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影片讲述四名知识份子怀揣“农村教育试验”的理想,走进偏僻荒凉的农村,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中国普通民众的“贫、愚、弱、私”。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这就是一部描述乡村教育的励志片了。理想很是崇高,但现实却处处充满尴尬。比如非常低的招生率,吃不上水等问题。
他们创办的“三民小学”吃水困难,水源离学校20多里,来回就要半天。他们向教育部申请养一头驴来运水,却屡遭拒绝。校长想出个“好主意”,虚报了一个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名额,用教育部发的薪水来养一头名叫“得水”的驴,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有一天,教育部派特派员来考察,点名要“吕得水”一定要在场。其他人都认为这次是瞒不过去了,“驴得水”恐怕得曝光,校长坚持继续瞒天过海,找人出演“吕得水”。来修理东西的铜匠被相中,经过突击培训之后,他扮演的英语老师“吕得水”顺利过关,成为教育部打造的“乡村教育家”典型。张一曼为了说服铜匠配合照相,睡服了他。该学校并因此获得每月三万法币的特别津贴。
就在“三民小学”因为这笔高额费用欢天喜地之时,特派员又来了。因为真正给“乡村教育家”特别津贴的人其实是一位美国慈善家,他要来中国看望扎根农村教育的“吕得水”。
可是知道真相的特派员不但和学校众人合谋,反而比他们更能造假,为了让铜匠继续假扮“吕得水”,特派员逼着众人辱骂女老师张一曼,校长更是亲手把张一曼头发剪了,屡受刺激的张一曼精神失常。
学校的每个人都是造成她精神失常的帮凶,他们的懦弱、愚昧、贪婪在这里达到高潮。在特派员的威逼之下,每个人都显现出来人性的丑恶嘴脸。
可万万没想到,在美国慈善家说出本打算带吕得水去美国深造时,假扮意外身故的铜匠突然“诈尸”了,他坐起来说:“我要去美国。”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荒诞到不可思议,学校的两位老师坐在美国慈善家面前,巧舌如簧,企图让美国人相信死人复生是可能发生的奇迹。
为了美国人原本要给出的一万美元抚恤金,众人威逼利诱校长女儿嫁给铜匠。校长被绑了在山洞里叫声像驴一样。在婚礼上,铜匠老婆突然出现大闹婚礼,铜匠逃,铜匠老婆追,校长女儿撕毁婚约,所有人都在追逐奔跑,只有原本主持婚礼的慈善家愣在那儿看着眼前的闹剧喃喃自语:“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中国。”
片中最后,校长女儿揭发了事情真相,特派员被调查。校长和其他老师被处分后继续留用,张一曼使用婚礼混乱中捡到的手枪自杀。校长女儿独自去了延安。
而那头名叫“得水”的驴,早被特派员杀了当作下酒菜。
驴得水成了吕得水,可以说是悲剧之始。说是悲剧,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张一曼自杀了。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张一曼是多么的风情万种,她总是穿着合体的旗袍抱着花儿唱着歌,她能够把剥好的蒜皮当雪花一样的飞撒,她低头轻轻唱《我要你》的样子婉转动人岁月静好,的确很美。在她精神失常之后也是在山花烂漫中歌唱,笑得象个纯真的孩子,美好得不可思议。
二是因为在故事的最后,所有人又坐在了一起开始了新学年,场景和开场很相似,只是少了张一曼,他们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这样的结局让故事本身没有希望,只余悲凉。
三是故事从未说过慌的两个人一个是来自美国的慈善家,另一个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铁匠老婆。一个谎言最终需要无数个谎言去遮盖,遮盖在现实生活逼迫下的人放下内心底线做出种种荒诞的事。
最可怕的是,当剧情的走向越来越荒诞时,我的感觉就越真实。当事情走向不可收拾之时,却没有纯粹的坏人,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应该由谁来背锅?
“三民小学”的学校院墙上有三个大字,几个镜头都给过,那大概才是《驴得水》真正的希望所在,每一个人比学知识还重要的事,那就是——“学做人”。这几个字和几位老师以及教育部专员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最好的讽刺效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影片中的老师们都应该学习。
文-遗落的一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