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杭州》是郁达夫所写的有关故乡的文章。陆宗寅对郁达夫涉及故乡的文字进行编选,并有摄影作品以配图,遂成此书。
郁达夫的经典作品是《故都的秋》,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我买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一个同事辞职去了杭州,勾起了我对杭州的怀恋。二是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有一句话很有趣:“伏在床上暗泣了一会儿”。
这一个细节可以见出郁达夫的气质里有封建社会文人士子遗留的风骨。
书中的《自传》一文,个人认为是这本书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笔清新真挚,丝毫不拖泥带水,很多段落有古典诗词的意境。特摘选一些段落分享:
我一个人立在半山的大石上,近看看有一层阳炎在颤动着的绿野桑田,远看看天和水以及淡淡的青山,渐听得阿千的唱戏声音悠下去远下去了,心里就莫名其妙地起了一种渴望和愁思。……
慢慢地走到了山后,山下的那个真觉寺的钟鼓声音,早就从春空里传搜送到了我们的耳边,并且一条青烟,也刚从寺后的厨房里透出了屋顶。……
几个钟头的安睡,一顿饱饭的快啖,和船篷外的山水景色的变换,我把满抱的离愁,洗涤得干干净净。……
严格说来,郁达夫的故乡不在杭州,而是在富春江畔的一个叫富阳的县城,属于杭州下辖的县区。……
郁达夫于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的夜半出生。据郁达夫在《自传》中交代,他生于一家破落乡绅的家里。有两个哥哥,郁达夫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从此母亲身兼父职,担当起养家收租的重任来。
从《自传》中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家世虽不是官宦福贵之家,但在当时的中国来说,绝对不能说是贫困的家庭。
文中有一个片段,一个少年唤作阿千带他去佛庙找祖母的经历让郁达夫在多少年后依然记忆清晰。相比阿千平时要砍柴做苦力,郁达夫显得那么幸运,有念书的条件和环境,能够整日在家念书。而没有钱请乳母这件事让郁达夫耿耿于怀,其实,他们家是有负责做饭打扫卫生的名唤翠花的使婢的,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的富阳县城应该是很不错了。
郁达夫的文人气质在这样的家庭和江南的氤氲之气中得到了滋养。纵观整本书的笔调,郁达夫洋溢着孱弱的文人气质,这种气质里又透着文人的傲骨。
由于这本书是选编,故而后文选编郁达夫回忆故乡的文章只是一些章节,打断了文章的完整性,削弱了读者的感受力。尽管这本书并非是对郁达夫全面讲解的的传记,从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杭州的气韵,杭州为文学史上江南风物的描绘提供了强大的背景和依据。
《郁达夫的杭州》 郁达夫 著 陆宗寅 编选、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