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竹石,一位励志终身成长的退休阿姨。
在忙碌了一周的共读营里,每天按时写作打卡,今天又参加了写作特训营,跟着优秀的年轻人一起学习,着实有一些压力。
但是转念一想,我不要跟别人比,就跟昨天的自己比,如果进步了,这一天就是有意义的。
说起我写作的缘由,是因为读书。我从2年前在微信app里读书,每天读书一小时,在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灵魂。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我看到了像孙少平,孙少安这些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有不平凡的人生。
史铁生大半生是在轮椅中度过的,却写出了许多优秀著作,它鼓舞着我们在艰难困苦中,努力前行。
同时也读到了弘丹的《精进写作》,
她每天写400字,一个人默默写了6个多月。后来她知道一些自媒体写作平台,注册了账号,开始公开写作。
2016年,在持续创作几十万字后,她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这是她在写作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
也是因为弘丹我知道了简书这个平台,从此开始日更打卡。用这种写作方式,对自己是个督促。
记得那时还没有退休,我每天上班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我就在车上思考今天要写什么,开始写的还比较顺利,有内容可写,可是过来一段时间就找不到素材了,于是我又开始了读书。
一个人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其实是不平衡的,这种状态很难完成自我提升。
随着我日更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感觉在平时说话交流时,逻辑性更强,与别人交谈的话题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在第200天时,简书平台还发了一枚勋章。
后来简书平台一个写作老师加了我,并评价了我的文章,我有些灰心,渐渐地停止了日更。
但是我并没有停止看书,开始读传记,读历史。
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逆熵增者的头像在书页上出现,有时也点进去,看一下他的观点,也关注了他的读书账号。
每周结束他都是读书时间最多的,我心想这个人不简单,所以也点开他的公众号,看看他写的文章,有的分享确实很有道理。
我清楚的记得,我还引用他的观点,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认知的: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世界的认知有缺陷。
我当时特别有感触。提笔很快就写了一篇文章。
在今天双十一,我付费参加了逆熵增社群。转天就是共读营开营,我毫不犹豫就参加学习了。
我对逆熵学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从一个网瘾青年,变成了如今的自律达人,从上学时惧怕写作文,到日更3000字,都是利用业余8小时完成的。
爱因斯坦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逆熵学长变成了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他的周围吸引着同频的小伙伴,我也是其中的一位。
通过一周共读营的学习,我更坚定了读书、写作的决心,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希望对你有所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