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使人头脑灵活,聪明睿智;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明理;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能给人的思想插上翅膀,让你扶摇直上九万里;读书,能让人的感情绽开花蕾,让你的生活,你的未来明艳芬芳。
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重要的任务是把学生领上阅读之路,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健全人格,树立理想,丰富阅历,陶冶情操。为此,特制定本学期阅读计划。
第一阶段:《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虽为个人回忆,但有深刻朴素的社会内容。在为数众多的现代散文创作中,它的艺术成就是创造性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王瑶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撰写的回忆性散文。虽然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但我们恰可借此让学生来了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故此,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来说,教师首先要引领他们阅读此书。
1.内容介绍,激趣导入。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比较好读的文章是写人记事类的。所以教师宜以《阿长与山海经》或《五猖会》为例介绍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方法指导,消除隔膜。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极快,很多人没有耐心来读经典作品了。并且,随着时代变迁,语言形式的发展变化,当今社会的人们也与经典产生了隔膜。教师要先鼓励学生查阅鲁迅先生的传记资料,了解他为人类,为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使得学生对鲁迅先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再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
3.读记同步,心眼合一。
因学生的智力因素和理解能力的限制,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随时记录阅读感受,思虑疑惑,以便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鼓励学生做批注,初读文学作品,要把书读厚。
4.任务探究,学习方法。
《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教师要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物,梳理篇章中描写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从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阶段:拓展阅读
在读了鲁迅的散文后,可以趁热打铁,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其阅读其他文化名人的作品:《林清玄散文》或者是鲁迅的小说集。
语文教学,阅读应贯穿始终;慢慢人生,阅读亦应贯穿始终。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书籍则会成为学生人生之路的照明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