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作者: 流一盏灯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21:20 被阅读3次

接而述之!此句"树倒猢狲散"一出则是疑顿生,因其出现之频次颇高且每次出现皆颇为重要。

于《红楼梦》中这句"树倒猢狲散"共出现有五次之多,一处在正文中,便是此处,另有四处皆在脂批之中出现。

正文出现仅此一次,即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一段"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但于脂批为四度提及:第五回总判之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中"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后,[蒙府本批:二句总宁荣。与"树倒猢狲散"作反照。],末了一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甲戌本批:与"树倒猢狲散"反照。],又于第二十二回中贾母作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又见[庚辰本批: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尤以此第十三回甲戌本针对‘秦可卿’所言批之:[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从书中正文原句"树倒猢狲散"于‘秦可卿’托梦中道出,很显然用这句俗语来映照‘贾家’于抄家后,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以至子孙流散,无枝可依,无处可靠,无人继业之败落狀況。

但"树倒猢狲散"于批书人笔下反复出现,而且可能涉及不同抄本,不同批书人皆对此句有所感悟,就极不一般了,尤其对于此处。其出现之甲戌眉批更是内涵丰富,[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细细体味此批,得出之感觉犹不一般,绝不似为书中人物,书中情节而设,而是批书者撩动心弦后,自我经历之抒发。

批书人对书中此这句俗语之出现有过如下感触:这"树倒猢狲散”之语有人曾经说过,而且如今再看于书中出现更令人记忆犹存,而今一晃已三十五年。感怀往事,此句有如预言与警示,犹对今朝,此句一语成谶,正应如今之世态炎凉,实在令人不能自已之痛彻心扉,肝肠寸断。

正是由于此句批句中涉及具体对应之时间,又有真人真事蕴含于其中,以及其关乎于现实世界与书中情节之互相融合之用意。历来极受《红楼梦》品评者之重视,当然越受重视也就越多纷纭混淆之误。那究竟此中道出此言为何人?"屈指三十五年矣"究竟为何时?又涉及哪些事情?这又与书中情节有何关系?于明日详聊。

相关文章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封建礼乐制度源起于‘周’,孔子所要之是在于"克己复礼",原本为恢复‘周礼’,亦是适应于春秋战国时代信奉儒家的士人之...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而叙之! 雪芹将此第十三回起初便将现世中之‘秦可卿’便要逝去之际‘托梦’于‘王熙凤’道出"今日回去",这"回去"...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为何于此处‘秦可卿’托梦之际而岔开谈及《红楼梦》之难读之处呢?主要因为,如若不知雪芹用‘神化故事’、‘梦境情节’、...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 ‘贾琏’护送‘...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秦可卿’托梦而来,一开始便笑颜如旧,轻启朱唇,[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述过‘秦可卿’托梦之视角之变,再看此处脂批一句[甲戌侧批: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此句脂批是为‘秦可卿’道...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昨日而叙! ‘贾琏’之才能往往被忽视。试想一下,如若是以‘贾琏’之人们心目中之总体形象来评价,其一味天天吃喝玩乐...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再将此张药方列于桌上,按照这药方及组方,有四类之规,一为药方统名,二为各种药材选取,三为炮制方法,四为药引。 一者...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而述之有关‘秦可卿’之二种维度不同身份于书中之用。 先看‘秦可卿’于现世之身份之用,其自养生堂之弃婴而被‘秦业’...

  • 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接而述之! ‘曹家’自清初以军功起家,至‘曹锡远’、‘曹振彦’几代通达之而有了族中基业,至于‘曹玺’已是兴隆之望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sb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