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来说说我婆婆。
就是下面这位。
我的二货婆婆我婆婆今年八十七岁了。
在乡下老家,邻居们提到我婆婆,当着我的面,也会这么说:那个疯疯癫癫的婆娘。
八十七岁的婆婆怎么个疯癫法?举个例子给你听听。
我和爱人住在县城,要是准备回老家看她,必须提前一两天打电话给乡下的二大伯和小叔子,否则,如果因有事顺路经过或者未打电话贸然回家,百分百是见不到她的:
张家要摘豆角了,她要去帮忙;李家要起蒜了,她要去帮忙;本家二奶奶独自一个人生活,腿摔断了,她得去给帮着提水做饭。
看起来,这些都是好事,可到最后,没人领她情。比如,她去张家帮着摘豆角,家主看她年龄大,一天给了她二十块钱工钱,过后,又觉得给亏了。她去李家帮着起新蒜,问人家:我家三儿子在城里住,没有蒜吃,我能不能拿几斤走送给他?李家的大哥很慷慨,说随便你拿。然后,在城里菜场碰到我,会大声喊:你婆婆挨家蒜地里要大蒜给你们吃,吃到了没?让人无语,关键是新收的大蒜在地头才五毛钱一斤。
再比如,二奶奶独自生活,腿摔断了,她忙着去给提水做饭,可是人家还有好几个儿子,是因为医药费分摊不均赌气才不上前的,她这么一去,显得几个叔伯婶娘不孝顺,人家大儿子直接找到我们孩子大伯家,问:大嫂子这是什么意思,是想帮我们理清家务事了?白惹了一通闲气,孩子大伯娘打电话给我,好一通抱怨。
以上都是非常规事件,毕竟乡下不是每天都要摘豆角起新蒜的,二奶奶的腿也早好了。
还有一些常规生活日程,导致婆婆不能在家呆着的,比如:周四、周六她必要去教堂做礼拜;农历二五八十逢集,必要去集市上转几圈的,买两个馒头一包糖回来。秋天过后,草木凋零,河堰上杨树的枯枝经风就掉落下来。头天晚上刮了一夜风,天亮之后,婆婆必要赶早去河堰上捡枯枝回家烧火用的,房前屋后堆满了她捡回来的枯枝柴禾,人家问她捡这么多干什么用,现在做饭都用煤气灶了,她说:‘’将来我和老头死了,办丧事省了儿子们出柴火钱。‘’你看她想得多远。
另外,乡村生活中还有许多突发事件:村东二伯干娘家里终于见到四辈孙子了,她要去说几句吉利话的;村西远房老爹去世了,大集体时候和公公都是生产队饲养员,同行同事,婆婆得去哭一场的;村南新开了一家工厂,婆婆要去现场看热闹的;村北承包田那边有人来买树,婆婆得去看着的,防止别人把她的树给卖了。
总之,这里一天那里一天,婆婆每天都有不在家的理由,想不预约就回家看到她,比做梦还难。
和小叔子家住邻居的二奶奶,年龄还没有婆婆大,看上去身体也还好,就是懒得动弹,一看婆婆这么满村撒欢,就数落她:你娘的,多大了,还老没正形,这里有你,那里有你,少了你人家还不开宴席了?
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叫‘’少了盘狗肉不成席‘’,意思是,在过去,宴席上必要上一盘狗肉的。现在,狗肉从宴席上消失了,但老话留下来了。所以,二奶奶这是拐着弯骂婆婆呢。可婆婆也不生气,反而说:婶子,狗肉可是个稀罕物呢。
我们家小婶子后来跟我说起这事,还忿忿的。她先抱怨婆婆现在愈发听不出好赖话了;又计较二奶奶腿摔断了的时候,天天说好话哄婆婆来伺候她,当时怎么不嫌婆婆满村乱跑。
我问她,你到底是赞同她每天乱跑还是不赞同啊?小婶子笑了:她就这样了,我不赞同有用吗,再说了,她跑她的,也没妨碍到谁,凭啥人家说三道四的!你听听,这都分不清是抱怨还是护短了。
儿媳妇都这样认命了,儿子就不用说了。甚至哪一天她没有从村中心大队部经过,连小卖部的老板大爹也要担心了:大虎奶奶不会是生病了吧?
所以说,人们当面说我婆婆疯疯癫癫的,算是比较客气的了。在背后议论她时,则是另一种说法,直白一点来说,就是个二货。
最近一次让乡邻吐槽的二货行为是,公公去世的时候,只有婆婆在身边。是早起来串门的邻居发现公公没了呼吸,在公公的脚头熟睡一夜的婆婆竟然完全没有没有觉察!以至于,乡邻们以我公公的死为例感叹:他有妻有子儿孙满堂有什么用,最后送他走的还是一个邻居。
所以说,按照现在年轻人谈对象先看婆婆的标准,我婆婆家的五个儿子都得打光棍。难得的是,婆婆独立支撑养家,给在老家生活的四个儿子都盖起了新房,娶妻成家,就凭这一点,现在我很尊敬她。可当初跟她家三儿子结婚,也不是没有顾虑的。
当年,我和婆婆的儿子还没有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从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刚刚有升格为男女朋友关系的迹象,从亲戚邻居到同学朋友,都一条声反对,给出的理由很现实很充分:一,家里太穷,家里就两间破屋,吃灰都找不到个避风处;二,婆婆不靠谱,整日疯疯傻傻的,春夏秋三季,出工下田劳动,都要在路边掐一朵花带着头上,冬天没有花,不过红头绳还得要扎的。
我奶奶我母亲看在我这个朋友还不错的份上,评价我未来的婆婆时,用词稍微委婉一点:那个人,有意思。
我当时秉持这样一个观点:反正我们不会在一起生活,我只要对她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就可以了。
如今,我已经跟婆婆相处了三十年,我也真心这么评价:她这个人,是满有意思。
2,
我这么评价她的时候,妯娌们反对:有什么意思?简直能把人气死。也是,远香近臭,这是婆媳相处的至真至简之道。妯娌们长期跟她生活在一起,目睹耳闻她生活中之种种怪现状,没气死那不是有肚量,而是没办法。
比如,她一年到头,除了出客,都是一身旧衣破衫,跟个要饭婆子似的,我给她买的新衣第一年挂在屋里落满灰,第二年直接就不见了。理由是:吃饱穿暖就行了,穿那么好的新衣服干什么,作!而且,她认定的事,甭说十头牛,任你现在动车头挂上去了,也拉不动她,大不了她跟动车头撞一架。所以,婆婆的性格,不是‘’倔强‘’一个词能概括的,那是一个‘’拧‘’啊。
所以,每次我回老家,妯娌们都会跟我吐槽婆婆又新干出什么奇葩事,结果总是这一句:她怎么这么不靠谱啊?不过,也就是背后说说,当面,妯娌几个也不惹她,而且,跟农村的大多数儿媳妇们相比,在老家看着公婆过日子的四兄弟和四个妯娌,都还算是相当孝顺的。邻居们感叹:有什么天理?这个疯婆子竟然这么好命,儿子听话也就罢了,连媳妇都不敢在她面前说句大话。
这倒是真的。
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我这个在众人眼里疯疯癫癫的二货婆婆,在五个儿子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儿子们犯了错,会排着队站好挨婆婆的巴掌。
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觉得好气又好笑。
那是2003年暑假,我的民办中学招生最红火建校最忙碌的时候,兄弟五个都在我的学校工地上忙活。婆婆托人带话过来,说公公身上湿疹犯了,疼痛难忍,让儿子们回去看一看。孩子大伯当时就要走,小叔子拦着他说:‘’你又不是医生啊,先给表哥打个电话,让他去给看看。‘’
小叔子口中的表哥,是舅公家的儿子,婆婆的侄子,在镇医院里当院长。婆婆娘家是医生世家,姥爷生前是医生,两个舅舅,四个表哥和若干个表侄、表侄女,当时都在临近几个乡镇医院和村卫生院当院长做医生护士。
大伯听了小叔子的话,觉得有道理,主要是看当时手头有活走不开,也就给二表哥打个电话回去。二表哥看完之后又回了电话,说他姑夫没啥大问题,给开了药,吃两天就好了,不必着急。可就算是这样,第二天晚上,兄弟几个也都放下手头的活,由侄子开车回了一趟家。我爱人回来之后,我还抱怨他一通:学校里这么忙,干嘛都回去?起个湿疹,兴师动众的,去一个代表就行了呗。他笑着说:‘’幸亏回去了。‘’我也没当回事。
第二天,侄子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说,昨天晚上,婆婆把回家晚了的五个儿子,排排坐,每人扇了一巴掌,还把他们臭骂了一顿,问他们是要钱还是要爹。侄子边说边笑:‘’你不知道,没一个敢反抗的,我奶,威武!‘’侄子故意翘起大拇指,又双手抱拳做出佩服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侄子说了一句让我想不到的话:我奶奶说了,三婶娘你干得是大事正事,现在事业刚开始,艰难得很,让我大伯爷他们只干活别讲钱。还说,谁要是因为钱多钱少不正干,她还打。
我当时不知该怎么来表达我的心情。我第一次觉得婆婆并不完全是人们口中的疯疯癫癫的形象,从日常生活行为上来看,婆婆固然是显得有点二,但大是大非看得很清楚,自有她的可爱之处。这也让我第一次对婆婆从心眼里产生一点敬意和亲切感。我并不是认同婆婆对最小年龄都三十岁的儿子还使用暴力管理的方式,我是佩服婆婆就有这样的勇气:甭管你长多大,甭管你已经成家立业,甭管你在外吆五喝六的,你们都是我的孩子,错了就得教育。
后来,我问大嫂子,大哥他们为什么这么听话。大嫂子一言以蔽之:不听话还打,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言下之意是婆婆乱起来,神仙也降不住,这又把我刚对婆婆建立起来的一点正义的好感给清除掉了。同时,也对乡下的几个妯娌产生了同情之心:她们不是不想反抗,实在是不敢反抗。
这么看,婆婆绝对是个人物。
结婚后,我在离老家将近五十里的中学教书,爱人还在市里的一家大型国企上班,我们两地分居,回家的机会不多。我从来不了解婆婆是什么样的人。我对婆婆的认知,都是来自家人、妯娌和乡邻们传达给我的信息。我从来没有机会也从来没有想过去了解她。只是逢年过节,我也回去看她,给东西给钱;季节变化,我也给她添两件新衣,单的棉的。婆婆没有女儿,常常人前人后夸我比人家女儿还好。每次见到我,都会用很夸张的语气喊我‘’女儿‘’,我实在受不了她那份热情。
我自己,从来不是热情外露的性格。我对婆婆,只是尽着一个儿媳妇应尽的礼节和孝道。我的想法是,她虽然没有养育过我,但是,她的确是竭尽全力养育了我身边的这个男人。她是他母亲,对她保持尊重就是对爱人保持尊重;她是我孩子的祖母,是长辈,对她尽孝道,也就是对我儿子进行孝的言传身教。
母女和婆媳,表面上是两个近义词,内涵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就从听说婆婆把儿子们揍了一顿之后,我才有了深入了解她亲近她的想法。一有了这个想法,自然就有了相应的做法了,现在,我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亲近了许多。我带她去医院做白内障复明手术,里里外外,别人跟她说:‘’你这女儿很孝顺啊。‘’婆婆就呵呵傻笑,说:‘’就是,就是。‘’我内心里高兴又很嫌弃:我这是什么命,居然会有这么二傻子一样的婆婆!
3,
前文说过,我婆婆娘家,是祖传的医生世家。婆婆的父亲在乡里行医时,相中了一个落魄地主的儿子,就是我公公。婆婆跟我说,公公被媒人带去她家求婚时,她还在花园里和姐妹丫头们跳绳玩,她偷偷跑去前厅的后窗户偷看,公公一表人才,她一眼就看中了。
那年,婆婆十九岁,公公十六岁。因为公公年龄小,还在读书,准备考宿迁公学,还因为农村里有一套特别的规矩,比如结婚要忌讳公婆年、爷娘月,这么一路算下来,合适的日子竟然算在了三年之后,所以,婆婆和公公成亲的时候,已经二十二岁了,在农村,是个典型的大龄剩女。
我问婆婆:‘’你嫁过来,婆家嫌弃你年龄大了没?‘’婆婆很自豪,说:‘’你公公是独子,性子囊,不当事儿,他们家就按着年龄大的能当家的标准找的。‘’
说起来,婆婆和公公,一个是生意兴隆的医生家的大龄小姐,一个是已经落魄的地主家的懵懂公子,生活上却是一对白痴。
我公公饱读诗书,等到去宿迁考试的路上,遇到大雨,公公折返回家,声称要等雨停了再去考。此后一生,只有在过年写春联的时候,人们才能想起他是个读过书会写字的人。
我婆婆嫁过来之后,婆家已经很穷了,姥爷怕女儿受罪,偷偷送给她一大坛子袁大头,让她补贴家用。她的确是偷偷补贴了,解放后抄地主家,她把袁大头缝在褥子里,睡在身底下。就靠这些袁大头换盐买醋,婆婆养大了五个儿子。
婆婆嫁过来之后,就实实在在开始当家过日子,她和男劳力一样在外劳动挣工分,参加各种名目的突击队,得了各种先进。在家庭里,婆婆只负责大政方针,家务活都交给她的婆婆做。到了后来,人民公社撤了,大集体散了,她婆婆去世了。家外的承包田,有公公带着好几个儿子干,婆婆负责指挥协调;家里扫地做饭洗衣服,也还都是公公做,婆婆负责人情来往和串门子。逢集的日子,公公骑着三轮车,婆婆坐在车里,一天去街上转N遍,帮东家邻居买一把葱,替西家邻居带回来二斤豆腐。
总之,如果不是太阳需要落山,婆婆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外溜达的。儿媳妇们虽然早就习惯了她这样逢集就跑破鞋底子,可生气的时候,也会在背后念她一句:她是天神下凡,司主慌忙星。这个时候,儿子们也就假装只听到前半句,当赞扬好了。
婆婆当了公公一辈子家,跟公公说话难免有时会呼三喝四,但是,别人对公公这样,是绝对不行的。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公公必要坐在最上位的,公公没有夹第一块菜,大人小孩都不可以先动筷子,这是婆婆的规矩。所以,兄弟五个听到公公生病的消息,没有第一时间赶回来,挨揍也就是难免的了。
同样的,别看公公在婆婆面前唯唯连声,用孩子大伯娘的话说,婆婆画个圈让公公去站,公公绝对不敢在圈外蹲着。遇到婆婆和儿媳妇吵架,婆婆在时,公公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只帮婆婆不帮理。等婆婆咋咋呼呼走了之后,公公就给儿媳妇赔礼:看在她是长辈的份上,别跟她计较,她一辈子就这样,谁能赢了她?
婆婆和公公结婚后,从来没有离开生活过。唯一的一次,是我生儿子时,还和爱人两地分居。婆婆找不到推脱的理由,无奈去给我看孩子。婆婆不认识字,她每天起床后就在我家墙壁上用粉笔划杠。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记天数,也不知道你大(我公公)在家怎么样了。婆婆划到十七天,就把我划崩溃了,我让高二年级的一个男生,骑自行车帮我把她送回家了。
公公病情危重时,按照乡下风俗,已经穿好了寿衣,抬上了灵床,就等着咽下最后一口气了。儿子们都围在旁边,可婆婆却发了脾气,把儿子们全部撵回家睡觉,说有她一个人就够了。没有人能说服她,只好各回各家了。儿子们也是累了,一觉睡过了点,还是早起锻炼的邻居顺路进来看一下,发现公公已经去世了,婆婆竟然也躺在灵床上,蜷在公公脚边呼呼大睡。
这就是二货婆婆和公公的最后一夜。无论乡下人如何吐槽,虽然我偶尔也觉得无法理解,但至今想起那一幕,竟然是为她心酸。
公公去世后一段时间,婆婆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常常半夜起来哭喊,惹得邻居抱怨。就是到现在,我已经做了婆婆三十年的儿媳妇了,还有相熟的人这样问我:你当初怎么就进了她家?
以前,我也偶尔会接着别人的话,真真假假吐槽一下,可是,现在,我已经算是彻底看开了。其实,作为老人,她自有她的好:她八十七岁了,在儿子们的坚持下,现在她晚上住在二伯家里,但白天还是回自己家里烧火做饭吃,一方面因为她一辈子一天两顿饭,早上十点,下午三点半;其次,婆婆因为没有女儿的缘故,和儿媳妇相处也有她的远近之道,她不想麻烦儿子媳妇们。这又是她聪明之处。
婆婆因为一天到晚到处跑,身体很好,从来没有生病住院之类的,村卫生室的人常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跟她这些儿子抱怨,要是人人跟你家老娘一样,连感冒药都不吃,医院都不用开了,我们都得失业。的确是这样,我能记得的几次医药费,是给她买了几瓶眼药水。后来带她做了两次眼角膜复明手术,还都是公益性质的,免费。就一次,我带她到县城镶牙,临了结账将近四百块,她一个劲抱怨,‘’不说医院是你亲戚开的吗,怎么还这么贵?‘’还问我老表,能不能把镶好的牙拔下来还给他。惹得小护士笑弯了腰。等她出去后,我老表直说她太幽默太有意思了。
可是,我知道婆婆那可不是幽默,她是真心嫌贵,要是能拔下来还给医生,她二话不说会自己拔下来的。既然拔不下来了,也只好就勉强留在嘴里用了。
回家后没几天,大嫂子打电话给我,说婆婆镶了假牙回家后,天天走亲戚,今天去北湖大舅家了,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去西山小姨家。我问去干什么,大嫂子说,还能干什么,炫耀她的假牙呗。我想象她见人就张开嘴给人看假牙的场景,忍不住哈哈大笑。
网友评论
总之,读时欢喜读后喜欢!
强强联合,有趣、幸福大家庭👍👍👍
公公反正是只等咽气了,何苦让儿子们硬撑着陪,很累的。婆婆也不是铁打的,累了缩床脚睡着了,很正常的。这样安排确实很好。
吓得我裤子都掉了,赶紧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