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高考主题写作)
世界的残酷并不在于你的付出,而在于你付出了还是可能会粉身碎骨。即便如此依然有人选择做荒原上的鹰,凭着一腔孤勇去争一个扶摇直上的梦。
又到一年高考时,数以千万的孩子在这一刻走进人生的考场,命运的战场。都知道高考的独木桥异常狭窄,而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相信,相信头破血流之后,会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跋山涉水之后就有柳暗花明的风景。
这里的大多数人是指那些社会中产们,他们无一例外都在为了一个阶层越级的可能而全力以赴,高考不是唯一的渠道,确是他们最公正最直接最快速的越级道路。
当然也有不参与竞争的,那些不是在金字塔底层就是站在金字塔顶层的人,他们是两个循环,优者越优,劣者愈劣,一个是井蛙一辈子跳不出井口;一个是天鹅,生来优越,不识人间疾苦。高考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都是不被看到的消耗,前者是金钱,后者是时间。
看过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导演在中国的三个阶层分别选取一名学生作为跟拍对象,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第一个孩子是一名生活在大山里的女孩,每天需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老师说着一口方言,英语发音也不够标准,女孩除了上学平时还得帮助家里放牛;第二个孩子是一名普通城市工人家庭的子女,经济条件一般,一家人租住在学校附近,父母每天努力工作一心只为儿子的学习,孩子什么家务都不用做,只需学习;第三个孩子住着大城市一环以内,家里物质条件丰裕,孩子选择学习喜欢的美术,父母很支持,没有任何生活和学习压力。
随着时间推移,大山里的女孩看到自己的表哥上完高中后还是在外打工,外面的世界开始吸引她,读书不再是她的心之所愿,她选择初中辍学跟随表哥外出打工,之后她没有再回到大山,但也不再愿意接受采访。
第二个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参加高考,没考上就复读,一次又一次,他在高考的这场战斗里用上了所有力气,身体和精神都经受着巨大地考验,最终他在第三次考试中成功录取了二本院校,大学生活很快就抚平了少年的焦躁,给他以新的人生。毕业之后他面临了找工作的各种困难,从推销员做起,他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成熟,最后通过不懈努力,这个工人家庭的孩子成为了一名金融投资人,成家立业。
最后一个生活富足的女孩一直都在不紧不慢的生活,悠闲的画画、散步,享受人生,兴之所至就开个咖啡馆,和朋友逛逛街,觉得茫然了就出国深造一下,回来后手握大把资源,最后成为了一个大企业的艺术总监。
三个阶层,三种选择,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人生。
我们不能说谁优谁劣,哪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欢喜和烦忧,资源的极度匮乏和极度丰裕打造了“地脚线”和“天花板”,他们都被现实固化在了自己的阶层里或者坐井观天或者不识烟火。
只有处于金字塔中间的男孩从头到尾都没有停止过战斗的脚步,从高考开始,他一步一步实现了自身的进阶。
高考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一次次的奋战之后他所获得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张大学文凭,而是自身抵御一切困难的心性和素质。
对他,一切从高考开始,大浪淘沙,不是金也要变成金。
而面对今天正在高考或者正在准备进入高考的学子们,我想说:不要沮丧,不必惊慌,做努力爬的蜗牛或坚持飞的笨鸟,我们试着长大,一路跌跌撞撞,然后遍体鳞伤。只要坚持着,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经历高考,经历年轻的时光中最铭心刻骨的一次全力以赴,无论成败,必将蜕变。
齐帆齐第四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18篇,共1364字,累计21362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