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趣的节日,那就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纳吾肉孜节”,俗称“米汤节”。是我国新疆、甘肃等地过的一种传统节日。据百度360百科介绍:纳吾肉孜节(波斯语:نوروز,维语:ناۋرىز,也称诺鲁孜节、波斯新年),意为"春雨日",最早起源于古波斯拜火教,是波斯人、突厥系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撒拉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节日定在每年农历春分日。传统节期为两周,即15天,亦有9天、3天甚至1天的。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该节日与伊斯兰教无关,属于传统民俗节日。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我正好生活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基本每年都要跟上他们过这个节日。这个节日是本地哈萨克族要过的三大节日之一。其余的两个是穆斯林同胞都要过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纳吾肉孜"意为:辞旧迎新、元旦日,也可以借喻为新年的第一天。纳吾肉孜节的日期是固定的,即每年我国农历节气的"春分"。
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根据传统习俗,庆祝"纳吾热孜"节一定要种植树木,清理沟渠,打扫屋子并为客人准备丰盛的宴席。宴席中最主要的当属"纳吾热孜粥"。"纳吾热孜粥"象征着幸福、成功、智慧、健康、财富、成长和上天的庇护。哈萨克人认为,"纳吾热孜粥"一定要吃饱,这样才能保佑来年生活富足。而且,据现代科学考证,"纳吾热孜粥"的配制还十分科学,很有营养。
按照传统习惯,在纳吾肉孜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为了辞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肉孜饭。在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奶子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纳吾肉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
这个"纳吾热孜饭"的做法是这样的,先准备好家里最大的锅,放水、盐、肉、大米、小米一起煮,在快煮熟时,放进去面和奶疙瘩。这个饭的原料非常有讲究,是由水、大米、小米、盐、肉、面、奶疙瘩七种原料制成。这样有两个含义,一是因为"七"这个数字是哈萨克民族的吉数,用七种原料就是希望生活富裕。第二个含义是在做"纳吾热孜饭"的时候,用的锅有四个锅耳朵。做饭的时候要在四个锅耳朵上放四块绵羊油。这是因为哈萨克族本身是一个游牧的民族,如果没有畜牧业什么都不会有,这样做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畜牧好,牲畜肥壮,这样锅里才会常常有肉吃。
按照传统的习俗,庆祝这个节日,要在节日期间,草原上还要举行叼羊、摔跤、阿肯弹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显示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了。
但是,在这一天,随意走进一家好客哈萨克兄弟家,一碗香气扑鼻的,热腾腾的纳吾热孜粥,肯定少不了。保证让您喝完一碗还想下一碗,直到肚饱拱圆,依然恋恋不舍。
今天,您喝米汤了吗?
网友评论
请问你是哈萨克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