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信心,我一定活过来。” 2018年10月18日下午两点左右,唐予心对父亲说了最后一句话,此时,这位初三女生已痛苦得无法大声说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33344/ecbd2315dc4e3290.jpg)
她很后悔自杀,但于事无补,4个小时后,未满14岁的唐予心被宣布死亡。
生前就读于湖南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的唐予心,一直是学习上的优等生,担任初三293班班长,但在最近一次月考中成绩有所下滑,受到了老师、家长的批评。
被母亲罚写检讨的当晚,唐予心在班级QQ群里表达了要自杀的想法。一群不谙世事的少年立即就“自杀”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但劝说很快被诸如“死是解脱”“理想的方式是跳楼”等文字所淹没。
近乎“热烈”的讨论,使得这起少年自杀事件在事前和事中都显得有点“张扬”。
最终,唐予心死于一种叫秋水仙碱片的处方药,此药含有剧毒成分。一起服药的还有同班另外两名男生,二人目前已脱离危险。
事发半个月后,同班同学看到那一排空了的座位,感觉“好不真实”。
……
此消息来源于南方周末记者的报道……
看完这则消息,着实心痛不已……
生命如此宝贵,为何在成绩优异的孩子眼里廉价得就如一次玩笑?
1700多名学生,40名到124名的下滑,为何得不到父母老师的理解?
写遗书,查资料,买毒药,到群里开玩笑???最后还是希望医生快点救活,不想死!
这背后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我也是妈妈,我也是老师,我也是学校负责人,我也是一个人。带着这些角色去思考,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认真检讨。
孩子,固然希望他们能够奋斗拼搏,希望他们能够出类拔萃。可是一切都要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之上。
易中天先生说得非常好,不要总是望子成龙,需要的是望子成人更重要!
成人,首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心,生命是宝贵的,是有无限价值的。仅有一次,不可以重来。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健康生活,要学会安全生活,要学会不拿生命当儿戏。而在如此多的学会中,家长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长的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理解,晓得尤为重要!
通过衡阳这次初三学生自杀事故,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反思,我们在对孩子的要求中是不是走进了唯分数唯名次的误区。
我今天跟我初三的女儿分享这个事情,我女儿很庆幸自己有一位不是最有钱也不是最优秀而是最适合自己青春期成长的妈妈。对这个定位,我很欣慰。
我一个孩子初三,一个初二,都是青春期,都是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学校。成绩也是跌宕起伏,我打心里也着急,但是我总是教育自己一定要淡然处之。急不得。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更多的是理解,是包容,是恰到好处的旁敲侧击。
当孩子愿意把父母当朋友去倾诉,当导师去咨询,当榜样去模仿,当亲人去关爱的时候,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便是最正常化的良性循环。
事故已经发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愿更多的父母引以为戒,重新梳理自己的角色定位。陪伴孩子走好这一生。
生命的长河,一定可以容得下许许多多个名次的跌宕起伏。人生不只有赢的光荣,还有失败的精彩。生命是仅有一次的,你我必须敬畏与珍惜。
天下父母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