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发现之前整理的文集《半生行路半箱书》中有6篇文章已经成为仅个人可见,特翻捡补齐,以保持文集之完整性。阅读过此6篇的朋友,请见谅。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03046/492429fa0e27da96.jpg)
春天不由分说地来了,哪里望过去都有一树一树的繁花。 和女儿沿着熟悉的花径穿行,一路走,女儿一路在说她正在读的《Dawn》。这真的是一本奇妙的书,一个外星人的视角看地球!之所以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谈起清华有很多高寿耄耋的老人。我是觉得人的认知边界和自控能力对于高寿很重要,而清华的很多老人确实是科学、自律地生活,最关键的,是排除外界很多喧嚣的声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体系越平稳、和谐,人的损耗越小,滋养的成份越生生不息。这些,没有智慧,没有很好地自控,都是很难有的。就是在这个话题上展开,女儿才告诉了我她的《Dawn》,里面有一些新颖的观点是怎样打动了她。听完,我觉得下周也要看一下。外星人说:人类的cancer是可以自己吸收、治愈的,是人类把自己推上了病痛和灾难之路,而且还乐此不疲,绝不停歇。外星人说:人类有自相矛盾之处,智能和阶级,人类其实是把自己的智能服务于不断提升自己的阶级上,从而造就更多的不平等,但是人类无视这些。真的听着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像《人类简史》的开篇。最近一直向女儿兜售加缪的《局外人》,顺便又兜售一下:好书就是要把我们从日常的角度抽离,一定能让人看到如果换个角度,我们以为天经地义正确的事,究竟是什么。So,《局外人》也是要看一下的。我很怀疑,每一个高寿老人的体系里,都有一个很强的回路,不仅知道自己看自己什么样子,也知道别人看自己是什么样子;不仅知道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还知道很多种看世界的方式。最后,他们便淡然、释然,知道天地大美,知道自己在宇宙苍生中的位置,知道怎样颐养天年,肉身腐朽,但是又与天地同在,真实不朽。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03046/35e85a39ecdcaf25.jpg)
清明将至,也许真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感觉一切都清明起来。今年的清明,终于能去拜祭父亲了。我的生死观,是基督教的,是《阿甘正传》的结尾:“I will not be far away.”以前和女儿去伦敦的时候,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曾经仔细读了脚下石板上的名字和生平简介。To be or not to be,其实都不曾真正远离。我们的文化避谈死亡,“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所以真的无需避讳。它和快乐、痛苦,和我们已经经历、正在经历以及将来必然经历的一样,真实不虚。今年是父亲去世的第十年,这十年里,我可能把对死亡的认知一点一点告诉了女儿。这是人生的常识,我们必然经历的,其实我唯一想教女儿的,只是这样的常识,而不是知识。女儿离开我们去上大学的时候,我只希望女儿行囊中有两样:爱和关于人生的常识。而不是一颗渴求不安的心,和想在社会阶层中蹿升的攀援。这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当我们看到《阿甘正传》的时候,一遍又一遍,都觉得它是空前绝后的。
父亲去世后,我祭拜的次数极少,很少会专门为了祭拜回去。如果你不曾觉得一个人已经远行,又何必一再祭拜?记得父亲刚去世的时候,因为在选墓地,并未即时安葬,而是把骨灰寄存在殡仪馆。有时我会一个人开车停在殡仪馆,以前我很怕这样的地方,但自从父亲的骨灰在那里,就再没有感觉恐惧,似乎只是很平常的拜访。后来选好墓地,依山面水,是父亲爱的安静所在。父亲生前喜欢树木花草,有青山绿水,有春华秋实,父亲和我的内心都是安然的。
今年清明,会带女儿一起去祭拜父亲,想让父亲看当年一遍一遍到他房间看他,一遍一遍念叨着“pig pig lying down”的小娃娃,现在已经是少年。可惜她不能看到父亲为我们做的秋千,为我们做的书架,不能听父亲讲的故事和历史,也不可能找到那个繁花似锦的院落。但是,在我们一次次的谈话里,其实一直都有父亲的影子。如果不曾有当年,又哪里会有现在。永远忘不了蔷薇花丛前的长谈,忘不了父亲一边干活儿一边教我的诗,忘不了父亲对时事的评论,忘不了父亲写给我的信。只要我们还在,父亲就一直不会远离。女儿长大的时候,会终于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忆起我们在花径中的谈话,也会终于了悟:这场谈话的真正缘起。那时,她会知道,生命是怎样传承,生死都不能分隔。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03046/10eee94623a2ef92.jpg)
父亲喜欢的花很多,我们曾经想在墓地种两株芙蓉,因为这是父亲以前在院子里种过的。后来还是选了桃树,我们的后院,曾经是不折不扣的桃花岛,五一前后,灿若云锦,一个内心里不执着于美好明天的人,是不可能为自己的孩子造一个花园的。父亲可能没想到,一树繁花,可以开放几十年甚至更久。我记下和女儿今天的谈话,是因为相信,这种联结会比繁花更久。
是为清明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