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桥》教学实录读后收获

《桥》教学实录读后收获

作者: 心若花木 | 来源:发表于2023-12-31 22:30 被阅读0次

阅读《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

《桥》教学实录读后收获

一、追求真实、扎实的课堂

今天阅读了黄厚江老师《桥》这一课的教学实录。感觉这堂课,黄老师上的很实。真实、扎实,处处以真实学习为重。

黄老师提到,要了解小说的人物、环境和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一定要学会抓关键词。然后就用听写的方式,抓住了两组关键词(一组是描写洪水的,一组是写人物的)。这样精心设计的听写活动,既解决了学生的字词学习,又聚焦了关键词,深入了文本进行学习,很值得借鉴。

二、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立德树人

在本课教学中,黄老师主要是抓住了三个语文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

1.让学生猜想,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老汉会对他的儿子说些什么?

2.让学生设想,老妇人前来祭奠会在丈夫和儿子的墓前说些什么?

3.如何给这座桥取名?说出原因……

我觉得这三个语文实践活动,其实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说主人公身上所具备的这种伟大品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别于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来谈人物品质的教学方法。直接说人物品质,学生可能能说得出来,但感悟其实并不是那么深刻。因为那些热烈的讨论,本质上还是“说教式的教育,只停留在言辞,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而通过设计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比如给桥取名字这个活动时。学生在取名,解释自己取的名字的含义时,就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人物形象、人物品质的思考,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初衷。这也是黄老师所提倡的共生教学,即“主张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我的新收获

今天的阅读让我明晰了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在语文课堂上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一定不要脱离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否则“立德树人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语文课就容易上成道法课。

以前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抓住课文内容中提到的一个点,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说教。以为自己做到了时时刻刻在课堂上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现在看来,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培养其实是过分的跑偏了。因为往往在这种情感式的说教时,占据了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原本应该是放在落实语文教学上的……在今天的共读讨论中,我向刘广文老师请教并明确了这个问题。真正明白了,无论德育教育做得多好,如果这种教育偏离了本堂课的语文教学目标也是不行的。否则真的就变成了语文老师要教美术、教体育了。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突出育人,更要服务于语文课程学习目标的落实。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该做的事情。

突然间觉得,原来,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将自己的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活动和立德树人这几个方面相结合起来,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经历、去体会,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才算是承担起了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黄老师写的案例和分析中,处处都能够体会得到。这种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离不开老师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也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些正是我所要学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桥》教学实录读后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ny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