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左传》略读读书想法
《左传》略读(卷八成公)楚归晋知

《左传》略读(卷八成公)楚归晋知

作者: 蔡灵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7-12 21:34 被阅读0次

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88年),晋楚之间发生了一场交换战俘的事件。在公元前597年,晋楚泌城之战中,楚国获胜,到将近10年后有了这次交换战俘事件。

按约定晋国放回楚公子谷臣和送还楚连尹襄老的尸骨,来换回知罃。这个时候知罃的父亲任晋国的中军副帅,于是,楚国答应了这个条件。

楚共王送别知罃时,曰:你怨恨我吗?

对曰:两国交兵,臣下我无能,不能胜其职,而做了俘虏,齐公你没有杀了我,让我回国受刑,实在是君王你对我的恩惠啊!是臣下不才,哪敢有什么怨恨?

王曰:那么你感激我吗?

对曰:两国交战都是为了国家社稷,为了百姓的太平安宁,现在两国相互谅解,化干戈为玉帛,双方互换战俘,以求的和平。两国友好,我没有参与其中,我也没有什么感激的?”

王曰:你能重返晋国,用什么报答我呢?

对曰:臣下没有什么抱怨,君王也没有受到什么感激,无怨无德,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王曰:既然这样,你告诉我为什么。

对曰:承蒙君王你的恩惠,使我这把骨头在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晋国,纵是齐君你将我处死,我也死得不朽。如果齐君恩惠赦免了我,我回国到父亲身边,父亲以晋公命将我处死与宗庙,我死也可不朽。

如果留我活命,要我继承祖宗的职位,担负起晋国的国事,那么我就遵命率领一支军队,保卫国家的边疆。那时即是遇到齐君你,我也不敢违背晋公的命令,必定于战争中竭尽全力,决一死战,不会心存二心,尽到臣子的职责,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齐王曰:这就是我们不可与晋国相争的原因吧!

齐王被知罃的这番言论折服,再一次重加礼遇,送其返回晋国。


心得:1.通篇读下来,有几处难理解。”不怨”没有问题,不杀之恩。”不徳”就是不感谢,意思是感谢祖国,感谢晋君。所以回国后还遵君命行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忠君爱国的典范。所以关羽一定是山西人,古晋地所在。

2.齐王那句:晋未可与争。这句感慨,也是充满对晋人的崇敬。——品德行为是有其地域性的。

3.两个”不朽”——为国而死不朽,为君从父而死不朽。

4.古人很有逻辑思维:

齐君杀我——为国不朽;

齐君不杀,回国,晋君命父杀于宗庙——尊君从父,不朽。

晋君不杀,嗣宗职。。。以修封疆。。。竭力致死——为国尽忠职守,不朽。

报定精忠报国,誓死不渝的决心,让任何敌人都心生恐惧和敬意。

相关文章

  • 复卦筮例二十四/抄录李守力《周易诠释》

    【《左传》晋败楚鄢陵筮例与秦简《归藏》复卦的关系】 《左传·成公十六年》(前575年):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

  • 左传 · 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

  • 读《楚归晋知罃》知按道义行事

    《楚归晋知罃》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后被收录《古文观止》。《左传》是春秋时代著名史学家左丘明所著。 这篇文章,记...

  • 楚归晋知䓨

    晋楚相争,楚胜而晋败。但战争一起,多是两者皆有伤,双方都俘获了对方不少人。后来,晋楚交好,互换人质。 当然,当...

  • 楚归晋知罃

    晋国人将楚国楚庄王的儿子谷臣以及襄老的尸体一并送回了楚国,以此为条件要求楚国放俘虏知罃回晋国。这个时候的荀首也就是...

  • 东道主出处

    东道主这个词源于《左传·僖公·僖公三十年》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困兽之斗

    困兽犹斗 【出处】 《左传》。 在春秋时期,一次晋军援郑伐楚,由于殆误战机,大败而归。 晋景公盛怒之下...

  • 读楚归晋知莹

    昨天晚上,翻开古文观止读完了楚归晋知莹这一篇。 晋楚交战,楚国公子谷尹与连尹襄老身死,而晋国知莹被楚所俘获。 晋国...

  • 晋与楚战

    晋与楚战,绕角之役。 晋将遁矣,析公止之。 晋人从之,楚师宵溃。 楚失华夏,析公之为也。 析公何人?楚之亡臣也。 ...

  • 成语典故|楚材晋用

    成语释义: 比喻本国的人才流失到别的国家去工作。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才,晋实用之。” 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略读(卷八成公)楚归晋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ip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