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英国散文的流变】
进度:再版说明,目录,序。第一章。
跟着好中文王佩老师的书单学习中。
读书进度放慢,不求快,好好吸收。语言都有从诗歌过渡到散文再到现代的过程,通过英国散文的三个语言时期可以印证中文的发展历程。本书大段大段引用了英文原文并给出对照翻译,然后是分析。还多有注释,实在是全面具体。第一章从莫尔讲起,在莫尔之前散文的重要著作还是用拉丁文写的。他是第一个具有把当代事件用生动有戏剧性的叙述问题记录下来的散文风格的人。代表作《理查三世史》(From The History of King Richard III)
11.17【英国散文的流变】
进度:第一章引论:莫尔的历史著作和风格,结束(p11)
中间引用《理查三世史》原文6页,幸好后面有中文。英文部分粗略看过,体会语言节奏和美。但英文水平暂时有限,只能多看后面中文翻译。结果我看到了一个精彩的,关于爱德华四世的情妇的故事。这个情妇是国王三个情妇中最愉快的一个,从不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左右国王,也没有仗势欺人,她做事得体并善良,帮助了很多的人,但是在国王死后阴险狡诈的理查三世(作者的立场)打压她,用以纠正人们的道德树立自己正面形象。莫尔在文章中体现了自己的才华、热情和风趣。他使用的语言平易,口语化,放在今天也不难理解。评论和讽刺也很有深度,从美人的荣枯和人们对善恶的态度到人世沧桑和冷暖。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些说宫廷八卦的故事。除了猎奇之外,写历史的人所用的也不乏浪漫的语言,掺杂自己的评述和对世人的警示。
愈发看出些乐趣了。
11.18【英国散文的流变】
进度: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 p18-47
渐入佳境,看书速度虽然还不正常但快了很多。昨晚恰好听了王佩老师讲好中文的秘密,从圣经的官话本讲到浅文理,深文理的版本,最终最流行的居然是当时为贩夫走卒所写的官话和合本(白话文版)。
同样,在书中讲到的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英国语言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大规模的翻译运动使得形成了伊丽莎白朝的盛世。第二个特点,同样像圣经的翻译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样,出现了两种风格的争论。我理解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争论,是注重辞藻华丽还是简单明快。最后科学家的介入占据了主流,非常注重实用:引用邓小平的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只要能够接近数学搬的清楚,宁可用底层群众的语言而不是上层阶级华丽的语言——别整没用的,唠干的!
11.19 【英国散文的流变】
进度: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 p18-47
整整一百多年剧烈变化的时代,使得英国散文语言追随着经济、宗教、历史和政治的大变革而运动锻炼。高强度的锻炼就像人会获得脱胎换骨的进步,更加平实,优雅。也是因量变而质变的典范。
本章介绍了英文《圣经》的文学成就,用培根做典型案例,还介绍了巴洛克和其他风格,还有武器式的散文,以及对此阶段的总结和展望(启蒙主义)。依旧采用了英文原文和经典中文翻译的形式呈现,实在精彩至极。
有书友说,这种英文中文穿插的阅读,可以把书随手放在浴室里,做家务时别闲着,一会手机一会机洗,一会中文一会英文,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就可以看完本书,我实在非常认同,这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