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杭州钱塘地方出了一个既能写词又能作曲的人,他就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人之一的周邦彦。
周邦彦出生在一个诗书之家,他的父亲周原一辈子没做官,但家里却藏有许多书藉。
所以周邦彦从小就得以博览群书,他尤其喜爱音乐,常常自比周郎,还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顾曲堂”。
周邦彦虽然有才华,但因为“言行不羁”,所以小的时候,他基本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不被人看好。
周邦彦稍微长大一些后,就开始外出游学。元丰二年,20岁的他来到京师汴梁,成为了一名太学生。
元丰七年,周邦彦写了一篇万余字的《汴都赋》献给皇帝,赞扬王安石的新法,宋神宗大为惊叹,让翰林学士李清臣当众朗诵。
据说,《汴都赋》中有很多字李清臣都不认识,只好读偏旁,周邦彦也因为这篇赋得以升任太学正。
几年后,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去世,周邦彦因为党争,被调往庐州做教授,但任期未满三年,中途就离任了。
宋哲宗元祐八年,周邦彦出任溧水知县,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此后近十年,他都在地方为官。
宋哲宗绍圣四年,四十一岁的周邦彦被召回京师,担任国子主簿;元符元年,宋哲宗命他再诵《汴都赋》,随后,他被授为秘书省正字。
宋徽宗继位后,很欣赏有音乐天赋的周邦彦,升他为校书郎,此后,他一路仕途通畅,担任过很多官职,做过皇家音乐机构“大晟府”的管理人。
后来蔡京当权,周邦彦因不愿与蔡京一党合作,被逐出朝廷,到地方做官,没过几年,又被罢职,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从杭州迁居到了睦州(今建德)。
方腊起义后,周邦彦回到钱塘,之后仓皇逃到西湖坟庵。
宣和三年,六十六岁后周邦彦病逝于南京(商丘),朝廷追赠他为宣奉大夫,葬于临安府南荡山。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