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碎片(47-50)
47
冒着清晨的严寒,行走上班的路上。生活总是一如既往的忙忙碌碌,现实中却也无所收获,一年到头来,捉襟见肘还是捉襟见肘。公交车上,人们戴着口罩,还有几个如同我这般戴着耳机,裹着风帽的年轻上班族。人们暂时地挤在这小小的行走的箱子里,朝着各自的目的地出发,在不同的站点下车。那个小小铁箱子在高楼大厦中间行走,除了偶尔能够感受到从楼群缝隙中射进来的阳光,大多时候,我们总是行走在城市的阴影之间。
看着刚刚起床脸色有些麻木的人,看着车窗外匆匆而过的车流,再看着一栋栋往后移动的高楼大厦,我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正在听的《西藏生死书》中开头篇幅所说的一个观点:我们都是尸体,无论是那些方方正正高楼里的房子里的还是我们郊外的坟墓中的,我们都是尸体。只不过是,我们是活着的尸体,而坟墓中的则是死去的尸体。
这个观点粗一听,觉得让人很难以接受,然而,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们从未真正地用心去思考过我们死亡的这一真实现象。又或者说,我们有真正认真地去思考过死亡吗?——我们自己的死亡。我想是极少的,因为死在人们眼中总是充满着晦气,让人充斥着恐惧感的!我们往往在得知某人患了绝症或者死亡之后只是“哦”的一声,除了一声叹息与同情之外,我们就会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去忘却这个事件,然后投入到生的世界当中。
当然,我不认为人们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是我又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可取!
48
我们有人为何会堕入到生活的这团沼泽地里?为何会那么多的人生活在痛苦的边缘?其实,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人们陷入到生活的欲望当中去了而已。百年之后,你我不都只是一堆白骨,一抔微尘?这才是生命的本质,可又有几人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呢?芸芸众生中,确实太少,而我们缺少对死亡的思考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对死亡的思考有利于我们认真地面对我们的人生。
当然,认真的面对人生并不是如同现在某某开课收费的讲师在课堂上所说的,我们要如何如何规划我们的事业,我们该如何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我不排斥这种活法,这也确是认真对待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人可能可以成为一位生活中的成功者,智者,却难以成为生命的智者,芸芸众生之上的智者。正如《西藏生死书》之所说,有多少人,在忙忙碌碌一辈子之后,在突然得知自己将接近死亡的时候感到茫然失措,不知自己从前的忙碌究竟是为何?这时,他们的内心彻底的崩溃,除了接受无法逃避的死亡之外,他们的精神是麻木的,是痛苦的。
而我认为我们真正的面对我们的人生,并非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成功。物质上的成功当然更好,这会有利于我们更好进行更深层次的追求,但这并不是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西藏生死书》中的修行者就是很好的例子。丰富的物质基础并非是精神修为必要条件,但是没有精神修为的基础那么你的生命本质上终究还会是贫瘠的,你注定会在死亡之前难以以绝对平静地接受它,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个真正接受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日常修行中慢慢感悟,修炼出来的。通过书中我能看到,那些禅宗中的大智者他们在自己死亡前是能够做到绝对的平静的。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这几日听《西藏生死书》中所记的那些修行人日常修行的两个小细节:第一个是他们每日必将他们水杯中的水喝完,然后再将杯子倒放;第二,他们每日需将生好火熄灭。这些修行的小细节都不过是在告诉我们,要我们时刻牢记,无常才是永恒,我们都将面临一死,且这个死就在生中间。
我想,只有那样的修行,只有那样的认真对面人生,才能使得我们的灵魂接受洗涤并变得圣洁起来,也才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力起来。我们生活在无常之中,我们顺应地迎接无常。
49
我明白,我自己的修为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正如马克思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言,有多少哲人在大肆的谈论生死之后悄然死去。我不知道那些大肆谈论生死的人在死亡之前有没有达到如同西藏那些大智者般那般的平静,我想也是极少。而我想,我自己也大抵可能如此。
在回家的途中,我没有听喜马拉雅,而是在听音乐。在《rise》那种激昂的音乐中,我的内心并没有升起某种斗志昂扬的情绪,反而,它如同反作用般的在我的内心一层又一层地加深了我的悲伤。当我下车后,急忙摘下了耳机,擦拭了几近快要掉下的眼泪。
看着忙碌城市,迎着寒冷的一月份的风,我顿时清醒了不少。我想,或许音乐加重了我的悲伤吧,或许我的内心悲伤程度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吧!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吗?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要死去的吗?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而所谓的生命长短与死亡来讲,也不过是我们对死亡前的自己内心的慰藉!
可我依旧还是悲伤,因为我想到了琼姐!
50
琼姐与我说,她的干咳一直还未见好,而她的背一直都有隐痛,最令她担心的是前两日她的左脚开始浮肿,而这两日她的右手也开始浮肿。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怀疑癌症晚期的症状开始体现出来了(琼姐去年五月份去医院诊断乳腺癌转移肺部)。
我哑语了很久,我不知怎么安慰,尽管我后来又说了一堆的话,可我觉得无一不是废话。
琼姐仿佛有些接受了命运一般,她说,我心里明白我的状况,此刻,我并不害怕那个结果,而是害怕那个过程。
忽然间,我突然明白:人,除了面对那个无法逃避的结果外,还得要面对那个过程,因为那个过程是真的只有真正死过的人才会明白。但我想一定是很痛苦的。
可谁又能理解她的痛苦呢?肉体之苦,还有生活之痛。而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如果身边的人不但没有安慰反而是一脸冷漠,那么这样苦楚真的会容易逼人走上绝路的。
而琼姐是我见过最为坚强的人之一了,她的内心依旧还在尽她生命最大的努力在坚持着,对抗着这个世界的孤独,对抗着这个世界的痛苦,也对抗着对未知的恐惧。在与我聊天的时候,她不但不避讳谈到死亡,在我说要去看望她时,她还说,不用太着急,我知道你现在的生活也很忙,就算这些症状真实癌症晚期的表现,那么真到那个时候也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挂断电话后,我依旧还是发了一个红包给她,尽管是车水杯薪。而她一如既往地拒绝:你才结婚不久,这几年肯定不会很舒服,并且你们生小孩子的事情可能还会需要花钱,你们好好过日子就行,我这边没事呢!这个时候,她想到的还是别人,而其实,这点小钱也是我一直欠着她的人情!
又回到前面,我内心的悲伤究竟是怎样的程度?我很认真的问着自己,也许若干时间后的某一天我也一样会遇到琼姐同样的问题。这个世界上谁都要面对一次自己的死亡,只是死亡的方式各异!这样想到,内心似乎却也没有太过悲伤了,没有那种悲伤得让人想淘淘大哭一场的悲伤了。
我们或许应以平淡的心态接受,悲而不伤。我们不避讳死亡,我们面对死亡,我们理性地看待死亡,我们应把我们身边看到过或者经受过的死亡融进我们的自己之的死亡之中,使得我们更加明了生命,更明了死亡,也使得我们在往后余生中能够更加豁然地生活。或许,仅是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