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观影《逆行人生》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二字。
看完《逆行人生》之后,才发现过得不好才是人生的常态。
高志磊,一个78年的程序员,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公司的骨干,没想到45岁时被公司裁员了,从此他的生活一落千丈陷入危机,他的房贷,女儿的国际学校费用,父亲的住院费用等等,一夜之间他的家庭陷入了生存危机。
他并不想送外卖,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沦为一个外卖员,但生存面前,自尊和体面不值一提,他所有是骄傲和固守被现实的困窘击的粉碎。
中年失业是最可怕的,失业就可能意味着被社会抛弃。观影的时候我心中充满庆幸与感恩,虽然体制内的工作并不能让我们富有,但最起码还可以旱涝保收,我们虽然过得清淡,但也有简单的幸福。
这部电影的关键词是“外卖员”。我之前单纯地认为干外卖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还多次鼓励儿子趁着假期去送外卖挣钱,但观影之后我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对我来说有钱没钱不重要,健康平安胜过一切。
外卖员是一个高危职业。
我们讨厌体制内的约束和限制,没想到外卖员更是被层层“剥削”,等级评比让外卖工作更卷,平台的各种考核又让外卖员被裹挟着不被尊重地去讨生活。
我们经常听到“中间商赚差价”,其实平台就是赚差价的那个人,平台的一系列考评让外卖员成了人肉机器,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但即便如此,他们还要时刻被要求保持微笑,还要上传微笑打卡,除了机器,正常人谁能做到?
中年时期的我们就像夹心面包,我们大多都是在夹缝中求生的人 ,每个人的笑其实更多的是无奈,是皮笑肉不笑。
电影中的人物是各种不幸的叠加,这有些高于生活,但又来源于生活。我感谢这部电影,最起码它让大家关注到身边外卖员的真实生活,提醒我们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当我们给别人差评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给自己评差。
高志磊在送外卖的初期,他经历各种磨难和刁难,生活简直入不敷出,他极度抓狂,他不想向现实低头,但是他又不得不低头。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其实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也经常违心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也想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但是在生活面前,我们也会逐渐失真,我们也学会了言不由衷,即便我们脱掉孔乙己的长衫,但我们依然是生活中的骆驼祥子。
电影就是一面镜子,一面多棱镜,我们总是能寻到生活里自己的影子。
高志磊是父母的骄傲,但这份骄傲也是他最大的精神压力,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位好妻子,他的父母最终与现实达成和解,无条件接纳了自己的儿子,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人又有多少?
我们的伤害很多时候并不是来自他人,更多时候恰恰是我们最亲近的家人。比如孩子成绩差,我们给孩子的是一个拥抱还是一顿训斥?我们遇到困难,我们第一个和父母说,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谈,还是我们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
高志磊是伟大的,也是高尚的,正因为他经历不堪,所以他更愿意给那些和他一样淋雨的人一件雨衣,一把伞,他更乐意去帮助他们,因为他希望他也一样能被善待。
他努力开发出小程序,他把它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最优路线,节省更多时间。
但他又是无力的,因为平台制度不改革,不做人性化管理,开发再多的软件也只是让资本用软件来治人和制人,就像他最早开发软件考评公司人员一样,他最终也是被自己的软件给考评失业了。
单王老黑最让人感动,他拼命赚钱只为那个替自己转单而出车祸致残的男孩还债;老抠拼命和时间赛跑,只吃白米饭的他只为给白血病女儿治病;阿英作为一个单身妈妈带着孩子送外卖,只为她热爱生活,为孩子谋更好的前程。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挑战,过得不好是常态,但可贵的是我们看清了生活的本质,依然执着地热爱生活。
影片中有一段令人气愤的片段,明明是自己下单写错地址,可是却以给“差评”为理由逼迫外卖员给自己道歉,果然越是底层的人,越喜欢互相为难,特别是对现实无力的人,就喜欢以欺负别人为乐,找到自己内心存在感,用这种方式转移内心的痛苦。
我也点过外卖,但是我从来不为难别人,即便是晚到半个小时,我也不会给差评,我知道我善待世界,世界也会善待于我。
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的目标和理想,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我们有钱时就过有钱的生活,我们没钱时就享受没钱的快乐。
影片最后高志磊一家卖掉了大房子,搬到了老旧小区,这是他们思想上的通透与改变,就像影片中说得那样“房子不是底线,家才是”,只要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虽住寒窑心也暖。
家是我们生活的底气,更是我们热爱的持续。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女孩买了雪糕,非要外卖小哥打开看看化没化,本以为女孩是想找茬,没想到是想让外卖小哥吃雪糕。
视频那一刻我的心也被化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愿我们勇敢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乐观积极向前走,在彼此的善意中寻找人生中最大的诗意。
致敬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
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