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的人总是令人反感,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周围的人感到自卑。”大家都结婚呢怎么还不结婚?大家这个年纪早就有娃了,你咋还没生?人家都在家好好带娃,你怎么还想着晋升?
其实独身比去适应一个人更容易,只是先入为主造成更多的不幸。但毕竟结婚是当今主流,所以结婚的好与坏我们看的更清楚,因为我们清楚所以选择不婚。既然我们选择不结婚就是有能力要去面对唠叨闲话催婚一些压力,关于这些压力,我就叨叨几句吧。
【一】不婚、独身=不幸福吗?
事实上,真正活得好的人,是很少很少的。多数人都是一般人,普通人。悲喜哀乐伴随一生。这种真实,不管对单身还是非单身,都是如此。
过得好不好,在于你的生活是否有更多充盈自己的事物。可以是事业和理想,也可以是兴趣爱好
说个真实事例。认识一位阿姨,这里我们称她A吧,退休多年,年近60,因为喜欢村上春树,为了想看懂日文原著而学日语...A阿姨看上去很年轻,一点不像这个年纪的人,娴雅干净,温润淡漠。她以前是市图书馆管理员,常年埋首书海中,身上有很强烈的文艺气质。常穿着素雅而清新的格子衬衫或花纹长裙,不化妆但是气色很好,白皙红润。说话动作都是轻柔含蓄,经常带着微微的笑意,很是温暖和煦。可以想见年轻时候也必是个落落脱俗的清新姑娘。从旁人那里听说A阿姨至今为止没有结婚过,始终一个人,没有孩子,没有家庭。她日常的单身生活就是学舞蹈,学日语,看书写作,偶尔独自旅行,享受着一个人的生活。我在脑海中擅自描绘出这样一个年轻时候的A阿姨:孤高冷清,沉迷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不会也不愿意跟太多人打交道,也有过几个不错选择,到最后总是分道扬镳,家人也不安,亲人闲言碎语,愈加抵抗这个世界,躲在图书馆的文字天堂。
20岁,总是心存美好想象着那位牵着手共度一生的灵魂伴侣,书籍里,电影中,各种美好的品质都加在了那位还没出现的对象;30岁,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开始害怕见到亲朋好友,开始想要妥协,开始试着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人交往,就好像写不出试卷答案的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填下解答交卷,却发现还是无法说服自己;40岁,好像过了一生一次的考试报名时间,突然有些释然,虽也有些无奈和悲伤,却开始说服自己,即使不结婚,自己也可以度过平静而简单的一生;50岁,心不再有波动,开始明白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开始微笑对待身边的人,开始感受一朵花从种子到盛开的过程,开始养一只温顺的小猫,窝在膝盖上静静看书度过一个人的周末...
也许有人会觉得A阿姨很可怜,孤苦无依。独自承担生活的辛苦和孤寂。但所有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她很幸福,来自内心安宁知足的幸福。
60岁时候的A阿姨,已经看得懂日语,会跳肚皮舞,练瑜伽,走过许多美丽的地方。我们都能感受到,她过得很平实而快乐。关键是,她能接受她自己。同时有相应的能力照顾自己。
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遇见你梦想的真爱。只会因为害怕孤独地死去而选择随便找个人,互相饲养。
在人生这个学校中,婚姻似乎是一场默认的暑假作业。只有做完了,才能进入人生新的学期。有些人一早就做好了准备,早早完成。有些人拖拖拉拉,到了最后敷衍完成。还有些人忙着精彩的暑假生活,直到别人提醒:你作业做了吗?才痛苦地想起来。
我看过了太多婚姻的悲哀,当然也见过美好的家庭。只想说:幸福本身,和婚姻并没有必然联系。其实为了嫁而嫁是很容易嫁掉的,为了娶而娶的人更是心安理得。不懂给人幸福的人,即使结了婚,依然自私得可怕。而温暖善良的人,有时候给不了你结婚证的承诺,却在每天清晨给你最真诚的笑容和依靠。
【二】不婚、独身= 无依无靠、孤独终老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独身不婚族担忧,而是周围众生的杞人忧天,他们在想:
1.难以独处,感到寂寞2.生病无人照顾,无人养老3.幸福感低
首先,不要把「独处」和「寂寞」划上等号。独处不是单身的时候才有的,即使有伴侣的人也无法避免独处。所以,不必以独处为耻,也不必以独处为荣。
记得几年前在央视看过一个纪录片,讲一个尼泊尔还是哪个国家已经年过花甲胡子花白的佛教徒,如何独自一人踏遍全球四处寻道,将一生都奉献在了自己所追求的佛教信仰旨意上。节目要结束的时候,记者抛出了最后的疑问,”那你一直都是一个人,有没觉得孤独?”。者愉快的笑了,说:”我一生都是在自己和自己玩,我很快乐。”
我想,决定了不婚独身的人,一定明白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做什么是能让自己更愉快的。
·比如收拾好房子:不整洁、不干净的房子会为你输入负能量。
·比如培养适合一个人的爱好: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健身都可以,这里面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你真心喜欢,就不会让你觉得虚度光阴。
·出去谈恋爱吧!不婚不代表没有恋爱、没有伴侣、没有性生活,只是没有长期的、固定的。甚至有的固定恋人只是住在一个小区的不同楼层,一周见上两三次,因为双方都选择了「不婚」的自由性,这样也未尝不可。
其次,其实七十岁之前如果身体没啥大毛病,自己一个人生活没问题。小毛病嘛,许多人都有,没有必要为了有人在旁边照顾就勉强自己结婚,况且你也不知道你结了婚之后,在你生病的时候那人会不会在床边照顾你!没有必要为了生病那几天赌上几十年!生病了实在动不了就请人伺候!
独身到老的话,只要年轻时候爱护自己身体,到时候还不晚。因为工作关系,我看到一部分独身主义的人,或者一直单身着的人。过得都还不错,养老这种问题,根本无法由孩子来解决,你养两混蛋崽子只不过给老来增添更多的忧虑,现在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很多,儿女在外地工作挺多也不会在身边陪伴。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就担心独身不婚族老了死后没有人给收尸。其实人死后都是一把白骨,有人收自然好,无人收,请让灵魂自由。
养老问题,其实国家现在已经开始重点抓这部分了,等你80的时候,那时候养老局面会比现在好很多。所以不用过度高估晚年的不如意。而且不结婚没有养孩子的费用,想必也可以多积攒些财富,颐养天年。
最后,关于所谓旁人眼中的幸福。我想说:
幸福来自于「方便」
·扫地机器人/ 戴森吸尘器 / 魔力擦 / 厨房纸 / 每周叫阿姨上门,打扫不费劲,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胶囊咖啡机/ 电炖盅 / 料理机,快速获得高级享受
·洗烘一体机/ 洗碗机,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身心
幸福来自于「舒适」
·软绵绵的地毯/ 懒人沙发 / 毛毯,随时温暖地窝起来
·高质量的床/ 床品 / 枕头 / 睡衣,好好享受人生 1/3 的时间
·自己喜欢的绿植/ 装饰画 / 手办摆件,提高家居空间颜值
·香氛蜡烛/ 精油喷雾,放松视觉、味觉和神经
·kindle / 投影仪,让阅读和观影变成更享受的事情
·一套好一点的蓝牙音响,一套好一点的餐具,
幸福来自于「爱好」
·创作:做饭/做手账/写作/手绘
·养育:养盆栽/种菜/养猫/养鱼
·涨知识:看书/看电影
·运动:健身/跳舞
很多人眼里好像“婚姻”都是功能性的。
为了保障晚年生活质量所以才选择“结婚”。
为了有合法的性渠道所以选择结婚。
甚至是为了能有人帮你搭理发型、挑选衣服而选择结婚。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选择了结婚或者不结婚,其实外人都没办法从中了解你的内心真正的想法。不管结不结婚,关键在于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只有明确自己想要的。
写在最后:
婚姻制度本就是后天产物,内涵三重属性:
财产制度,保育制度,性制度。
而这三重属性,都在被社会的进步逐渐瓦解掉。这里的瓦解,是说把这三种属性,从婚姻制度中剥离开来。就如同宗亲制度被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瓦解掉一样。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前提下,组合优化资产,养育后代,和满足性需求,已经越来越不依赖婚姻和家庭了。那么,不结婚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每个人都在过对自己来说完全不同的生活,外面是相同的,内在也是不同的。对有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共性,生活,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个性化体验。
一个人可以创造,两个人也可以创造,一个人也可能麻木,两个人也可能麻木,这关键在于你到底是想做高手,还是准备没保证前一步也不敢走了,这道理就是这么鸡汤,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