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老师在群里分享《微习惯》这本书,白天没有时间听,晚上回到家,边泡脚边绘制曼陀罗边听语音分享。
对书中的观点颇有赞同。
一个人的成功,大多是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的。很有幸,老师在分享中提到我,我觉得我坚持的这些习惯,也是从很小的习惯开始的。
记得那是2017年6月份在北京学习NLP执行师三阶段,张老师让每个人找一到两个小习惯,最好每天不要超过十分钟,嵌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且要找一个搭档相互监督,要承诺如果做不到怎么办?老师举例说,比如做不到就惩罚自己发给搭档100元红包。至少坚持30天,若能坚持3个月更好。
我记得当时我约定的小习惯是每天15分钟的易体术和每天30分钟的读书,我给自己约定的时间是一年。老师说我的目标有点大,每次完成的时间量有点多,约定的时间一年,也有点长。我记得我是这样回复的,这两项我都在做,坚持的时间也超过半年了,继续约定是当时做的有点不够坚持,大概10天里会有两天的时间有些质量不够,所以想要继续坚持。因为易体术对我颈椎的不舒服有所改善,读书对我当时的学习有提升。
打卡188天后来,我和耐平姐搭档,都坚持完成了我们的习惯约定,而且质量非常高。
我当时的小习惯约的有点大,是因为我前期就有这些习惯,只不过执行的没有那么严格,偶尔会允许自己放纵,再次约定就是借助搭档的力量一起完成。这也得益于我在前期曾经参加了一个学习群,大家并没有约定要如何,只是有人做了某事会在群里打卡,有人就跟风一起打卡,我也跟过,确实感受到从众对于自己的成长的有效。
现在,我的习惯(每天必做)有:分别在三个群里分享读书,每个群大概10--30分钟不等;每天日更一篇简书,不低于1000字,尽量带心理学视角;每天一幅曼陀罗绘画作品。这几个小习惯至少需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左右。
有些朋友听到后,有的觉得我的习惯太多,目标太大,问我有没有压力。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有特殊的事情,我都会坚持完成,我觉得这是必须功课,做的过程中也比较享受,不觉得有压力。
当然,每个人的每一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难免有时会遇到意外,比如上课(结束比较晚),比如外出(当天回不来,而途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比如家人在医院需要陪护(最近这种情况比较多)等等。这些习惯的完成就会受到影响,怎么办呢?我自己的这几个习惯,也是有自己的安排的,我最看重的习惯是哪一个?就是我每天必做的五件事哪件是必须完成的?哪件可以适当停一停?
花开也靠坚持与我而言,简书是每天必须必须完成的,无论有什么例外,这个习惯最好要坚持坚持到底。所以,为了完成它,我有灵感的就写,有时间就多写一点,所以我的草稿箱里现在还存了几篇留作急用。到能完成时,绝不挪用备稿。第二是咨询师教材的读书任务偶尔一二完不成尚可。第三是自己建立的成长群的读书,可以偶尔放放水。曼陀罗作品的绘制,这个习惯需要一个特定的时间,最好有30分钟的时间,所以放在第四位。最后是曼陀罗绘画技术理论的相关分享,这是相对随缘的事儿,也可以适当放纵自己。
正因为自己对自己这些习惯都有排序,也有规划,所以就不会急,不会慌,不会乱。
而且,有些习惯坚持的已经有些时长了,比如,简书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一点,曼陀罗绘画坚持了大概一年,最长的读书坚持了一年多了,最短的也坚持了半年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不是一次就设定了这么多,最开始只有一个,慢慢的再加一个,再加一个。巩固一个,再巩固一个。这样会有信心完成多个。
我觉得我的个人心理特质方面,我的超我是比较强大的,自控力比较高,自我意识水平相对比较高,自我调节能力也尚好。所以,我对于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任务是有信心的。
可以加我,一起做搭档培养一个小习惯,这个习惯可以不必大,例如每天就读五分钟的书,比如每天就写100字。从小处着手,先做到,建立信心;再扩大目标,做到,增加信心......慢慢的,自我价值感就会越来越强,就会有信心做更多。
所以,习惯、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于自控力较强的,能按计划做到的,可以定的稍微大一点;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完成需要监督的,可以定的小一点,还可以找个监管,以协助完成目标。切忌为了面子,目标定的过大,最后完不成,影响自我效能感。
如果可以,开始之初,可以找个搭档,监督自己,也可以相互监督。还可以把自己的计划贴在墙上、书橱等显眼的位置,每天都能看到,完不成时可以“面壁思过”,等等。
总之,我们制定小习惯小目标是为了完成,为了提升自己,让自己成长。所以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小一点没关系,能完成才是硬道理。
美好的人生,从小习惯小计划小目标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