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在以前我是没有接触过歌德的任何作品的,甚至知道有一部非常非常著名的诗剧叫《浮士德》,但却不知道这原来是歌德的作品。
最近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叫做《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在书中对歌德和莎士比亚两位作家都非常推崇,这才导致我想要去了解一下歌德的作品,就买了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电子书)(以下简称《维特》)。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薄,
看了一下午就看完了,看的过程中就有很多想要分享的东西,迫不及待就来写一篇笔记。
全书讲述了一位叫做维特的少年的故事。一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维特来到一处散心的偏远山村,在那里结识了一位叫绿蒂的美丽姑娘。但姑娘早和别人有了婚约。后面便是维特通过不停的接触绿蒂及她的未婚夫阿尔贝特,慢慢对绿蒂的感情变化最后选择用死亡来解脱的故事。
这本书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歌德选择用一种书信的方式来记叙维特的故事,全书都是维特对好友威廉写的信,维特在信中讲述了自己在乡村中的见闻和自己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思考。更是不断像威廉讲述绿蒂的美丽和自己对绿蒂的感情。有些对情感的描写正是通过这种手法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本书中最让我觉得惋惜的就是维特的心理变化,他从一位对世界对社会有着清醒看法的理想少年,逐渐在爱情中迷失自己,并且心理产生了一些扭曲最后甚至可以说变成了一位魔鬼。在我看到书的后半段的时候一度怀疑他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幸他留有一点最后的理智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笔者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过歌德的一生,只是知道他在年轻的时候写了这本小说,并用了60年的时间完成了《浮士德》这部旷世巨著。但还是不难发现歌德在《维特》中利用维特的视角去阐述了一些自己对当时的社会和世界的看法。比如他对于阶级矛盾的思考,对于人生意义和一些价值观都有自己的想法。
维特在与本地的一些居民聊天时,由于百姓们都认为他是抱着一种玩了和嘲笑的态度去接近他们,纷纷驱赶维特的靠近。这里歌德借维特的信写出了维特的‘亲身经历’,也就是自己的观点:
社会中那些自恃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注视下层人民的眼神永远是不屑和鄙夷的;还有一些人假惺惺地装出一副和蔼的模样,把高贵的身躯藏进普通人群中,好让自己更加引人注目,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居心不良的人。
再次恳请大家原谅我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一无所知,但我认为这是歌德对当时的社会阶级的一种讽刺和斥责,清楚地说出了当时那些“贵族”的心理,维特正是厌倦这种交际才想来到山村中逃避。
笔者说过对于维特是一种惋惜的情绪,因为他在爱情中彻底迷失了自己的理智,失去了往常的清醒和判断,他在前面一位年长的老牧师家中还讲过这样一段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带给别人快乐,但不能粗鲁地掐灭别人心中自由的快乐。谁能保证一个情绪激动的人不会影响别人的心情?至少我就没看到过。依我看,一个人之所以心情卑劣,是因为他的自卑,他认为自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快乐、幸福,所以感到失落、悲伤,继而演变为愤怒,他决定把其他人幸福快乐来的生活都毁掉,这是最愚昧、最让人唾弃的做法。
这里的维特有用多么睿智的思想啊!但是他在后面的一次舞会上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绿蒂”后,整个人的全部就集中到了爱情身上。
当然在这初期维特的爱情是十分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即使他爱上的那位姑娘已经有了未婚妻,但这不也是人们也会遇到的一种情形吗?歌德非常美好的还原了维特当时的心情,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心情。
维特写给威廉的心中,写出了自己在见到绿蒂时的想法:
我发现自己简直变成了一个孩童,千方百计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连玩一种惩罚为扇耳光的游戏都让他神魂迷乱:
游戏过程中我也被打了两巴掌,而且我发现她在打我的时候似乎比打别人的力气要大一些,不禁让我沾沾自喜。
多么有趣又真实的想法,我们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ta的身上,只有有一点点不同的区别就会引起我们的一阵遐想,认为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一种暧昧,但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的臆想而已。爱情的奇妙和趣味在这里不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吗?
由于阅读电子书的特殊性,在读书过程中可以看到别人针对某一段话某一个词语写出的想法,我与看到的大部分人不同的想法是,我认为绿蒂可能根本就没有爱过维特。
或许只是初次见面的些许好感,亦或许是由于在舞会上第一次见面身体接触爆发的荷尔蒙作用,维特却将这视为彼此爱情的小细节,并一次又一次的想寻找机会去和绿蒂接触。绿蒂在书中也只是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对待维特,更何况绿蒂的弟弟妹妹们也有很喜欢维特。
有些人对绿蒂指指点点,说她与维特怎么怎么,但读完了书的人应该知道,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是一位非常有教养且沉稳的绅士,即使是维特在自己的理智愈发不清醒的一次极大的冒犯,也非常认真的聆听维特的见解。
维特与阿尔贝特借乐手枪之后,有了一个阴暗的想法,他将手枪抵住了自己的额头,阿尔贝特慌忙抢下手枪,并有些责怪的语气问维特想要做什么。之后两人就自杀这件事产生了一些争论。
维特在这段情节中说出了很多不理智的话,这些话也同样被阿尔贝特所反驳。
我的朋友,恶劣的事情中也有我们料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某个人偷东西的原因想让饥饿的家人吃上一顿饱饭,他的行为是好是坏?或者以为因为妻子的奸情而气愤不已的丈夫,杀死那两个苟合男女,他该不该受到惩罚?另外,一位沉浸在爱情欢愉的姑娘,又有谁会指责她?我相信严酷的法律和死板的学者们也会被她的爱情感动。
阿尔贝特反驳维特说他是一个被情感迷失头脑的人,我深以为然。维特一直在利用一种辩论的技巧去想说服阿尔贝特,却忽略了二人最开始产生分歧的地方,其实维特想说的重点全在最后一句话罢了,但是这一点维特的想法过于理想和迷失。法律就是法律,我们正是因为在社会中有着无数的情感交织和道德伦理,难以判定事情的善恶,才需要一种绝对权威,强制执行的法律去代替我们辨别善恶。我们的情理支持我们认为的正确,但最后的所有事情都要由法律去裁决。
之后阿尔贝特认为自杀的人是懦弱的,杀死自己要比让自己忍辱负重活下去容易的多。维特竟然又一次气氛的说:
你怎么能认为自杀的人是怒欧若的?你光看到表面的行为,没有想过内在的原因。百姓们为了不让自己屈服在暴权统治下而奋起反抗是懦弱的表现?一个人在即将逼近的危险面前爆发潜力玩久了自己或者别人的生命,也是懦弱的表现?一个人不堪忍受众人的诋毁和羞辱,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别人战斗也是懦弱的表现?
看到这里我对维特实在是太失望了,维特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他所举出的三个例子其实都不是在讨论自杀这件事情,我们在面临生命危险中的反抗怎么能够与自杀这种字眼来相提并论?自杀的人永远不用背负任何的责任,他们一死了之,逃避了一切社会关系。留下的却全要交给他的亲人朋友们去面对,多少人因背负高利贷而自杀却由自己年迈的双亲去偿还欠债?
Paste_Image.png倚天屠龙记中武当五侠张翠山在张三丰百年诞辰上一死了之,先不说他对于师父的大不敬,更是一个懦夫去逃避自己应该挑在身上的责任,撇下殷秀秀和张无忌两人,想用自己的死去洗刷义兄谢逊的耻辱。他在与谢逊结拜时怎么没考虑过如何给武当一个交代?更何况将烂摊子都留给了殷秀秀一个女人,算什么江湖侠义,有何面目与其他六人并提?又如何去报答张三丰的恩情?
说的有些远,回到《维特》这本书来。在笔者看来,维特从来没有,哪怕一丝丝也没有去为绿蒂考虑过。维特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意淫爱情,他从不去考虑现实。也正是这种态度,为他接下来离开乡村回去工作却一事无成埋下了伏笔。更是由于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连自己前面所说的关于愤怒和快乐的看法都违背了,他从上流社会中感到了对自己的侮辱,他已经深深地陷入了自卑之中。不再保有他那高贵的思想。
他认为绿蒂是爱他的,只是由于各种束缚才不能和他在一起。多么可怜的人啊,用这种懦夫的言语来麻痹自己的灵魂。维特一位的想让别人去认同他,理解他。在后面的工作情节中维特由于公使严厉的要求而在背后对公使发牢骚。维特口口声声说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规则,但他哪里有过真正的行动呢?他连最高尚,最美好的爱情都违背了自然规律,更何谈其他方面呢?
维特辞职后再一次来到了山村,这时的他是极其危险又易点燃的。他开始怨恨一切给他造成麻烦的开始,他给威廉的信里面这样写道:
昨天发生了一件对我不利的事情,我想这件事会成为别人驱赶我离开的导火索。我怎么这么倒霉!坏事总会落在我的头上,即使我没有犯任何错误。这就是你们期待看到的结果吗?如果不是你们的坚持,非要我做这份体面又有成就的工作,麻烦也不会找上我。
看看他说的这段话吧,多么标准的懦夫逃避式的发言,将一切的不顺利都归结于别人的头上,不会去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或者是做的不好,只会像一个卑微的弱者一样去怨天尤人。更别谈其实他去做这份工作是因为他自己主动要求的,他想从爱情的阴影中走出,并且与威廉说认为那位公使非常欣赏他,他才想去做这份工作的。看看吧!这就是他已经被改变的最好证明!
这是在绿蒂结婚的消息传来之后发生的事情,维特已经被彻底击败了,甚至说被击垮了。他连这种懦夫的发言都是在对自己进行一种伪装,他的双眼被黑屋遮盖,他的心灵被虚幻迷惑,时间的流逝让他觉得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痛苦。与本书开头的刚接触到山村生活的他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
她浑然不知自己正把我拖向深渊,连带她自己一起掉下去;而我,心甘情愿等待着掉入地狱。
但事实和他说的正好相反,是他在回到山村之后的各种行为一步一步想要将绿蒂拖下深渊!
歌德在书中还塑造了一个农夫,农夫在帮一位寡妇家做活的时候爱上了这位寡妇。这位农夫在受到外界力量的阻拦,得不到爱情后犯下了一桩命案。在维特痛心的询问时回到:
我不允许她和别人在一起,除了我,他不属于任何人。
多么恐怖的话啊!然而维特竟然准备为说出这种话的人开脱,他要去当这名农夫的辩护律师!
在书的开头,农夫与维特的知心交谈让维特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而后期两人相似的遭遇更让维特也产生了一种黑暗的想法,还好他存有最后一丝理智,让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维特即使做出了选择自杀的决定后,也更宁愿去让别人与他一同陷入痛苦。他给绿蒂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绿蒂,不妨直说,这个决定是为你而做的,我自知我的离去是解决事情的最好办法,既然这样,我何乐不为呢?
这时的维特仿佛已经被魔鬼侵蚀,他在做出了最懦弱最卑鄙的逃避后还要拉上他一厢情愿深爱的人,好像想让绿蒂为他愧疚从而得到同情的安慰一样,让笔者有一种作呕的想法!
笔者认为歌德写《维特》这本书是要对现实的一些映射,他可能记录了自己的情感变化或者是警示当时的人,这一点我无从知晓。我从《维特》这本书中得到的是维特的一些反面教材,去告诉我千万不要学习维特这种行为。
我看到有说《维特》这本书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思想的解放,我是知晓狂飙突进运动的,并且知道歌德是领导人之一,并且还当过国务大臣。但如果这本书是为了宣示婚姻的自由和赞美爱情。那我宁可不要这样的爱情。
又或者是当时的黑暗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以至于需要如此极端的爱情来打破束缚,那这要我在之后的了解中才能得到具体的论证了。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十一天 学号:6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