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年,在干部年度考评总结大会上,集团公司一位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某些人,永远也长不大,动不动让大人领着前来要官。姑且不论说的是谁,但这么高级别的领导,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下讲起此事,一定是有的放矢,不会凭空捏造。同时,也说明一些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说到个人成长,不能单纯地认为仅仅是长了个头、增长心智,脱离母亲的怀抱,离开家庭、走向社会、成家立业这么简单。而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如何学会生活的经验和技能,融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阅历和见识,从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建功立业。记得在古交工作时,上班途中路旁的十二中学教学楼墙壁上镶嵌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未来。看后感触很深,在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孩子要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地,除了上学别无选择。我幸运地加入到这个行列,并由国家分配至古交矿区工作。而今天,同样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在家庭背负沉重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即使完成了学业,也得到社会上自谋出路,整天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建筑工地,从事着城里人不屑一顾的工作。就是城市的孩子们,也强不到什么地方。只不过有所区别的是,现在的学校好考了,录取率超过以前的十倍以上。但是,学杂费也增加了N倍,让普通工薪阶层家庭都感到压力山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当年学生的座右铭,还在突出着“勤”和“苦”,至于那“径”和“舟”在什么地方实在是有点迷惘。
照这么说,现在的孩子就没有出路?看不到前途了?其实不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信息化时代,虽然说因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农村的学生因教学质量差而考不出高分、上不了名校,但这种状况又在何时平衡过,否则还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去?反倒是孩子们的起跑线稍稍地靠近了许多(特殊阶层例外),而且城里的孩子同样地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像农村的孩子那样,家乡还有自己的一亩二分地,不定哪年赶上拆迁,还有一夜暴富的可能(想想总是可以的)。
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人才的需求,不能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新问题。铁饭碗的概念也由过去的找个好点的国营单位,一辈子旱涝保收;变成了自己手中掌握有过硬的本领,走到那都能找到吃饭的饭碗。工作单位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心追求国营单位、挤着要上这根独木桥。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也大有可为,一样能够成为众人追逐的对像。单位的用人体制也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尤其是民营单位,管你来自何方、有何背景、什么文凭学历,关键看你的本领如何,能否胜任工作、创造效益,从这点来看,每个人的起点又相同了许多。
由此,也使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正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如文章开始所述的让年迈的、曾任重要领导职务的老父亲,领着到处去找过去的下属,为自己跑官、要官的现象,尽管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已被人们所不齿,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奉劝有此想法的人,尽早补“钙”,让自己离开拐杖、昂首阔步、挺胸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