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背景】
苏轼一生虽然政途坎坷,屡遭排挤,官职鲜少居于高位,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一生服务天下众生的孺子之心。
比如在杭州,他潜心治理西湖,留下了苏堤的美景和美谈;比如在徐州,他主持修建城墙,成功抵御了黄河的泛滥,得到宋神宗奖谕;比如在黄州,他上书要求禁止溺婴,并成立救儿会,成功挽救数千条人命;甚至晚年被贬至儋州,依然兴学教育,并教导出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深情厚义的人,又是吃货,又有趣,又可爱,谁人不爱?而且,在为官的过程中,不论官位的高低,都能一心为民。他不仅是让人仰慕的千古才子,也是风节高尚的一方父母官。
本篇文章选择他相对冷门的五首《浣溪沙》,体会他为官亲民的孺子之心。
故事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说起,这一年是苏轼在徐州任太守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徐州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作为一州的长官,苏轼前往徐州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之后,又往石潭谢雨,这组《浣溪沙》便是在谢雨的途中所做。组词的第一首描写了谢雨仪式的场景。
安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