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旅行·在路上旅行•中国西南
抗击高反--万里单骑走西藏(二)

抗击高反--万里单骑走西藏(二)

作者: 萝卜阿黄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21:09 被阅读154次

           南极与北极,俗称地球的两极。青藏高原凭着高耸的身姿,出众的海拔,成为蓝色星球的第三极。

           高海拔的地质特征,孕育了西藏独有的自然景观。当地藏民在与大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念和习俗,即所谓的藏域文化。如果您期盼领略高原的自然风景,品尝意味深长的藏文化,需要迈过一个门槛,这便是许多人谈虎色变的高原反应,俗称“高反”。

           在低海拔的平原,如果你的身体每分钟需要“十个”氧气,不慌不忙地呼吸两口,或许就能轻松搞掂。高原的氧气浓度十分稀薄,呼吸两口只有“五个”氧气,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于是呼吸和心跳频率加快,保证每分钟呼吸四次,从而满足“十个”氧气供应,在贫氧的环境中,我们的身体就是如此调适的。

           海拔超过三千米,氧气浓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急速下降,人体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呼吸与心跳的调整力度水涨船高。

           进藏前,我在南京一家医院体检,心跳每分钟52次;翻过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住宿在海拔4600米的那曲,心跳每分钟达91次,速率快了近一倍;到了海拔近3700米的拉萨,心跳降至每分钟77次,还是比南京时提升了50%。海拔的高低,决定了呼吸与心跳的节奏。

           亲们,你的肺叶足够健壮,心脏足够坚强,无论海拔有多高,心肺都能愉快而从容地跟上节拍,登上八千米的珠峰应该小菜一盘。如果心肺平时有点小毛病,无力跟随海拔提升工作状态,身体就会产生缺氧的反应,出现头痛,恶心,胸闷,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导致呕吐,这就是高原反应。

           感冒原本是个微不足道的小病,高原上却是大忌,带病工作的心肺器官,根本无法胜任高原上的劳动强度,容易导致身体严重缺氧,造成心、肺与脑部的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同行的一个驴友,曾聊起亲身经历的一次“高反”。

           几年前,他带着两个年青妹子开车穿越青藏公路,一路上海拔持续上升,登上唐古拉山口时,两个美女略感胸闷,以为身体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站在经幡迎风招展的垭口,她们兴奋地跳在空中大声叫喊:“唐古拉山,我来了!”,激动之余又拍了几张照片,尚未离开垭口,两位妹子感觉头痛不已,喘不上气,坐在车上开始呕吐。

           这位驴友见势不妙,急忙驱车下山,直奔最近的安多镇,安多镇的路边一溜摆放着各种吸氧设备,当时价格是十五元吸四小时,小美女套上氧气罩,半小时后才缓过劲。

           一根稻草能压死一头骆驼。两个小美女到达唐古拉山口时,心肺器官的工作负荷达到了极限,兴奋产来的额外负担,如同一根稻草诱发了她们的“高反”。

           在江苏省摄协主席沈遥的摄影课上,曾听他聊过另一个“高反”的故事。

           省摄协组织一批摄影爱好者去青藏高原采风,为了拍到朝阳初升的场景,他们在海拔四千多米的草原上升帐宿营。一位影友平时患有心脏疾病,半夜时分,心肺强负荷的状态,再次诱发了他的心脏病,来不及后送治疗,当晚挂在了高原上。

           因为这个故事,我一度对“高反”心存畏惧,疑虑自己能否迈过这个门槛。进藏前半个月,我开始服用藏药红景天熬制的汤汁,又在同行驴友的指点下,提前几天口服“三勒浆”,进藏途中每天吞服红景天胶囊,咀嚼西洋参片,喝红牛饮料,为抗击“高反”做足了功课。

           在同行的四人中,我的身体最弱,但高原反应最轻微,只略感胸闷头疼,并且这些症状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是药物的辅助作用,还是身体适应能力较强。

           这些药品与饮料主要是提供能量。俗话讲,要让马儿跑,得让马儿多吃草,器官需要足够的能量才能高速运转。同行的驴友曾建议,用三勒浆混合葡萄糖粉冲水服下,对付“高反”的效果更佳,因为比较麻烦,我没有试过这个“偏方”,其原理也是快速补充能量。

           只要在青藏高原上走过,都会带回一些“高反”的见闻,或许越传越玄乎。以我自己的经历,感觉“高反”并没有传说中的这么可怕,只要身体健康,心情淡定,准备充分,“高反”只能对你的高原之旅无奈地道声“拜拜”。

    (图文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抗击高反--万里单骑走西藏(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zm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