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88年),晋楚之间发生了一场交换战俘的事件。在公元前597年,晋楚泌城之战中,楚国获胜,到将近10年后有了这次交换战俘事件。
按约定晋国放回楚公子谷臣和送还楚连尹襄老的尸骨,来换回知罃。这个时候知罃的父亲任晋国的中军副帅,于是,楚国答应了这个条件。
楚共王送别知罃时,曰:你怨恨我吗?
对曰:两国交兵,臣下我无能,不能胜其职,而做了俘虏,齐公你没有杀了我,让我回国受刑,实在是君王你对我的恩惠啊!是臣下不才,哪敢有什么怨恨?
王曰:那么你感激我吗?
对曰:两国交战都是为了国家社稷,为了百姓的太平安宁,现在两国相互谅解,化干戈为玉帛,双方互换战俘,以求的和平。两国友好,我没有参与其中,我也没有什么感激的?”
王曰:你能重返晋国,用什么报答我呢?
对曰:臣下没有什么抱怨,君王也没有受到什么感激,无怨无德,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王曰:既然这样,你告诉我为什么。
对曰:承蒙君王你的恩惠,使我这把骨头在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晋国,纵是齐君你将我处死,我也死得不朽。如果齐君恩惠赦免了我,我回国到父亲身边,父亲以晋公命将我处死与宗庙,我死也可不朽。
如果留我活命,要我继承祖宗的职位,担负起晋国的国事,那么我就遵命率领一支军队,保卫国家的边疆。那时即是遇到齐君你,我也不敢违背晋公的命令,必定于战争中竭尽全力,决一死战,不会心存二心,尽到臣子的职责,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齐王曰:这就是我们不可与晋国相争的原因吧!
齐王被知罃的这番言论折服,再一次重加礼遇,送其返回晋国。
心得:1.通篇读下来,有几处难理解。”不怨”没有问题,不杀之恩。”不徳”就是不感谢,意思是感谢祖国,感谢晋君。所以回国后还遵君命行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忠君爱国的典范。所以关羽一定是山西人,古晋地所在。
2.齐王那句:晋未可与争。这句感慨,也是充满对晋人的崇敬。——品德行为是有其地域性的。
3.两个”不朽”——为国而死不朽,为君从父而死不朽。
4.古人很有逻辑思维:
齐君杀我——为国不朽;
齐君不杀,回国,晋君命父杀于宗庙——尊君从父,不朽。
晋君不杀,嗣宗职。。。以修封疆。。。竭力致死——为国尽忠职守,不朽。
报定精忠报国,誓死不渝的决心,让任何敌人都心生恐惧和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