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自由是人的天性。而我们又往往的活在了别人的期待中。自由就不再属于自己,如何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引入“课题分离”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一段儿,青年的焦躁情绪达到了顶点。要否定认可欲求,不要满足别人的期待,要为自己活着。这位哲学家究竟在说什么呢?认可欲求不正是人与他人交往形成的社会的最大动机吗?青年心里默默的想,如果这个课题分离的主张不能说服我的话。我这一生都不可能再接受眼前的这个男人和阿德勒。
哲人说:“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即便是孩子学习父母也应该放下孩子的课题。的确,因为父母的强制,孩子并没有因此喜欢上学习。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的课题,这需要父母更明白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谁做的选择所带来的最终结果都是要有谁来承担的。
人往往是活在别人的期许中,看重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别人满意了,自己痛苦了。别人不满意是别人的课题,自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产生幸福感的事是自己的课题。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开,离自由会越来越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