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知道了孩子之所以“越到考试,越不学习”,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上习得性无助——怎么努力学习成绩都上不去,所以干脆就放弃努力。更知道了,孩子这时的努力是一种“不恰当的努力”:学习的时间长了,但学习时发呆、走神也多了,真正专注学习的时间反而变少了;做的题目多了,但做题时粗心、错误也多了,实际解题能力反而下降了。
怎么样才算是“恰当的努力”呢?我认为,“恰当的努力”就是做真正能提高考试成绩的事。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丰富的考试经验,知道要成为“学霸”必须做到两点:一,有实力,知识掌握得好;二,会考试,临场发挥的好。
实力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熟练度。知识广度足够,就没有知识盲点,怎么考都不怕。如果孩子的知识的广度不够,就会出现成绩时高时低、不稳定的情况,考到会的知识点,就考得好;考到知识盲点,就考得不好。深度,就是知识的系统性。如果孩子的知识深度不够、不成系统,就经常会出现“大题目会做相对简单的第一小题,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就做不出来了”这样的情况。实力还包括知识的熟练度。知识的熟练度越高,越容易被回忆、提取出来。就像我们认出熟人,肯定比认出只见过一两次的陌生人要快得多。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孩子经常在考试时出现会做但来不及做,那就说明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还不够。
知识的广度、深度、熟练度是衡量孩子学习实力的三个因素,这三点做好了,说明孩子学得好。但学得好,不一定就能考出好分数,因为还要临场发挥得好。学习实力决定分数的平均线,我们每次的实际分数就在这个平均线上下波动。100分的实力,不会考试可能只能考85分,会考试的话可能能考到115。但要考到130分,就得提升实力了。会考试的孩子,考试中不仅能做到会的题都得分,还能做到不会的题也尽量能得分。
影响发挥的有情绪状态、解题技巧、答题规范。如果孩子考试过度紧张、遇到大题就慌,成绩就会大打折扣。解题技巧也很关键,选择题的技巧性最强。答题规范是指从审题到书写到做完检查,全过程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要考出好成绩,孩子不仅要提升实力,增加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熟练度,还要能调整自己的情绪,掌握解题技巧,养成答题规范。
“恰当的努力”是在考试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