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家长的自我修炼教育
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 孩子生而自带羽翼,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

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 孩子生而自带羽翼,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

作者: 尘心细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08:43 被阅读31次

这个故事发生在泰国的一个小镇……

        1、当孩子好奇时

    这个小女孩叫Ju,她生活在泰国一个并贫困的家庭,她的妈妈在菜市场以卖菜为生。Ju的童年就是从菜市场开始的……

    小女孩Ju一直盯着一个摊位在看,妈妈注意到了,便问她,“Ju,你在看什么呢?”

    原来小女孩Ju看到了豆芽摊位上有许多人在买豆芽,便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那么好?”

    妈妈回答她说,“因为只有一个摊子在卖豆芽。”

    小小年纪的Ju好奇地问妈妈,“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有点迟疑,但她想了想对女儿说:“嗯,我们试试。”

    简单的一句回答,体现了妈妈朴素的教育艺术。与之对比的是,我们可以想到,当孩子提出一个建议时,父母常见的几种反应:

  “别闹了,家里又没地方种豆芽”;

  “现在我们没钱种豆芽”;

  “种豆芽干什么?我们又不会种”;

        ......

孩子的好奇心,从小就有

      2、行动起来

    于是Ju就和她妈妈一起开工了,她们在家里的阳台上放置了一些培育的工具,找来了豆子,兴致勃勃地开始种豆芽。

    很可惜,这一次豆芽都枯死了。Ju和妈妈看着枯死的豆芽苗,很伤心。第一次的尝试失败了,“普通妈妈”可能会和孩子说:

  “果然,我们种不好豆芽,还是安分卖菜吧”;

    “好好读书吧,别管种豆芽的事了”;

    “家里没闲钱给你折腾豆芽了”。

      但Ju的妈妈不一样,面对失败,她的反应是:“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鼓励孩子尝试

      3、面对失败,一起寻找答案

    她们找来了一本专门介绍豆芽种植的书来读。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这么轻易放弃可不行。

    原来她四年级就离开了学校,几乎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但她非常善于解决问题,善于从书中寻找答案,跟着女儿一起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觉得自己知识不够,而放弃帮助孩子?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引导一种寻找答案的途径,而不是答案本身。)

    小女孩Ju念出书中关于种豆芽的方法,并和妈妈一起去实践。

  改进了种豆芽的方法后,小女孩兴致勃勃地问妈妈:“这次会成功吗?”

    妈妈的回答还是充满了力量,她说:“我们试试。”

 

孩子的问题,不是妈妈都能回答

  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小女孩和妈妈陷入了沉默。

        4、每个孩子都是自带羽翼的天使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妈妈看着存折上为数不多的存款,心里很发愁。但是她抬起头,看着女儿Ju闪闪发亮的眼睛,说出的依旧是充满魔力的四个字:我们试试。

    她们继续在书里寻找答案,发现:原来这次是没能按时浇水。

    由于生活原因,她们可能无法做到按时浇水,影片里没有详细交代,但我推测,可能是妈妈打零工,女儿也要上学,放学后还在去菜市场帮妈妈卖菜。

    母女俩家中条件简陋,一下雨屋子就漏水。妈妈抬头看到屋顶,雨一滴一滴落在她脸上,她想到了一个办法,收集了许多废弃的塑料瓶,并在塑料瓶上戳了很多洞,做成了一个自动浇水的装置。

简陋的发明来自不断的探索

  母女齐心协力,将水瓶串在木杆上,挂在豆芽上面,给豆芽浇水。

    妈妈的支持就像神奇的养料,滋养着小女孩的好奇之心,激励着女孩不断的探索。

    终于,在不断探索下,母女二人成功地种植出了豆芽。

    妈妈的支持,不仅帮助豆芽成功长出,也帮着小女孩Ju的好奇心发展。

    Ju看到豆芽长出的样子,简直乐开了花!妈妈看到开心的Ju,问道“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

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

    小女孩已经学到了这种不言失败的行为方式,对妈妈说“我们试试!”

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妈妈的陪伴很好的保护了女儿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以及在困难面前如何解决困难的方法: 凡事都可以尝试,尝试有可能失败,失败没什么可怕,接着寻找失败的原因就好。

是的,结局不重要,而问题是,需要美好的结局就孕育在这个美好的过程中。这个叫ju的小女孩,后来成了博士,在瑞典继续着她的研究。

   

家庭教育从点滴做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 孩子生而自带羽翼,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fo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