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凤老师,你好。多日不见,甚是想念。至于多日到底是多少日,我想不必仔细去计算,总之还没超过一年。你是我去年夏游时所见到的最后一个同学,同时也是所有同学当中未见时间最短的那个。
我们这里最近气温颇高,已经连续两日最高温在三十度以上了。这让我在脑海中调动出了小时候的记忆,总觉得那时候过了五一就是夏天,就开始穿短袖和吃冰棍儿了。这样的记忆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从未被从脑海中抹去过。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小时候在学校里的确是从过了五一开始午睡的。
自从毕业以来,我们总共见过两次面,而这两次见面都是在去年。第一次是去年四月初我们四个人在桂林阳朔的小聚,之前已经专门写过了;第二次是去年八月中旬我从新疆直飞郑州,我们一起去了洛阳游玩。
洛阳两日,我们首先去的是龙门石窟,然后是老街和洛邑古城,最后是白马寺。其中细节不必我来描述,因你我都是当时的亲历者。那两日虽然匆忙疲累,却也充实难忘,注定会成为令我毕生难忘的宝贵经历。
一年之中见了两次,对于相隔近千里的我们来说,着实不少。但如果从毕业时算起,九年间见了两次,其实也不算多。而今即将十年了,平均下来,更是如此。
回想十四年前,我们初认识的时候还都是一打头的年纪,转眼间,时光迈着小脚过了很多次隙之后,我们的年纪打头的数字已经变成了三。这当中的差距,不用说出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切的体会。
如果要说当年对于凤老师你的最初印象,我所能想起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军训期间,四个人坐在田径场的观众席上闲聊,除了你我之外,另两人是Y和G。具体聊天内容当然早已忘记,因为大家都才刚认识不久,想来应该也并没有多少富于实际意义的话题。我只记得自己当时之所以身在那里是被拉去作陪,不知你是不是恰巧也与我一样。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你早已将这个场景忘记,毕竟时隔多年,而那又是一个再平淡不过的经历。
称你为凤老师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事情,记得在学校时,对你的称谓是凤姐。因为你的名字当中有一个凤字,而那时恰逢网络红人“凤姐”横空出世,于是凤姐叫起来便格外顺口。记得当时对于同学们的类似称谓还有峰兄(丰胸)、一哥、华仔、坤爷、伟哥、银长(淫长)、教授(叫兽)、大黄等。
四年大学期间,我们既没有一起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没有结伴一起外出旅行过,但一起上过无数堂课,一起吃过很多次饭;大学毕业后,我们既没有留在或者去到同一个地方工作,也没有频繁地联系,甚至前九年都没见过一面,但我们的联系却从未间断。
不记得具体是从哪一年的哪一天开始,我们交流的频率开始慢慢高了起来,当然也只是相对于前面几年而言。在去桂林之前,我们也曾谋划过一起去别的地方,或者去到彼此身处之地,但都未能成行。桂林之行不仅抹去了之前的遗憾,而且揭开了几个月后洛阳之行的序幕。
还记得在桂林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去爬了象鼻山,因为蒋大姐的懒惰,那天上午只有我们两个人。后来在我偶然间的回忆闪现时,总会把那时的情景与后来的龙门石窟之游两相混淆。实际上两个地方除了都有山有水之外,并无多少相同之处,大概我之所以会将它们搞混,是因为两次的心境很像,都充满着愉悦和兴奋。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还一次都未出过门,每天的活动范围几乎都在方圆一百米之内。这样的日子虽说不是不能过,但我已然有过好几次几近崩溃的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压抑出行冲动。
过了五一,夏日将近,翻看日历,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恰好是立夏节气。我想无论如何今年之内我还是出得去的,届时不管是夏游还是秋游,就算是冬游,也盼望着能如去年一样与你相见。而就算事与愿违不能实现,我想我也不会沮丧,因为我知道下一次总归不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