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得到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237讲:督察制度 | 人后有人的逻辑
见:曾提出过“唐斯定律”(即,越靠近中间选民的候选人,越容易获胜)的西方政治学大师安东尼·唐斯在其书《Inside Bureaucracy》中,总结了监督体系的四大优点。第一,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上层领导者的直接监督能力。第二,可以在正式的汇报渠道之外,形成一个新的信息沟通渠道。第三,可由此越级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公司决策的很多大事和战略层面的事情,虽来自上面,但领导者也需经常深入一线,或借助于监察部门掌握基层真实的信息。第四,通过监察机构,给操作性的执行体系制造一个对手,形成制衡关系。
老师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及国民党军统,引出了控制体系中重要的内容,督察制度。并说明中西方都存在督察机制,除了业务上正常的报告线外,还有一些并不太为人所知的报告线,甚至有些线可以越级报告到总部。这是“科层式组织”的内在要求。
国民党军统起始于特务处,它的功能之一就是监督整个国民党军队,乃至其它系统,看是不是有对于领袖,对于组织不忠、不利的事情。军统内部,专门设有一个督察室,被视为“特务组织中的特务组织”。监察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督察军统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人物是不是有违规、违纪的行为。
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受到他们的动机影响的,与动机直接联系的,是激励机制。所以,高明的领导者应该为监督部门的有关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健康的激励环境,包括如何评价监督部门的业绩,如何安排监督人员的出路等等。
老师提醒,监督部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部门,他们的业绩评价和报酬制度,应该要特殊设计。
感:监察制度的建立以及后果。建立监察制度很容易,但使用这个制度却不容易。有时候负责监督的人权力可能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有时候这个权力甚至会大到让干事的人,因怕担责任、担风险而不愿意积极做事。
几年前无意中听到基层政府部门的人议论,现在基层最大的问题是懒政不作为,因为干事越多,出问题差错的可能性越大,可能就是监督机制有点儿太过,没有保护好人们干事的积极性。确实也是难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但监督的成本太大,尤其是监督工作也是靠人来完成的,对一件事情的描述,监督人员的解读角度不同,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无法客观衡量其发心。作为有水平的领导,最关键的能力是如何把来自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做出相对客观公平的判断,正如老师所说,搞好监察,更需要明白事理的好上级。
最近在听王东岳老师关于法家思想的观点及其演化和对后世的影响。建立户籍制度,连坐和告密制度是古代君主都爱用的管控民众的手段,主要来自法家,其中:商鞅变法体系完备,非常残酷。如《史记》原文记载“不告奸者腰斩”,商鞅时期将十人编为一组,建立特务告密制度,纠私连坐制度,若一人犯法,要求其他九家必须举告。如果不举告则同坐。而且法条非常明显,腰斩。 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了赋税收入。韩非子在《制分篇》中告诫君王:“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其然则去微奸之道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即韩非子建议君王:治理一个国家,社会上臣属中发生微小而普遍的违法奸情,都应该知道,如何做到呢?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纠私连坐制度,让他们底下的人互相窥探,互相告密,建立特务告密制度,才能够抚平社会乃至下属的普遍违法奸情。
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古话不可全信,不可不信。太轻信,会读书读傻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说的是读书学习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从多个视角了解情况后,提高判断力。有一段时间父母经常查看养生食谱,摘录,照做忙的不亦乐乎,但摘录的多了,发现很多观点是矛盾的,如果只信专家推荐,仅在如何吃上就会让人无所适从。
廉政学习时,对“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句话感触最深。人真是矛盾体,能让人信任应该是长期做事靠谱的信用积累的一种荣耀。但正如归纳法是基于历史的判断,不必然代表以后不会出现黑天鹅事件。是否完全信任,用人不疑,还要看事,看人,看情况才能做决定,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有时连自己都觉得无法完全可信,明明下了决心,订了详尽的计划,也会有各种原因无法落实。
不过一般对有自尊的人,多给他们信任的空间比限制监督其行为会更起作用,他律和自律适用不同的人,自律自尊的人为了不辜负信任,他们自己会克服困难,增加自己的信誉度。如同罗胖请张泉灵出任少年得到掌门人所言,她只要答应,自会把事做好,不能倒了自己的品牌。
行:查询科层制机构的含义。#宁向东#管理学#365天日更123 #宁向东#管理学#365天日更1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