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28995/839a897eb0e73846.jpg)
在星桥转公交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零星小雨。像极了我故乡小镇。就连人们匆匆的脚步都似曾相识。
重新坐上公交的时候,依然能从车窗外望见许多楼盘工地。塔吊高高地耸立在空中,分割着灰色的天空。它头顶处垂直伸出一只威严的长手,仿佛指挥着城市的开发,逢山开路,逢水架桥,俨然是耀眼的先锋。
达到临平已快三点,穿越南大街两个路口,路过一个名叫“君临天下”的楼盘,便到达了靠近广宇•鼎悦府旁的晓风书屋。这里正举行着由衢籍作家周华诚担任主讲嘉宾的书友会活动——《用心生活——是一趟与美好相遇的旅程》。
第一眼看见周华诚,我便认出了他。这不仅是因为我曾在微信文章中翻过他的照片,也是因为他个人的气质,让我感觉就是他。他扎了一根马尾辫,有点像民谣歌手赵照,又有点似前一阵子登台《经典咏流传》的“摇滚博导”陈涌海。我买了一本他的《写给城市的稻米书——下田》,并请他签了名。并使用平日惯常跑业务的“伎俩”套近乎:“周老师,你是常山的,我是龙游的。咱们是老乡。”
座谈会中,周华诚娓娓道来,用拉家常的方式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文创项目“父亲的水稻田”。讲起在童年里、阳光下被轻轻咬一口就甜汁四溅的西红柿。讲起都市浮躁的心艳遇乡村的山水。讲起稻友们在凌晨为乡村宁静的诗意失眠,赤足奔跑,放声歌唱,星星一颗一颗地落下来。
他不无惆怅地讲起了乡村落寞,田地荒芜,农人失落,耕牛绝迹。讲起那些描写农耕风景的诗句只能出现在古书里,比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落到了我的心里,引发我的共鸣。
傍晚回家,又见城市的吊塔。它伸出手臂,跨过小溪,进入村庄,将农村年轻的劳力的魂勾走,又将父老乡亲的梦搅碎。荒田,荒地,草木疯长。一如这么多年我在城市里无法扎根的哀愁。
又想起周华诚的感慨:以后耕夫都将成为“非遗”,我们可是五千年的农业大国呀。
第二天,阴天。细细读完他的《写给城市的稻米书——下田》。语言朴素如同乡亲。句子清丽,犹如乡村清晨草尖的露珠。他、父亲与稻友们与三亩水田相恋厮守的故事着实感动了我。并时时刻刻提醒我:
人间还有一种花叫稻花。眼里还有一亩田,叫父亲的水稻田。世上还有一首诗叫农村。心中还有个梦,叫回家。
读到最后,“也有朋友说:今天我吃了一碗白饭。真香。”眼泪流了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