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第二十四门“简傲”,与上一门“任诞”,可以说是兄弟篇。简傲,指高傲,也就是傲慢失礼,主要也是描写名士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这一门给我的思索比较多,所以特意停步记录一番。
“简傲”一共十七则,虽都是讲名士们没有礼貌的故事,但带给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窃以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一、简傲,源于骄人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王子猷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过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目!”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活着的还不知道,哪能知道死的!”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子,从上面这个故事来看,他对顶头上司不爱答理,对所掌管的事务一问三不知。除了他个性上的玩世不恭,另外也可以看出,当时士族阶层享受着各种特权,他们常常以尊贵骄人,来表现自己高人一等。“琅琊王氏”,当时数一数二的豪门贵族,其子弟在人前总是自命不凡,轻视别人。
王子猷这样的人,放在现代,如果与己无关,我们或许还会带着一定的欣赏,觉得他率真随性、悠闲自得,但他如果是至亲,或同事,在面前晃来晃去地“摆酷”,我们还能保持淡定吗?
二、简傲,源于友情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刘公荣是曹魏名士,时任兖州刺史,王戎还在“弱冠”之年,只能算是他这位刺史的晚辈。试想一下,我和你是好友,但你当着我的面,与他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而我“始终得不到一杯”,我不恼羞成怒才怪,很可能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但刘公荣却能够如此淡然处之,其胸怀之开阔,令人敬佩。
再看阮籍解释此事的一番话,我终于有所理解。阮籍相信刘公荣不会计较,他们之间不需要任何客套。阮籍的“无礼”,刘公荣的淡然,都建立在俩人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上。把朋友当作我自己,这不是友情的高境界吗?
三、简傲,源于傲骨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绝跟司马氏合作,对司马氏的心腹钟士季不以礼相待,且冷语讥讽。钟士季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杀害。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句话对得妙,但从钟士季嘴里出来,分明有一股怨气。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果然是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嵇康的这种简傲,实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表现的是不屈从于权贵的骨气,令人心生敬意。
傲骨,是简傲的最高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