅读笔记(16)

    十九、寄闻人邦英、邦正 1、本篇启发、感悟: ①学圣贤在立志立圣贤志。 ②学圣贤非形式非抛弃现实生活。 ③珍惜时间...

  • 杜娟18日读《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

    2201050408杜娟18日读《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 一遍功夫一遍巧,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又有了更深...

  • 杜娟17日学习《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

    杜娟17日学习《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这篇文章刚开始读的时候,似懂非懂,能感悟到文章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通过昨天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寄闻人邦英、邦正-《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fj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