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碎片(66)
婚后才发现,能够真正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每到周末时间也总是会被各式各样的繁琐事情充斥着:家里的水阀生锈了要换啦;帮妻去拿快递啦;交水费啦;交煤气费啦;碰到妻周末加班的日子得做饭,拖地,打扫卫生;而在天气好的时候还得陪妻去“月亮岛”逛逛啦。
一个周末下来,恍惚一下就过完了,忙碌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而想如同以前那般在周末躲在家里什么事也不管,只是安静地坐在书房里看上一整天书,那是不可能的了。在最近的这几个周末里,想看点书也只能在上午去买菜或者去拿快递的路上听听喜马拉雅了。
而这个周末,在买菜与拿快递的一路,我戴着耳塞与《西藏生死书》同行。
《西藏生死书》在陆陆续续听了将近半个月之后,朗读者终于为我们读到了书中的关键部分:对临终者的关怀。并非是书中前期写的东西不好,而是那些内容太过专业,那是佛宗里的修行者需要详细学习的东西,并非你我这种在俗世生活中的人所能悟透的。那些内容对于我来说是有着枯燥乏味的,并且我听过之后也只是听了个大概,也不能全然理解。同时,个人感觉《西藏生死书》中对佛学的内容讲解并非如同《金刚经说了什么》那般通俗化,让俗人更容易理解,《西藏生死书》对佛宗的内容讲解相对来讲更加的专业,这就更加让我无法很好的理解到其中的内容。
不过,今天听到的这章关于面对临终者的关怀还是听进去了不少。毕竟,生与死是一直在发生我们周边的,无论你是否学佛,无论你是修行者还是俗世之人,你我都在这世界上需面临一死。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死得安详,有的人却死得痛苦,甚至死不瞑目!而这个问题却也是写《西藏生死书》最大的目的:对临死者的临终关怀。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在这个缺乏信仰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死亡时总是会容易变得恐惧,而如果没有对临终者恰当的关怀,这会使得那些临死者走得更加的不安,甚至充满着恐惧与绝望。这不是世人所想看到的,尽管都明知自己终将有一死,可如果让这种临死前的恐惧绝望感充斥着这个世界,那么,这绝不是一件好事!正如,书中所说,关怀临终者,使临终者内心得到平静,让他们能够安详的离开这个世界,这作为对于关怀者的我们也是会产生很大影响。它会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生命,更加珍视自己活着的时间,也会令我们对世间万事万物更加的慈悲!
书中还说到,其实对临终者关怀往往能使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对生命的感悟!起始很多人便是在临终前怔悟的,他们的精神之路突然走通,寻找到了自己修行一辈子也看不到东西。而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对我们自己的修行也会更有帮助的,因为有些东西不到绝境的时候是无法悟到的。
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让我感触颇深。比如说,我们去看望临终者时最好的态度是以平常心,否则一旦方式不对反而会使得临终者更加的痛苦,因为那个时候的他们内心是极度敏感的(这也是这个他们的修行更容易突破一个原因吧!),我们甚至可以把自己内心对死的恐惧与未知的忧虑与对方诉说(当然,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与忧虑),这样反而会使得临终者更容易与关怀者接近,使得临终者得到相应关怀。
还比如说,作为临终者的亲人要学会如何表达允许临终者的离开。作为临终者,在临死前他心里往往会有对亲人的放不下,因为他内心的爱。这时我们就得尝试着将其表达出来:你安静的去吧,尽管我们会很痛苦,但我们以后也一定带着你的爱快乐的活下去。往往这样的话反而更能让临终者安心的离去,而你只是一味的在临终者面前表现出神色凝重,痛苦不已的反应,可能反而会让临终者更加的死得不那么安心。当然,这些都是针对那些已经病入膏肓,对死亡已经无力回天的情况下。
书中还有说到临终者有知道自己病情的必要,他认为对病人隐瞒病情是不对的,病人有权知道自己死亡的权利,否则在自己临死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死亡了。书中还有说到临终者有享受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这就好比我们享受法律权利一样重要,作者反对那种明知生命已经无力回天了,可在病人病危的时候依旧还是通过呼吸机之类的设备进行抢救,他认为这只是在折磨病人,这样做只是延长了他们的痛苦而已。他主张让病人自然安详的死去,而并非是在反复的折腾中死去!
他说,在西藏,有些地方的人,他们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即将死去的时候就会跑到一个地方去,把自己所有的东西进行布施,然后坦然地迎接自己的死亡。
或许,索甲仁波切所说的西藏人面对死亡方式在我们俗世之地不适宜,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态度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