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以后发现,成年人的生活状态天差地别。
回到小城市,依旧是车马很慢,却少了从前身在其中的那份怡然自得。
从人们待人接物的观察中,竟也能摸到一丝脉络。
小城市的经济不发达,但凡办事都要求人,人与人之间织了一张细密的网,谁也不能撇开他人独自生存。今天你和姑妈合伙开了一家饭馆,明天就得所有曾经来往过的亲朋好友帮忙宣传、照顾生意。
小城市人们的生活,还是依照着生物的本能、往日的风俗习惯、祖先的惯例来行事,不能有一丝越矩。要知道,这么多年的经验,总是没错的,要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即便外界发生了科技变革、金融风暴、阶层变迁,只要他们不迈出去圈子,就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城市与人组成了一幅风俗画,时间来到这里,都要变缓。
小城市对人生价值的度量,通常是以成功与否为标准,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富的多寡。于是过年免不了七大姑、八大姨嘘寒问暖地打听婚姻状况、工作、收入。毕竟,成家了才能够立业。所以自然,她们并不懂工作的成就感、不挣钱的小爱好,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花钱看书学习,而不是围着火炉唠嗑分享秘事。
缓慢的节奏,日趋浮躁的人心,也许这是夹杂在转型阶段的小城市的悲哀。而我们这些返乡人,每年都要承受着格格不入的撕扯的痛苦。
停留了一周后,伴随着返程的高速,冷冻的思维渐渐才开始运转。
犹记得刘畊宏在《爸爸去哪儿》里与人闲聊时,说到娱乐圈和普通人的差别,到了他这个年纪尤为明显。
同学聚会,一眼能看出哪些是圈里人,哪些是圈外人。身在圈子里,不得不时刻保持着身材不走样,维持年轻朝气的外形。而圈外人到中年以后,多数都会看上去要比圈内人显老。
话虽直白,可他的确说出了很多中年人的现状。中年人,总逃不过掉发秃顶、体态臃肿、皮肤松弛这几个词,只不过是程度大小的区别而已。
很多时候,单从一个人的外表、衣着、谈吐,就能大致看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没错,明星有钱,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会健身和养生,有时还会通过整容来解决外貌问题。
但即使抛开娱乐明星这些极端的例子,除却外在,随着生活经历的累积、人际圈子的稳定,同一个年龄层的人与人,又何尝不是千差万别呢?
一二线城市的你,年过而立还在与人谈理想,谈爱好,定目标,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越往小城市看,即便是20多岁的年轻人,都无法逃开鸡零狗碎的生存琐事,繁复的人际关系。
曾经和你一样在外打拼的大表哥,如今已在老家买房、结婚、生子,过着平静无波的小日子。
爸妈口中的他,靠姨妈的关系经营了一家店铺,由于为人老实诚恳,顾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一年下来的收入远超过早年在外时的死工资。
而你眼中的他,皮肤黑了,发福了,肚子长出了赘肉。由于经常干体力活,一年也穿不了几次体面的衣服。过年的见面寒暄,变成了三句里不离孩子学习,店铺的收款情况,怎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同在一个微信群组里的同学,有些曾获得定居国外的机会,却选择回国任教、开公司,讨论的是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有些在外地工作,虽然上班要跨城市,但幸好赶在房价暴涨前买了房,生活也还算富足;而有些则是留在家乡做了公务员,时时分享生二胎的好处,以及又添置了几套房、几辆车。
儿时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0-100的单行线;而长大以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朋友圈子、精神状态,都能够区分出两个人的差异。由线到面到立体,有时甚至是三维和五维的差别,于是也免不了遭受降维打击。
终究成年人的差异,归因于选择的不同。
每一次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经历,让你成长为不同的人。有人选择为了生存活着,有人选择为了下一代活着,有人选择丰富地活着,有人选择永葆青春地活着。
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独自一人,踏上远行的火车。
小城市是旧时代的遗留作品,也许今天它是被旧秩序包裹着的蛋,而总有一天,它还是会被扔进未来的洪流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