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简书电影
想不到你居然是这样一个苏东坡——《历史那些事》

想不到你居然是这样一个苏东坡——《历史那些事》

作者: 醉梦思红颜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10:01 被阅读7次

    历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过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儿

    历史不应该都是严肃的,也不是生硬的,更不是冷冰冰的。这是一个曾经被死记硬背历史年份时间意义等去获取考试高分这一行为所统治过的历史专业文科生的内心呐喊,同时表示对这一行为深恶痛绝,就算毕业多年后也还是没能忘记那些年被它支配过的恐惧。

    我不喜欢现在历史教科书,因为里面只有政治、经济和历史意义,因为它们隐藏了很多东西,因为它们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温暖的人情味。

    所以,对比当年枯燥巴巴的课本,当年沉溺于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即便其中数处有误,即便被认为不严肃对待历史,即便叙写的方式如此奇葩,即便……但它其中包含了活生生的感情。最少,在普及了大明的基础历史外,它刺激我不停地通宵反复阅读,并从各种渠道扩大对大明的了解。这被认为不正经的作品却让我对正经的著作产生了兴趣。放在平常,那砖头大的兼字词语句都生涩难懂的历史我是不会有任何动力去碰的。

    举个简单栗子,最近大火的《生僻字》,如果说按照正常去教学,打死你们我也不相信会有这么一大群人会认真去学去读取认字,即便歌曲唱得,嗯,只能说每个人不同品味吧。

    历史也可以探寻另外一种不正经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所以在新环境下,如何让纪录片这一严肃的媒体形式触及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值得深思。

    一如B站出品《历史那些事》,比《明朝那些事》更甚更不正经。美名其曰:用最骚的文案,搅合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和梗,用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正史那些不可思议的历史,垫付观众对于历史纪录片普遍枯燥的刻板形象。

    说到苏轼,我们一直都被教育着他是位大词人,然后,没有然后了。至于其仕途不顺的一生,乃至外人看来命运坎坷的一生,或者说吃货的一身,我们却从来没有被详细告知过。

    但《历史那些事》却告诉我,东坡是个吃货。从“吃货”的角度,重新解读苏轼这个人物,着实眼前一亮。以前只知东坡肉,想不到他还研发出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饼、东坡蜜酒,羊蝎子生蚝等一系列流传至今的美食。

    词的世界离我们太远,但吃是每个人每天必不可少的。

    如今东坡肉已成为中国餐桌上的佳肴之一,谁曾想到,在宋朝上至皇亲下至百姓,羊肉才是主要肉食,而猪肉是“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正是东坡的推动,才让猪肉在后世逐渐成为代替羊肉的肉食。

    提到荔枝,总不得不提起“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千古佳句,片中用更加泥土味的话语来描述:麻利得扒开荔枝的红衣,他一颗接着一颗。就算此时的他,犯了痔疮也是面无惧色!

    相传羊蝎子也正是在惠州被研究出来的。模仿《日食记》的清新却又油腻的中年大叔东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道美味,唯一不如人意的地方,就是我吃完以后,整条街的狗都会很不开心。(你做什么了,心里没点b数吗)

    命途不舛,仕途不顺,在惠州三年后,东坡又被贬到更南的海南。三年后又三年,三年后又三年。这几乎等于死刑的境地。但仍然不能击倒乐观的苏吃货。此时本该严肃悲凉的时刻,不甘寂寞的百万文案展示其风靡全网的震惊文体。“震惊,因为太过饥渴,大文豪苏东坡竟然做出了这种事,他将黑手伸向了岛上的野生动物”。配上《动物世界》的BGM,简直有毒。

    从黄州东坡肉,到岭南荔枝,再到海南生蚝海鲜,虽然一次次被贬,却总能一次次用当地美食点缀自己的生活,林语堂曾评价苏轼“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用他自己的话说:“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老饕”一词是对他最好的注解。

    是的,这部算不上正经主流的纪录片,用年轻和创新的形式传播中国历史文化,达到让年轻观众爱上历史的作用。

    虽说是形式新颖,但是《历史那些事》没有丝毫篡改历史,就连服装道具都非常考究。不为恶搞而恶搞,而是在恶搞中遵从这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相对于传统枯燥刻板的传统历史纪录片,在严肃死气沉沉的历史故事中发掘有趣且接地气的一面。之前《如果国宝会说话》带了个好头。网络梗的融入是当下的时代,又和历史交织在一起。只要尊重历史,拿捏得当,真的可以用作历史的入门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不到你居然是这样一个苏东坡——《历史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qr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