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6/12||贞观之治

作者: 弄月倩影 | 来源:发表于2022-12-06 23:28 被阅读0次

贞观之治,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从贞观元年(627)君临天下,至二十三年(649)去世,是为贞观时期。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他实行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这个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

安民抚农。太宗即位后,面对的是一个经过战乱洗劫的局面,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吸取历史教训,与民休息,劝课农桑。“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为了使百姓“衣食有余”,太宗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唐朝初年制订“庸”法,也就是农民交纳一定量的绢、布,便可代替徭役,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由于太宗为恢复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加上连年风调雨顺,出现了清平世界的景象。史书记载,当时“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过往商人从京师到岭南,从山东至于沧海,不用自带粮食,皆取给于路。

任人唯贤

太宗认识到,治理国家靠自己一人是不行的,应当“广任贤良”,所谓“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太宗要求臣下推荐人才,自己也留心观察、发现和提拔有用之才,推行“任人唯贤”的路线。太宗选拔人才,基本上做到不以个人恩怨好恶为标准,也不以新旧亲疏为转移。

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对魏徵加以重用。

太宗用人,也不以门第为限。他任用的宰相张亮“素寒贱”,马周“孤贫”,戴胄出身“门下录事”。太宗用人还不以华夷为隔,他任用的将领,如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都是少数民族。

正是由于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使得贞观年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治国才能的杰出人才。太宗靠这批人才尽心竭力的辅佐,使唐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从谏如流

唐太宗在位期间,谨言慎行,广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一时间群臣进谏成风。为了集思广益,太宗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化。他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入阁议事,要有谏官随同,有失便谏。太宗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值宿。

任人唯贤、从谏如流是太宗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太宗之所以能成为封建帝王的典范,与他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关系极大。

相关文章

  • 隋唐五代史6/12||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从贞观元年(627)君临天下,至二十三年(64...

  • 读《隋唐五代史》的感悟01

    迎新班这个月的任务是读隋唐五代史。目前找到有关隋唐历史的书有很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过最终选择了《隋唐五代史》这...

  • 读《隋唐五代史》的感悟10

    周末天气初晴,太阳在午后也冒出了脑袋,今天有些忙,没有都来不及阅读《隋唐五代史》。那就来说说阅读《隋唐五代史》这段...

  • 读《隋唐五代史》的感悟11

    周末天气初晴,太阳在午后,冒出了脑袋,今天有些忙,没有来得及阅读隋唐五代史。那就来说说,阅读隋唐五代史,近段时间的...

  • 隋唐五代小结

    12月份关于隋唐五代史,总共完成了12篇,隋朝的11篇,唐朝的1篇。 之所以侧重于隋朝,是因为隋朝的历史短,只有3...

  • 《“开皇之治”与“贞观之治”》

    隋唐历史研究中有一本书《“开皇之治”与“贞观之治”》,这本书关注于隋唐两次治世。 此书选编了王永兴先生...

  • 隋唐1206|贞观之治

    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徵――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

  • 《隋唐五代史》隋唐皇帝

    隋文帝注重人才,恭俭勤劳,统一南北朝。从永嘉末年西晋王朝崩溃时起,中国经历二百七十三年长期分裂的局面,至此南北复归...

  • 12月•隋唐五代史||学习计划

    不知不觉间一年陪伴营便到了第四个月——12月,这也是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这个月的主题是:隋唐五代史。 在没有...

  • 隋唐五代史28/12||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隋唐五代史6/12||贞观之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xw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