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春风会员存文美文
有一种敬仰是无声的

有一种敬仰是无声的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13:20 被阅读0次

    本文作者:纸上少年(春风读书会优秀会员,欢迎关注)

    如果您想免费开通会员,加入优质读书会,请点:活动|春风读书会VIP会员


    7.2号是一个大日子,春风群里众人心心念念的,一月一次的读书会,7月份路福老师的分享便定在这一天。

    路福老师,在这里不是昵称,他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也不仅仅当过老师,他还管理着学校,当过主任校长之类的管理层。不过这些虚名我猜路老师并不在乎,他现在可能更喜欢另一个身份,那便是河北和邯郸作协会员。

    路老师学的是生物,至于为什么学生物当了一名生物老师,铁哥在群里帮我们解了疑惑。当时刚听完路老师的分享,铁哥肯定也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我们群里当时听完都处于极度兴奋之中,光沉浸在路老师的散文创作的关键词里了。

    今天晚上,我决定多了解路老师一些,一点点追寻路老师的痕迹,又把铁哥分享的话找了出来,细细咀嚼后,竟然有些哽咽。

    就是因为他所在的肥乡一中没有好的生物老师,他一定要学生物,回来之后要做一个好的生物老师,后来真的如愿。

    这样一位品性高洁的老师,让我如何不敬仰!一个年轻人还在懵懂的年纪,就已经定下了,自己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的目标,并在确定了的那条路上,辛勤耕耘了这么多年。我不禁想作为路老师的学生,该有多幸运!

    路老师说,总感觉喜欢文字的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怎么样才能脱离低级趣味呢,那就是一点点的抛开世俗。如今,路老师自己已经在这条,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路上,走了很久也很远,慢慢的把大部队甩在了后头。

    关于路老师的文学梦想和作家道路,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的,如果路老师分享出来,想必又是另一种风采。不过遗憾的是,他分享会上基本上没有提到自己,上万字的文稿里,满满当当全是干货。

    开往散文创作的列车

    7点十几分,收到了涛哥发群里的链接,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我挺喜欢腾讯会议这个界面,时间日期清清楚楚,却没有目的地。仿佛是一张神秘的火车票,就等时间一到,把你拉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大河夕阳,有北方的苞谷地,有南方的玫瑰园。火车没到,你的所想,都是心之所向。

    这次读书会路老师,因为怕自己普通话不好,影响群里的小伙伴们的学习热情,专门请涛哥替他发声。不得不说路福老师,当老师久了的人就是不一样,能把事情想的这么周到,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是细节,细节处见真情。

    7:30了,涛哥准时开启了喇叭,分享会正式开始了,涛哥铿锵有力的声音,带着他独有的诙谐语气,隔着屏幕顺着听筒传了过来。我端坐在书桌前,放好手机,开始听路老师的娓娓道来。

    路老师给这次分享的主题命名为:散文创作的关键词。哇,这个主题真是言简意赅,直戳要害,我一直羡慕散文大师们,但又不知道怎么写散文,胡写一气不得要领。路老师说散文创作的关键词有五个,一是真实的感情,二是典型的细节,三是个性的语言,四是有趣的闲笔,五是思想的表情。

    经过了几天的学习后,我也借此机会,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以表达我对路老师无声的敬仰之情。

    01真实的感情——心

    路老师把真实的情感放在第一位来说,正表达了它的重要性。他说“真情实感,是散文的底线。”对于散文的创作,我尚未入门,只能从读者的角度去想问题。从加入简书以来,读的最多的应该是散文了,小说太长没有系统有效的时间,一般不敢涉足。每每读到一篇好散文,那种惊喜交加,那种相互的共鸣,来自于什么呢?最直观的莫过于真实的感情了。

    其实也不仅仅是散文,所有的文字,在创作中都离不开真情实感。比如一首歌词,一首短诗,甚至是一个名字,你倾注了什么感情,懂得的人立马就能分辨出来。

    散文就要写那些散发出生活光芒的,凝结着个人真挚情感的人、事或物,无论是欢乐或是痛苦的,都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能戴着面具去写作,更不要藏着掖着,要敢于直面自己的真心。这样的写作才是成熟的,这样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读到路老师这句话,于我也是醍醐灌顶。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有时候写着写着,就迷失了,记不起为甚么要写,想说什么。有时候这么写,可能只是为了一句喝彩,有时候那么写,又只是为了一些发泄。难怪自己的文章难入高人法眼,也难登大雅之堂,不就是因为太过幼稚吗。

    路老师说:“欲令读者动心,作者就要先交出一份真心。”这句话,真的太动人了。我从没想过,写篇文章还要先谈场恋爱(哈哈,这句不过我的戏言)。我的理解是,真正阅历丰富,感情充沛,有大爱行大道的人,他的散文必定如梵语入耳,思思入扣,一点点拨动心弦,然后在某个瞬间,大珠小珠落玉盘。

    正如路老师列举的几篇散文,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还有卞毓方先生的《北大三老》以及魏巍的散文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网上流传的散文佳作《山果》等等。哪一篇拿出来都是耳熟能详的文章,为什么他们能出现在语文课本上,为什么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真。真情实感,真情流露于笔端,读得人才能热泪盈眶。

    那是一个真实的国度,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地方。那里有两颗枣树,我去看了,不是三颗,书屋还在,鲁迅先生也一直都在;朱自清写的自己父亲的背影,我无数次在自己的父亲,别人的父亲身上看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说到这里,我其实觉得已经没有叙述的必要了,您且只需去读上几篇,自会明了。我截取《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短短的几句话,你就知道散文里真情实感的威力了,真的,我建议您再去读一读。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关于真实情感,其实我赘述颇多,关于这一块儿每一位喜欢文字的人,都比我更有发言权。所以,还是继续往下分享路老师第二个关键字吧。

    02典型的细节——眼

    第二个关键词,路老师引用了贾平凹先生对散文创作的理解。

    如果你没有细节,你哪怕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别人也都说你是胡编乱造的。你要把关系表现得完整、形象、生动,那就需要细节,没有细节一切都等于零。而细节,则在于自己在现实中去观察。

    这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拥有充沛的感情,却写不出来,只能笼统的概述,估计到最后只能感动自己。因为那些细腻的心思,都隐藏在作者心里,而读者们是读不到的。

    我有时候会想,既然我写不好,还有继续写下去的必要吗?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写的好的人要写,写不好的人更要写。但是写的时候不能瞎写,不能乱写,要写的有价值,有进步才是好好的写。有什么方法呢?我从第二个关键词里找到了灵感,那便是用眼观察,用心体会。

    写不是大脑一个器官的工作,更需要用到的是眼睛,要想写好,眼睛需要看得仔细。比如小小的一根草,在诗人的眼里看到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小的一片云,远方的游子看到的是,故乡的云。云从不停歇,我们一般人可能也就看到路云,白色的云,白色不同形状的云,但是作家眼里的云,是云也不是云。他是一种念想,一个方向,只要想得紧,跟得牢,漂泊的人总能找到一片云的脚步,回到故乡。这便是抓住了云的典型细节。

    路老师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如果过分的抓细节,瞎编乱造,当然也是要不得。要写好散文,要从日常生活中抓住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和片段。

    情节可以编造,而细节只能靠在生活中去发现。一般性的细节,作者们都能顺手拈来,但典型的细节,就必须沙里淘金。

    如果还是抓不住从何入手,我觉得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你看到的有多美,你可以写出比你看到的更精彩。好的文字可以让自然界美不胜收,好的散文不仅有美景,更有创作者眼睛里更深沉的东西。

    关于典型的细节,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参透,还需继续像路老师学习。以后如果有所精进,再重写一二。

    03个性的语言——嘴

    第三个关键词,竟然是个性的语言。我从没想过,写作还得会说方言(哈哈开个玩笑)。路老师认为个性化的语言,才是散文的好语言,何谓个性化呢?

    就是像一种文化符号一样的标签和印记,让人一读就知道是出自谁之口。路老师说贾平凹的语言,以西安口语为基础,又集合了众家之所长,他的文章简洁雅致,又带着他特有的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让人一读便知是贾平凹的作品。

    再比如鲁迅先生,您猜猜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笔名,据统计有一百八十多个。我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语言太过激烈,他诛心一般的笔锋,怎么藏都容易被人扒出来。拿你我来说吧,会换笔名吗?我反正不会,反正写什么都没多少人看,费那个脑子干什么。

    说到这儿又忍不住多提一句,其实语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可以有迹可循了。比如曾楚河和涛哥,他俩都爱酒,可同一杯酒楚河说出来,就婉转悠扬,大有举杯歌一曲,诸君且随意的义气之风;而涛哥就豪迈幽默,有种干了这杯二锅头,涛哥涛妹都让你上头的活泼。都写花草,楚河种花得果,涛哥格草致知。

    写到这儿,我才找到了路老师第三个关键字的真谛,那就是让好的语言成为创作者独有的符号,让人一读就知是谁说的。

    什么样的语言放到作品里,才是好语言呢?路老师引用了贾平凹老师的总结。

    一要充分表现情绪;二要和谐地搭配虚词;三要多用新鲜、准确地动词。

    这三点,我虽来来回回,咋摸寻思了半晌,也还是读不透。表现情绪我明白意思,可是后两个,认得字却看不懂。这应该就是知识和大脑之间的距离,不远,却永远到不了。

    路老师对这三点的论证,列举了很多好的散文语言,读完我只觉好,但是要让我详细列举好在哪里,我又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幸好路老师言简意赅,指出了重点,他说写好句子就是学会说话。话说的有情、有义、生动具体,人家才爱听。渐渐地,属于你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便形成了。当然如果,能再个性一些,那你绝对有一张好嘴名嘴,能写就一篇好散文。

    04有趣的闲笔——手

    有趣的闲笔,一个闲字,多么神奇。我是如何也不能把笔和闲,联系到一起。

    一支笔要如何才能做到不慌也不忙,但是要闲呢?路老师给我们引荐了,作家韩石山先生的一本书叫做《作家的训练》。说的是这几个方法:一是远处落笔,二是旁逸斜出,三是逐层浚染,四是往而复返,五是别出心裁。

    这四个方面给我的感觉是,写散文的过程就像,某天提起某个人,突然想起他家门口有一颗树,很独特,然后你手正好闲着,突然也很想栽一颗树。

    前面三个关键词我们看好了,想好了,有话说了,现在构思吧。构思的过程,就好比动手种树。种树之前会想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可能是如下几个问题:

    1树种哪里?  2树的作用是什么?  3常青还是落叶?  4开花还是结果?  5华盛顿要砍它怎么办?

    (碎碎念:写到这儿我也是哭笑不得了,我到底在写什么,纯属于瞎胡掰。没办法,到这一步只能瞎掰到底,死的也得说成活的。)

    你看,种树之前,你肯定见过别家的树,回来便跃跃欲试也想种一棵,可是等你种的时候,你才会开始考虑这些问题,比如人家在北方,他种枣树。你在岭南,你能种活吗?就算活了,它也不结枣不是。

    记住,我们现在不写散文,我们种树。好第一步,树种哪里?我说种院子里,每天一眼就看见。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它根本长不高,因为我的院子又阴暗又窄小,那树长着长着,憋屈死了。

    第二步,我趁树死之前,把它移到了院子外面的池塘边。那么此时,树的作用就是活着。

    现在来到了我们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假设我种的是一棵果树,我会想,水上的果子到时候要怎么摘呢?

    假设我种的不是果树,而是常青树,那叶子不落,塘里的鱼儿怎么能吃到叶子上的虫子呢?

    第五个问题,假如我有个儿子他叫华盛顿,他调皮爬不上树,一怒之下就磨刀砍树,树怎么办?你怎么写?其实一旦你想种一棵树,

    为了避免像我这样种树,想要写好散文,咱们还是研究一下路老师的闲笔疗法吧。

    “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

    路老师引用了童庆炳先生对闲笔的定义来阐述他的第四个关键词。他说,“闲笔多简朴、平静、不费脑,以免喧宾夺主,如鲁迅的文章里写道:‘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散文中为什么要有闲笔的存在呢?我觉得有一种可能,就是散文有时候太过正经,无趣。需要一点撩闲的手段,让人困乏的心思,活跃一下。

    想象一下,如果直接说两颗枣树,好像就是树,没什么特别。但是如上所写,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种记忆犹新的感觉,仿佛那不是两颗平常的枣树,那是两颗注入了灵魂的枣树,突然长出了一只手,相互之间在热情地打着招呼。

    路老师在第四个关键词的最后,用一段他很喜欢的知堂的文字,作了结尾。读之很有益处,我也摘抄下来,放在此处大家一同感悟学习。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其实,关于这一部分,我自知胡说八道了一大通,根本不得要领。曲解了路老师的意思,我先在这里和路老师和大家说一声对不起。

    05思想的表情——面

    看到这第五个关键字的时候,我估计你也和我一样懵,思想还有表情?

    对,要想写好散文,你不仅要有思想,你还得学会给思想带个表情包。(开个玩笑话哈哈。)

    “小说不是玄学,事实上小说赖以活跃的思想圈是非常狭隘的。小说对读者的进攻能力不在于诸种深奥思想的排列组合,而在于小说家由生命气息中创造出的思想的表情,以及这表情的力度、表情的丰富性。”

    ——铁凝

    这是路老师引用的,铁凝关于创作小说时的心得。路老师认为这句话对散文、诗歌、剧本等所有文学样式都是适用的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也好,情怀也罢,应该像熏香一般的浸染,化有痕于无迹。

    我之前一直觉得,写作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来写,要是不是点题,但是读了路老师的第五个关键词,又有点犹豫了。写东西重要的是不是思想本身,而是思想的表情,这听起来有点像辩证哲学问题。

    不过,多读几遍,经过老师的一番剖析,这个问题倒也显得没那么玄乎了。就好比写一位天仙,别人还没看呢,你直接把我是美女几个字刻人家脸上了,搁谁谁不恼火。哪怕你前边把天仙的到来,铺垫得有多好,到关键时刻全毁于一旦,还会让读者火冒三丈,拂袖而去。

    路老师的意思是,关于思想,我们太直白的表达,有时候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我们写散文,要学会运用思想的表情来写。怎样来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呢?关键字有:“慢镜头、暗示、隐喻、象征……”

    有没有感觉这些词的出现,好像比较多的出现在影评里,对不对?我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一点点的写作思维。写作就好比拍一部电影,每部电影都有它独特的思想,但是好的电影,永远不是非黑即白,某种主义至上的思想。就像那句名言说的那样,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如果我们把写作想象成拍电影,那么思想的表情,好像比较好理解一些。你拍电影总不能上来,就把人家女主角用乞丐服,捂得严严实实,然后大言不惭的说:看,这是一位大美女,但是她命运多舛,为了保全名节,她整日面纱覆面……这意境,就算面纱下面是邱淑贞也救不了场。

    再比如电影里的死亡,没有必要的时候,文艺范的导演不会让观众直面冷酷无情的死亡,他会切了镜头,让你透过演员的眼睛,看看远处的家乡,那里有一位美貌的姑娘,还有凄美的夕阳。

    再比如,有的电影,他想表达人不如狗,他会说出来吗?不会,他会怎么表达?肯定是用隐喻,或者象征手法,刻画得让你心服口服。你上来就说人不如狗,观众说不定扭头就走,还骂骂咧咧的嘲笑,什么狗屁导演。哼,人不如狗,那狗啃的骨头,你咋不去啃一啃。

    感觉说着说着又跑偏了,好我们回到正轨,继续说说思想的表情。路老师说,很多散文作者的才华,往往在于能从平凡的事物中,不断找到无数的暗示。正如斯密兹所说的那样:

    “他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子,他珍藏这块石子,较之任何宝石,都更小心。就是村舍门上的一只铁钉,他也会因之思潮怒放,而写出一篇锦绣文章。他从最旧最平凡的处所,走进极乐的世界。”

    写散文使用这些“暗示”的材料,便能够收到小中寓大,发人深思,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

    其它像鲁迅的《野草》几乎全部用象征;瞿秋白的《一种云》、《那个城》,丽尼的《春底心》,李广田的《荷叶伞》……等等,皆属象征散文。作者通过极平常微小的,有时甚至是幻觉、或变形的事物的描写,来暗示有普遍的重大的意义的人生课题。作者所描写的是此一事物,但真正的用意,却在“别一世界”。

    为了不再继续歪曲路老师的意思,我只好在此处大量摘抄老师的课件,写到这里其实第五个关键字——思想的表情,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总结:

    我自己在五个关键词的后面,按照我自己的一点点浅薄的理解,擅自主张用一个字来表达,我对五个关键字的理解。

    其一, 真实的感情——心。要想写出真情实感,肯定要走心,这也是路老师在他的文稿里说的:“欲令读者动心,作者就要先交出一份真心。”,其实也不仅仅是写作,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最后哪怕写的不好,效果甚微,哪怕只是感动了自己,那也是活出自己的一份真性情。

    其二,典型的细节——眼。细节从哪里来?从眼睛里来,典型的细节怎么抓?要留心看,仔细看,看不到就听,认真听,听不到就问……眼睛要看得全面,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你所有的感官和意识,有一方懈怠,可能就缺失了一方面的魂。

    其三,个性的语言——嘴。其实用嘴放这里并不太恰当,但是既然是语言表达,总是跳不开一张嘴的。

    也有可能,有的作者写的文字,和他本人嘴里的说的话,完全是两码事,比如余华老师。他的文字,带着很深刻的历史悲剧,他在书里让我们艰难的活着,喘不动气。结果书外的他,一开口,自带喜剧人效果。

    所以说,作家的笔,骗人的嘴。但是,作家的嘴能骗人,文字却骗不了人,伟大的作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个性化语言,比如你翻开一本选集,没有作者的名字,但有些文字你一读就知道是谁。

    其四,有趣的闲笔——手。为什么有趣的闲笔,我把手放这里了呢。因为写这一部分,我想到了要写闲笔,首先是要有闲心,有闲心就有闲手,手闲你才能找事儿,找有趣的事儿。

    比如此刻我写累了,我会突发奇想,想想楚河家的猪饿了没,饿了的话吃什么?其实它饿不饿的不重要,我得给它找事儿;至于它吃不吃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给它拔猪草。

    先找把镰刀,别在腰上,带瓶啤酒,再拽着不情愿的楚河,找个山头割草。他肯定会骂我神经病,哪有人半夜12点起来割猪草?

    总之要有趣,必须有亲身体验,要有闲。就算他跟那个人八竿子打不着,你闲着也是闲着,你得扯上关系,怎么扯?找不到,那先切磋一下再说。这叫不打不相识。

    其五,思想的表情——面。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面,就像太极,它从大的面上看,只有黑白两面,但是在不明显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都是黑里带白,白里有黑。

    思想也和人一样,不好看的时候,带带面纱遮一遮,也就过了。或者,思想痛苦的时候,你不写痛苦,你写快乐,可你的快乐都是建立在想象之中;甚至你开心的时候,你不笑,你就哭就憋着,憋到最后,观众笑了,你就能笑到最后了。

    写到这里,终于舒了一口气,然而再回顾一下路老师的文稿,感觉我写的偏离了主题十万八千里。我写之前本以为已经略懂一二,写完了之后再看,十有八九都不懂。全篇下来逻辑不通,生掰硬造,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对于我这篇四不像的学习心得,表达不了我的敬意,如果会给老师带来困扰,我很抱歉。

    希望路福老师,原谅我的造次,抱拳。

    后记:

    打我注册了简书,到加入春风老师的会员群,算算时间竟然才短短的一个月零几天。我从没体验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认识到这么多优秀的人,这段时间仿佛坐上了火箭,飞快地在写作的汪洋里穿梭。

    我成了完美新世界里,尚未融入的异教徒,不知道信仰在哪里,但哪里有光,哪里就有方向。

    春风群里不仅有光,更有比闪电还耀眼迅猛的笔杆,他们好似不同的山峰,各有角度和高度,更重要的是每座山,都有压不弯的脊梁。

    路福老师,便是其中一座,俊伟挺拔,不动声色。我深知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根本没有资格去分析或者猜测,任何一座山的经纬走向。可看了好几遍路老师的文稿之后,辗转反侧了几个晚上,最终还是决定记录一些什么。

    如果因为我的胆小和懦弱,而让路老师精心准备了许久的课件,如水滴东流入海,再蒸发无痕;也让涛哥绘声绘色的讲解,如敲无声之钟,再也没有回响,那我同一个小偷何异?

    如今连夜写出此篇不知所云的学习心得,发出来与群友们共同探讨和学习,但是由于俺初出茅庐,言语未免有粗鄙和不周到之处,还希望路老师海涵。

    最后还是想感谢路老师的无私分享和指导,感谢涛哥慷慨激昂的为爱发声,感谢春风和铁人两位老师精心策划的读书会,感恩遇见,感恩春风群友们的一起学习。

    ——纸上少年敬上

    2022.7.5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敬仰是无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ob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