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扬 写于2019-07-29
佛--魔:在于其实际用途,譬如加工出一张餐桌、一支钢笔……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备价值,因为其对应的劳动纯粹是无效劳动。
一一一一一一
我(林汉扬):你这里说的是使用价值,“譬如加工出一张餐桌、一支钢笔……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备价值”中的“价值”正是指相对于使用者“有实用″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也是有“相对性”的,譬如加工出一张餐桌、一支钢笔……因为能满足张三必要需求(实用性),故对于张三而言它们有“使用价值”,而对于李四,因它们不能满足他的必要需求,故李四而言它们没有使用价值。
物的使用价值由于使用者是人,人是有意识动物,所以,人在使用物的过程中要对物的使用价值进行界定、判断,譬如一个人由于自己已经有了一张餐桌、一支钢笔能足够满足自己的必要需求,边际效用为零了,如再加工出一张餐桌、一支钢笔就使它们显得不必要了,这时我们可以说再生产加工出一张餐桌、一支钢笔相对于生产它们的人而言就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判断了,不过,尽管相对于自己没必要(盈余)的餐卓和笔,由于它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自己于是把它们卖(交换)出去变现或为钱(货币)或更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反过来对生产这些物品的劳动力耗费进行补偿,那么,它们又成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了,前者是相对于“本我”(自己)的使用价值实现,而后者是相对于“超我”(人与己双利状态)的使用价值实现。从本我到超我的转化是自我意识形状的转化。故这个过程就是关于使用价值判断的意识形状的转化。也就是说是从个人(利己)到社会(利人)的价值观的转化。是从产品到商品的惊跃一跳,是从自然经济的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至于物(产品或商品)对应的究竟是无效劳动还有效(用)劳动,也是指物(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实现或实用性过程中劳动者或使用者对应的劳动耗费是否是必要的问题,
生产这些物品的劳动力耗费可以通过产品作用于个人自身(本我)产生使用价值以及商品作用于社会产生使用价值,从而也得到社会的回报反馈,以货币或另一个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进行维持或恢复自身劳动力以及再生产的状态得以补偿时,以工资或酬劳形式的劳动力价格就得以体现,而生产这些必要物品的劳动力耗费的时间所体现的即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劳动价值”了,这个“劳动价值”是相对的,它有时表现为个人与产品的关系,有时表现为人与商品的关系,也即背后的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之间又是相互纠缠、叠加、系统牵连的。人类社会经济中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甚至是人中有物,物中有人。可见,价值不仅只是具有相对性还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不过,马克思所说的“价值”尽管翻译为中文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必要”两个字,但许多读者或所谓马克思主义者们并不理解这个“必要”的真正含义,由于马克思理论是从整体社会角度又对“劳动”这种劳动力耗费过程赋予“神圣”的光环,尤其是当年那句“劳动光荣”的口号,使人们有时候会无视了劳动力耗费的“必要性”或“有效(用)性”了,当我们读到“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句话时,就理解其对应于社会生产的无差别的社会商品使用价值而言,把生产出来的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称之为“庞大的商品堆积”,翻开《资本论》,它的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开门见山的第一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由于它没有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于不同个人、不同群体、不同国家的差别性,即相对性,这样,也就没有提到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相对性,以整个人类社会的宏观角度出发,把个人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忽略了,所以,其“价值”概念又称之为“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但马克思的价值论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虽然形而上的以整体社会立场这个角度来认识人类社会的经济的规律,不能足够多维的全息的分析,不过,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社会宏观的系统的经济学理论,这对于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从个人微观的效用价值论等一样都是不可缺少必要的成分。百家争鸣的目的正是使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能够多角度尽量从各方各面去探索客观存在的本质,从而获得相对透明全息的视野,就像无影灯的原理一样,如果把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认识、映照看作为照射物体的光(灯)源,当点燃一支惜烛,只有一个光源时,物体就会投下清晰的影子。如果在物体旁边点燃两支蜡烛,就会形成两个相叠而不重合的影子。两影相叠部分完全没有光线射到,是全黑的,这就是本影;本影旁边只有一支蜡烛可照到的地方,就是半明半暗的半影。如果在周边点燃三支甚至四支蜡烛甚至更多,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会出现很多层次。物体在电灯光下能生成由本影和半影组成的影子,也是这个道理。很显然,发光物体的面积越大,本影就越小。如果我们在上述物体周围点上一圈蜡烛,这时本影完全消失,半影也淡得看不见了。当然,无影灯其实并不能“无影”,它只是减淡本影,使本影不明显。
通过这个道理,我认为人类社会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也是如此,当一种理论学说处于垄断状态并把它作为唯一的主导时,各种弊端就会出现,因为这种理论的短板使超出其范围的认知显现出“灰箱”甚至是“黑箱”(所谓黑箱就是结构机制完全不明了的系统)状态,人类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要避免出现“灰箱”(所谓灰箱就是相当部分机制和结构明了的系统)甚至是“黑箱”的状态而显示为“白箱”(所谓白箱就是机制和结构完全明了的系统),就要参考各种认识以及形成的理论的合理成分,比如,一物A处于a位置,当A移动到b位置、c位置。。。n位置时,以a为参照物,它们的距离分别是a-b、a-c、a-c。。。a-n。但由于权威只允许以a和b作为距离的尺度,那么,当A处于其它的c、d。。。n位置时还是以a-b为刻度或规定与教条,那么,就会出现刻舟求剑的现象,怎么能不出错!所以,我这里提供这个全息逻辑思维,不仅只是为了研究价值论,而是认为在研究其它科学时也应该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