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不是没有边界的给予

作者: 岚升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3:36 被阅读16次
    善良不是没有边界的给予

    善良,是一种公认的美德,千百年来,被人称颂。
    善良,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面传承和育人最实质的内容,在任何一个家庭的里面,也会把教育后人善良当做核心的部分。这也是作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好人,最基本的条件。
    说到善良,往往最容易触动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如果,最柔软的部分被打动,那么对事情结果的考量,往往会因为发心善良这个基点而放下苛求!

    善良地做事情,也需要有边界。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事情的不良显现,去追溯当事人,如果看到了出发点是善良的,那么对后果的愤怒会瞬间减轻。
    这时候,变的是什么?变的不是结果,而是看结果的标准。
    善良,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善良被表面化是一种给予背后是付出,尤其是不计回报的付出,或者至少是表面看不出来回报。
    公益,是一个社会中所存在的最大善良载体。参与公益的人会惯性被视为是一群善良的人,普通的认知里面大概是这样。然而,所有的公益走对了吗?真的不一定。
    时常听说很多企业家们回馈社会,经常去帮助一些留守儿童或者山村里的孩子们。包括其他的社会性团体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我自己也曾经参与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引起了很多反思。这些停留于物质上的帮助,真的能帮到这些孩子们吗?这真的是他们最为需要的吗?
    一切没有平等做基础的给予,都谈不上善良,只是想善良的自我满足而已。如此说来,被帮的是自己。
    心中曾经种下过疑问,看到组织这些孩子们来接受捐赠的负责人,要让孩子们刻意去感恩的画面那一刻,更多看到的是施予者那高高在上的满足。真的无法真切描述那画面中,留在孩子眼中的迷茫。
    确实,有一些大山里的物质条件比较差。所以我们现在的公益更多的是在教育和医疗两个部分,那么孩子们的精神呢?
    有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她自己一直觉得定期的去向留守儿童和一些山村的孩子据进行物资和金钱上的帮助就是在做公益和慈善。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这样做的后果,居然是让这些孩子在生命之初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不平等,和对父母的怨恨。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能?
    这让他们看到了出身给自己带来生存的差距,也看到了示弱带来的他人给予的便利。却没有学会奋斗,也没有学会创新,更没有学到如何摆脱现状的能力。当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她决定换一种方式。
    由对孩子们直接的物资捐赠改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用经营企业的思路帮着他们来整合当地的优势资源。让留守孩子的父母,回到他们的身边,来给他们父母之外的任何人所给予不了的陪伴。教会用他们的自己的双手,走出一条改变物质条件的路。
    她说她想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心中能够播下一颗种子。
    互助的社会里,不仅仅只有给予和接纳,还有帮扶。为的就是跟你在一起,看到你的困难,并陪你一起走过去。在走的过程中会看到真正的困难,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点,而这些点往往靠物质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给予的另外一种定义,如果是没有边界的给予,足足可以毁掉一个人。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也会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分配产生仇视,甚至会以为自己得到就是应该的到的。
    因为他没有学会看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这个没有人教给他。
    所以,有时候的公益只是付出方的一厢情愿,享受给予的快乐,忽略了接受者以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根的文化,所以我们凡事求根本。那么善良的根本是什么?
    以为有几个原则:
    第一,对方真的很需要;
    第二,回到原点,帮到实质;
    第三,真的给得起;
    第四,给过之后能忘记。
    善良的宝贵之处是智慧,还有善良过后的忘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良不是没有边界的给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ty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