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精致的模型,美不美?
--美,但是却没有心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燃烧》,是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烧仓房》,一部耐人寻味的夹杂着悬疑、爱情等元素的精彩之作。
不同的阶层 共同的虚无
处于社会底层的做着搬货临时工的钟秀(刘亚仁饰)偶然和童年旧识海美(金钟淑饰)相遇,犹如灰色的生活透进来一道光,激起了他的欲望。俩人迅速发生了肉体接触。在海美去非洲旅行回来,带回了一个神秘的富二代ben(史蒂芬·元饰),他温文尔雅,绅士有礼。但在这看是完美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无法感触的心。从没有体验过流泪的感觉,感受不到悲伤,礼貌的微笑,整洁干净外表,像极了精致的模型。
破烂的卡车和光鲜的保时捷代表着两个不同的阶层,他们相遇认识,坐在同个桌上谈话,似乎很近,但却还是隔的很远。
海美在ben朋友面前表演“hungry舞”的时候,从ben朋友戏谑的眼神可以看出,她们只是以此取乐。而ben表面礼貌的微笑,却不时打哈欠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喜欢海美,只是享受着一种高姿态。
他们处在不同阶层,但是有着同样的虚无。他们寻找着人生的意义,寻而不得。
希望成为作家却碌碌无为的钟秀,时常呈现着呆滞而无措的神态。
物质和精神同样饥饿的海美,攒钱去非洲旅行,看到晚霞却希望就如同晚霞一样消失了,就从来就没出现过一样,无不透露着海美精神的饥饿。
感受不到悲伤的ben,是海美提到的great hungry(更深层次的饥饿)。物质的满足,精神的荒芜,只能通过寻求刺激来感受存在。ben说:两个月的节奏刚刚好,烧掉大棚才能感受骨骼深处响起贝斯的声音,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病态。
映射社会现实
亲情的冷漠
钟秀的母亲回来的原因竟是让本就贫苦的钟秀帮忙还债,母亲全程低头玩手机,时而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这样的“重逢”场景就像那头被卖掉的牛一样令人绝望。海美的亲人也同样表现出对海美不关心和冷漠,我们无从得知海美口中的井是否真的存在。但可以想象当时海美的状态就如同掉进无边黑暗的井里,无助又孤单。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整个电影都值得细细品味,叙事方式流畅而自然。前半部分许多细节的铺垫,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奖的粉色腕表和是否存在的猫都成了贯穿影片的重要线索。钟秀和ben坐在钟秀家前的谈话,又脏又乱塑料大棚意指没人在乎的落魄青年,他们的喜怒哀乐没人在乎,就算消失了,也无人在乎。此时的ben就如同一位裁决者,随意对他人的存在做出判断,而坐在一旁的钟秀却对此浑然不知。
后半段紧张和悬疑氛围的烘托都将影片推入高潮,令观众深陷其中。特别是海美夕阳下的半裸独舞,借着大麻催化下释放着自我。向上伸展,舒展自由的姿态,留给夕阳唯美的背影,让人沉浸其中。而在海美和ben离开之后,海美打来的急促而又短暂的通话,之后就联系不上消失了,本浴室满抽屉的廉价首饰,又多了一副粉色的腕表,似乎都在预示着海美的消失和本有关。
李沧东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给你自由想象空间,你看到什么便是什么。看似是悬疑剧,抛出谜题:海美去哪了?本是凶手吗?但是却没有给出确凿的证据,只是以钟秀的视角去展示,出现在抽屉里粉色腕表,急促窜跑到地下室的猫,到处寻找却看不到被燃烧的大棚,这一切都将凶手指向了本。但是凶手真的是本吗?导演没有给出答案。电影给了足够的留白,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说《燃烧》演出了我最害怕的虚无?
虚无是一种寻而不得的无力感,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
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这种无力感会吞噬人的心灵,
拼命想要抓住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直到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一种状态了。
我害怕,
因为这种虚无者不止剧中的他们,
也可能是现实中的你我。
物质和精神的饥饿,
不能成为我们堕落、暴力甚至杀戮的理由,
唯有心存善意,
学会热爱日常小事,
喂补心灵
从中得到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