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教育
学过发展心理学的我,有哪些「教别人带孩子」的经历?

学过发展心理学的我,有哪些「教别人带孩子」的经历?

作者: 西西爱理财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5:01 被阅读16次

    在我学心理学到现在,我表姐家的孩子也在慢慢成长,经常会问我一些问题,我自己也会进行观察和分析,仅以我还有记忆的几个片段为例进行分享。

    1、分离焦虑

    表姐家的大儿子在十多个月大的时候非常“磨人”,害怕和陌生人接触,如果妈妈离开他,他就会哭个不停,这种哭闹是哄不好的,要持续到妈妈回来并给与一定的安抚才可以。而每次他一哭,表姐就会马上放弃离开的念头,一直陪在他身边。

    那个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养小孩真累”

    后来在大学专业课上知道这就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主要是与宝宝的认知能力有关。一般成人具有物体恒存的概念,但是宝宝却还没有发展出来,在他的认知里,物体离开久了就等于是完全消失,他必须感觉到物体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在宝宝2岁后症状会逐渐减轻,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尽量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爱,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两岁以后,宝宝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借着探索环境的方式发展自我独立的能力,直到宝宝3岁时,开始和其他人互动,分离焦虑症的情形也就逐渐地消失了。在这个过度期里,如果没有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怀与支持,就会造成负面的情绪发展,潜藏在孩子的个性中,也许会变得没有自信,或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的事物等。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我会建议父母:

    1)适当的协助: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知识性的教育,用渐进式的引导,协助他们认识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2)给宝宝立即的回应及安全感: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出回应,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存在,没有消失。

    3)在必要时坚定地离开:离开时要告诉宝宝:“妈妈等一下就回来,宝宝要等等哦!”并且一面走一面跟他说话,坚定宝宝等待的决心。

    4)妈妈自己也要放松心情:婴幼儿会模仿好的行为,也会模仿不好的行为,因此如果爸爸妈妈常有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跟着仿效,例如:妈妈经常担心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容易反应在宝宝的身上,大人必须先调整自己的情绪。

    千万不能

    1)威胁恐吓宝宝(例如:宝宝不听话时,威胁他说,会被魔鬼抓走,这类的话语会让幼儿的潜意识产生幻想,加深他内心的恐惧)

    2)强迫分离情形发生(例如:把宝宝交给奶奶管,自己外出,宝宝就会越来越焦虑)

    3)“贿赂”来转移注意力(有些父母亲无法忍受孩子因为分离而哭闹的状况,以贿赂的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但是糖果的诱惑并无法取代安全感的来源,也会造成孩子日后的依赖性更大)

    4)趁机溜走(有些妈妈趁着宝宝睡着时溜走,等他一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又开始哭,这反而增加宝宝的焦虑感,也等于传递给他一个讯息:“千万不能闭上眼睛,妈妈会消失不见哦!”宝宝随时担心妈妈离开,变得更紧迫盯人了)

    2、二孩家庭

    表姐家去年生了二胎,是弟弟,哥哥(五岁)刚开始很开心,面对新到来的家庭成员觉得很神奇,但是,慢慢地,哥哥会开始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在妈妈哄弟弟睡觉的时候大喊大叫,比如经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等等

    其实这种情况下,哥哥是在努力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并不是他多不懂事不听话,而是发现父母的关注力大部分都在弟弟身上之后,会想办法在父母面前表现,如果他发现某些行为可以让父母重新注意到他,就会一直重复这种行为,比如做一些父母不允许做的事。

    所以对于二孩家庭,父母多给与头胎一些关注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总说“你是个哥哥,你要懂事”,因为除了哥哥之外,他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要多和头胎表示出父母的爱意,让他明白父母依然爱他,这种爱不会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减少。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以后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发展。

    3、孩子不专心学习

    表姐家的哥哥去年在上珠心算的辅导班,春节的时候还有作业,表姐一直在辅导孩子,但是她总说孩子不专心,不认真,磨磨蹭蹭。我在旁边看了一上午,发现,孩子不专心也是有原因的,表姐辅导功课的时候,手机没有离手,有时候还要去看看小儿子醒没醒,饿没饿,有时候还和大儿子聊点其他的,比如“中午想吃什么呀”。有的时候因为一些琐事还很焦虑。

    妈妈不专心,孩子自然也不会专心,他会模仿妈妈的行为,分心、磨蹭都是他看到的,他也会学,所以才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和姐姐沟通之后,第二天我去看着弟弟,姐姐没有拿着手机,专心给孩子辅导,他的效率马上就上来了,而且也没有不专心不认真,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更强。

    4、你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正月初一在祖母家,晚上睡觉前,表姐家的哥哥关了灯在床上跳来跳去,不小心碰到了弟弟的头,弟弟哇一声就哭了,当时吓得全家人都慌了,赶紧开灯看看弟弟有没有被伤到眼睛什么的,弟弟一直大声哭,应该是受到惊吓了,哥哥也跑到角落蹲着,姐姐是平时看育儿的书比较多,所以没有说什么,但是姐夫就开始批评哥哥了“你咋这么不懂事,你弟弟要是哪碰坏了你不后悔一辈子,一点也不听话”。

    我看着哥哥在角落里瞪着眼睛看过来,一点也不服气的样子。

    确认弟弟没有伤到(用时一分钟不到,当然嚎啕大哭没有停止)。

    我把哥哥领过来床上坐着,就说:“小姨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也不想伤到弟弟,看到弟弟哭,你也难受,也吓坏了吧。”

    我说到这的时候,哥哥才开始掉眼泪。

    表姐就和哥哥说:“爸爸不是因为更疼爱弟弟才说你的,爸爸也很爱你,而是弟弟现在太小,很容易受伤,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以后玩的时候要注意离弟弟远一点,你可以摸摸他,和他聊天,但是不能伤害到他。”

    哥哥很快就表示理解,然后跟弟弟说了对不起,虽然我尝试让姐夫和哥哥道歉,但姐夫表示“我说不出口”,最终也没说,和哥哥一起玩了半天玩具。

    5、你不把书桌收拾干净,我很生气

    表姐家的哥哥每次写完作业就像打仗一样,桌面上的东西乱七八糟,表姐以前就会说“你桌子太乱了,我很生气”之类的,或者珠心算错的题目比较多,就会说“你写作业不认真,我很不开心”

    其实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合理,你生气是因为孩子的表现和你的期望不一致,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这样说只会让孩子怀疑自己本身的价值,你需要说的是“你桌子太乱了,妈妈有点生气,因为妈妈希望你的桌子是整洁的。”只有这样清晰的表达,才能让孩子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你想要他做什么,你对他的期望是什么。

    大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以为自己表达的够清楚了,其实已经省略了很多字,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父母并不是一个水平,所以他们并没有听懂你要表达什么,然后你就会继续抱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6、如果你不够了解你的孩子

    下面这个截图来自昨天我和我的大表姐对话

    我的外甥女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儿,但是表姐说她总是在校车来了的时候还有在课上想去洗手间,首先是排除了生理疾病的可能,然后在和表姐打电话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往往可能只关注孩子现在的行为,却不会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去解决根本上的问题,甚至没有和最重要的当事人——孩子交流。

    我问表姐孩子在以前有过在幼儿园或者校车上尿裤子或者其他类似的经历吗,老师说的“上课老师爱上厕所”是指什么情况下呢,是回答问题之前还是写作业的时候呢,每节课会去几次呢?

    表姐都不是很清楚。

    这样子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等到小孩晚上从学校回来,我又打了电话。

    很耐心的开导之后,外甥女才小声说,她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上课尿过裤子,然后后来同学们有嘲笑过她,老师的应对方式也不是很好,所以她现在上课总是怕再发生同样的情况,就要一直去洗手间。

    她还和我说,学校的小朋友有时候会拿走她的东西,她都不敢和老师还有爸爸妈妈说,

    我问为什么,

    她说怕老师打小朋友,她看着害怕,告诉爸爸妈妈,他们还会说自己

    所以她就不说了。

    后来,我和姐姐聊了很久,虽然没有专业的帮助,但是给姐姐提供了三点建议

    1)多去了解孩子,孩子虽然只有五岁多,但是她也有自己的世界,有她的经历、朋友和故事,如果你不去了解,甚至在出问题的时候还只是去处理表面上的问题,那孩子的阴影只会越来越大。

    2)多倾听孩子,很多爸妈都会抱怨孩子总是什么都不和自己说,但其实是最开始的时候孩子想说却被你忽略了,比如孩子说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什么,你却只是在玩手机,没给回应,也没有眼神上的交流,孩子就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更不可行的就是弄不清原委就批评孩子,这只会让孩子慢慢的在你面前封闭自己,聆听应该是最基础的,无论怎样,如果孩子愿意在你面前表达自己,一切就有向好方向发展的可能。

    3)多鼓励孩子,因为外甥女现在总是想去洗手间,表姐或者老师不能强迫不让她去,否则孩子会更难受,要做的是从正面鼓励她,把她以前受到的伤害淡化,比如多鼓励她勇敢一点,或者和她说说同学都很尊重你喜欢你,老师也很喜欢你,也可以做一些小游戏,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打赌谁半个小时可以不离开座位,这样就从侧面去转移她非生理性的想去洗手间的注意力。慢慢她就会明白:原来自己一节课不去洗手间是不会尿裤子的,同学和老师也没有因为我以前的事情一直嘲笑我,他们都还很喜欢我。

    最后,还是想说,对于女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陪伴真的太重要了,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小女孩不自信、唯唯诺诺的心理,爸爸妈妈在身后,她就有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和成长,觉得自己足够被爱,对男孩儿也是同样适用的,只不过对于男孩儿而言,爸爸需要扮演的角色更加复杂一些。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感觉想学好发展心理学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养个小孩,看着小孩成长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原来这个知识可以这么用”。不过感觉反过来也成立,每个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逐渐成长,我表姐从最开始手足无措,到现在也慢慢地有些心得,她自己总在看一些和教育或者发展相关的书,而且还建了个“宝妈群”,大家每天分享育儿经验和好的文章(还有某宝母婴用品)之类的,我看表姐,就感觉到养育小孩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为人父母,实属不易。

    希望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好好长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过发展心理学的我,有哪些「教别人带孩子」的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gm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