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的前世今生

作者: 笔戈科技 | 来源:发表于2015-01-14 10:50 被阅读837次

    作者:Leo Fang

    USB 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简称。在 18 年的发展历程中,USB 演化出了多种版本,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数据线类型也各不相同。

    USB 的标准是由 USB 开发者论坛制定的,为了解决数据线不能通用的问题,论坛希望用被称为「C 型」的新型数据线,来取代所有的 A 型和 B 型数据线,兼容所有的手机、平板、电脑及周边设备的接口,并将支持更快的 USB 3.1。

    再过几年,C 型数据线可能就会成为标配,到那时我们不会再需要装一抽屉各式各样的数据线了。但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我们在期待 C 型数据线「大一统」时代到来的同时,先简要回顾一下 USB 发展的历史。

    USB 取代了谁?
    在 USB 面世之前,也就是「奔 I」、「奔 II」的年代,把不同的设备连到电脑上需要不同类型的接口:

    鼠标是 PS/2 或串口;

    键盘一般也是 PS/2,或者是 ADB、DIN 等;

    打印机、扫描仪和外接存储设备等要连到巨大的并口上;

    连手柄则需要专用的游戏接口,一般位于声卡上。

    不仅种类繁杂,有些接口还需要专用的扩展卡,互相挤占空间,而且排除故障时也相当麻烦。

    为了解决这样的混乱局面,1994 年底,英特尔、康柏、IBM 和 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共同提出了 USB 标准。

    USB 1.1

    1998 年,USB 1.1 的制定,标志着 USB 时代正式拉开序幕。USB 1.1 支持鼠标、键盘等外设的连接,而且数据传输速度也提升到了约 1.5MB/s。于是,鼠标、键盘、打印机等生产厂家开始尝试在产品上使用 USB 标准,后来逐渐成为了首选。

    USB 2.0

    2000 年,USB 2.0 标准正式登上舞台,并在之后的几年内迅速普及,而且宣告了很多老一辈接口标准的终结。容量更大、速度更快、通用性更强的 U 盘的出现,导致了软盘和软驱的绝迹。被逐渐遗忘的光盘和光驱,貌似也在重蹈软盘和软驱的覆辙。

    USB 2.0 也成为了各种外部设备的温床。无线网卡,光驱、以太网接口、硬盘,这些曾经必须装在主机箱内部的东西,在 USB 2.0 标准下,它们就可以出现在机箱外,节约了机箱内部空间,且具有便携性。

    USB 2.0 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60MB/s,在这个时期,USB 接口开始全面取代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的各种旧标准接口。

    USB 3.0

    2008 年,USB 3.0 面世,把理论速度提升至 640MB/s。这样的速度不仅使数据传输更加节省时间,也足以使桌面操作系统在 U 盘和移动硬盘上流畅地安装和运行。

    至此,USB 标准已无处不在,得到了 Intel、AMD、高通等主要芯片厂商和各大科技公司的广泛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 USB 没有任何隐忧。A 型接口已经在大多数电脑上存在了 18 年,如果想升级接口类型,工程量将十分浩大。

    谁取代不了 USB?
    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也曾尝试挑战过 USB 的统治地位,但最终均未获得最后的胜利。由于具有一些独特功能,它们可能在小范围或特定设备上取代 USB,但终究无法企及 USB 的通用性。

    FireWire

    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10 年前后,苹果一直在推行 FireWire 标准。当时,FireWire 相对于 USB 确实有一些优势所在。

    比如,FireWire 设备上都自带一个多余接口,这样下一个设备就可以连在上一个设备上,所以电脑上只需要一个。FireWire 还可以双向传输数据,而 USB 2.0 只能单向。而且,同时期的 FireWire 分别是 USB 1.1 和 2.0 的 33 倍和 1.7 倍。

    但 FireWire 最大的问题在于:贵。电脑和外设都需要使用其控制芯片,在早期更是需要向苹果支付授权费。从 FireWire 400 升级至 800,数据线的标准也变了,而 USB 1.1、2.0 和 3.0 都基本上保持了向下兼容性。

    高昂的价格使 FireWire 无法具有 USB 设备的普适性,只能应用于高端设备。现在苹果已经不再把 FireWire 作为重要产品去介绍,其研发很可能已经停滞了。

    Thunderbolt

    在 Mac 产品线上,FireWire 最终被 Thunderbolt 接口所取代。虽然 Thunderbolt 标准只应用于苹果的电脑,但其实是 Intel 开发和支持的。第一代 Thunderbolt 的传输速度即为现在的 USB 3.0 的 2 倍,而且上市时间比后者的普及还早一年。

    第二代 Thunderbolt 的速度高达 1.25GB/s,是 USB 3.0 的 4 倍。据说下一代将更换接口,并把速度翻倍。再过几年,光纤将应用于 Thunderbolt,将达到 12.5GB/s。

    但它目前仍无法撼动 USB 地位的劣势,与 FireWire 如出一辙。主要是贵。苹果嘛,花得起钱,但 PC 厂商就没有这么财大气粗了。

    Intel 作为其幕后推手,本可以把控制器集成在芯片中,推动 Thunderbolt 的发展。但这需要消耗更多的硅,对于 OEM 来说成本增加,也会削减 Intel 的利润。另外,其功耗也远高于 USB,与 Intel 现在降功耗的思路不符。

    同样,Thunderbolt 现在也仅限于高端设备。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USB 已经完全满足需求了。

    未来的挑战者
    未来,将是一个无线的世界。

    而这正是 USB 面临的巨大问题:我们过去需要通过有线的 USB 完成的数据传输,现在通过无线就可以做到。云同步、蓝牙、NFC、Wi-Fi、AirDrop,有了这些方便易用的无线解决方案,USB 在生活中的浓度正在潜移默化间被稀释。

    但这些无线功能的制约因素在于:速度。当大容量文件需要传输的时候,即便是 USB 2.0 也会比上述功能更稳定、更快速。而且,解锁或越狱的时候你总没办法用蓝牙或 Wi-Fi 吧?

    无线充电的概念自从 Lumia 920 发布起就传遍了全世界,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统一标准,限制也较多,并未成为通用功能。所以,电子设备还在依赖「线」提供能源,并且,有线充电的效率也更高。而且,就算无线充电普及了,那无线充电的充电器不还是要通过线接在插座上吗?

    综上,在可预见的未来,USB 的地位仍不可取代。正如 Wi-Fi 无法使有线的以太网彻底消失一样,无线技术发展再迅速,也很难彻底取代 USB。如果 USB 能将标准进一步统一,则其统治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文章来源: A brief history of USB, what it replaced, and what has failed to replace it

    ------喜欢我,那就点击关注订阅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USB 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xc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