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的介绍:
简书早期开始运营的时候的定位就非常明确的,简书的创始人林立先生喜欢写作,要做一个专注于创作的平台。
个人体验,简书的写作环境其实一点也不好(主要是功能简单,一点也不复杂,改个颜色都不能。),我主要是平常写写日记,偶尔发发牢骚,懒得在其他平台间来回切换。但就是写作环境简单,纯粹吸引了许多的用户。
写作:简单,纯粹的写作环境,能有效的激发灵感。
交流故事:体现到数据上面就是阅读量上面。
简书使用体验:
简书写作环境的设计采用极简主义风格,上手简单快速;对排版要求较高的人有点不友好,排版体验落后,后台插入图片的时候图片太大又不方便调节,功能不健全;对这些人来说,产品的缺陷就暴露的就比较严重,对特殊行业的要求满足较低,特别是设计到图片,视频的创作者。
到现在也没有切换过字体,改过颜色,系统无缝对接差,经常出错 。(大概也是站在阅读者的角度上面的吧!)
平台上面看到好多的用户发过几篇文章,大概写作环境不优越,已经逃离了这个平台,
运营策略
1.简书新浪微博联合认证
如果针对有纠结症的作者,对这种作者的诱惑力是非常强烈的,能有效刺激作者对内容的补充,针对平台上的订阅量太少太少的作者,作者感觉目标太远了的话,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刺激不到这种作者。
2.刷阅读量,刷用户量,刷订阅量:是什么动力让你关注了这么多用户,
简书用户群体机未来方向:本着读者就是作者的这一出发点,简书开始向阅读平台进军,最开始能吸引到的大部分读者基本上都是来简书的创作者。通过对阅读平台的开放,简书的读者越来越多,在简书大力倡导的“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的社区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加入了写作,这可以说是互联网独角兽成长计划中正反馈非常成熟的案例。
本来这部分群体的写作水平并不是特别优秀,现在都市生活人的压力比较大,鸡汤已经看得够够的了。
随着网速的不断提高以及4G的发展,现在更多的选择图片或视频,现在文字类的作品基本都偏向论文。
简书的内容分类:内容制造平台在不断的补充内容的时候,信息会出现多样性,合理的分类能起到对用户的引导作用,包括好多的视频网站都是这么引导的,但一定要考虑到小圈子的存在,可能这一部分群体是一个网站最忠实的用户。如何让这些信息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不单单是在文章数量的增加以及文章质量的提升。
简书上面的内容大致分为技能类文章和生活类文章,平台对平台的定位一直围绕“创作”这个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其他的平台出现或者超越;猫扑的没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微博的出现替代了猫扑的“爆料”功能。围绕“沟通”这俩个次应该支持几句话构成的信息流,如果说早期pc端对这种信息流不友好外,现在移动端对这种信息流是非常友好的,能强化双方的沟通,这种信息流的出现能很好的进入一个圈子;借助移动端得天独厚的编辑体验,这种信息流非常适合。
内容分类
对专栏的管理:很难见到平台公司对专题的支持,包括好多的ugc平台都没做好,youtube,G+在这一方面做的不错。
简书的专题管理有许多是不错的,质量较差的很少(谁闲这么蛋疼,来整这活儿),但缺乏官方平台的一个健康引导,导致许多特别优秀的专题的订阅的人数较少
简书也尝试借着通过专栏的管理来筛选优质的文章,达到人工筛选出优秀文章的目的。
简书出现专栏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对内容进行上游和下游文章的联结,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一种门类,更好的对读者进行内容推荐,但有一个小细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简书专题里面对投稿的每篇文章撰写一些推荐语,显得不会那么单调。
平台对专题的管理简信:这里提醒你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投稿又没通过。
专题:通过对专题的创建及管理,能很好的对一个门类的东西进行完善。能满足作者对读者基数的要求,又能保证用户浏览到自己需求的文章。读者接触到优秀文章只能通过首页,关注的专题页和关注的作者主页。所以在内容分发设计上面还是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正常情况下(把简书当成一个流量获取渠道),在简书上写书的要么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转化成粉丝再转化到其他平台上上面,必须通过不停的投稿,夸张又不过分的标题去吸引读者,题材上面必须既能满足用户的遐想还不失对用户的激励,我坚持下来能做到你也能。简书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可以当日子本写东西,但这个功能相比印象笔记的功能就比较弱了;印象笔记主打“高效”,在产品设计上已经采用各种效率模型进行了设计优化。
好比如一些产品运营类的文章,这部分群体特别少,文章鉴别度高,就要求作者的功底要硬,对一个网站,一种现象要分析透彻。难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但粉丝的忠诚度都是非常高的。
但问题是优秀的作者凭自身的影响力已经有自己的公众号或网站了,不需要或没必要在简书上面寻找读者。
微信公众平台封闭的环境,很容易让自己的读者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朋友非常乐意把好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微信公众号有朋友圈这一天然优势。
从单纯的设计角度应该出现,关注人数,推荐指数等重要信息。
个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麻烦:
1.没有搜索设置,信息不易检索,有一种情况是在首页搜索已发布的文章
2.没有删除预览设置,不利于分析对比(致命的缺点),这点对创作有点小困惑。
3.不能使用快捷键,一款编辑软件居然不能使用快捷键;因为采用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没有太复杂的操作流程,能让用户更加放心的书写。
4.后台编辑界面没有搜索设计,如果篇幅较多吗,或者时间较长的文章检索起来是一件麻烦事。
5.后台编辑界面的排序没有更好的设计,或者说太单调;应该可以设置自己对自己写的文章的满意度的情况以及一些小元素。
简书在文章页面的设计:
1.配图环境差,图不达意思
2.没有上一页,下一页,以及推荐页的模块设计
3.简书的整体功能有好多是没有激发出来的。比如数据分析
简书写作功能优点:
三栏设计,页面占比大,不浪费视觉空间,视觉扫到的地方,都有内容。
云备份,出去心理担忧,强迫症良心设计,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写一个字保存一下了,把省下来的时间以来写作了。
编辑简单,更改方便:比较适合菜鸟级别的用户,编辑起来就和在编辑txt格式一样;对于想使用快捷键等高级功能的,对不起您有有本事自己开发一套吧。
简友圈:简友圈互动效果较差,信息流中垃圾信息太多;这样讲的话,未来的确有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版块对维系用户之间的链接,以及有效信息流都有非常重要的信息。
注意:在简书写的每一篇文章要注意投稿到首页,质量要简练,要有吸引力。这才可能会有阅读数量
tip:简书未来要设计的是对原创的支持,以及内容分流的设计。以及培养用户搜索行为的习惯。
简书打造的社区氛围:
1.社区kol的打造,比较成熟的有小六,纯银等等,内容跟多的和金钱,权利挂钩。我韩旭韩大爷默默的,居然没什么阅读量。
2.对简约作者的维护,简书群的维护,以及简书出版计划等等。
3.整体的氛围是激励别人每天写1000字,喷子较少,评论更多的是对别人的鼓励等等。
功能引导:这里有一个功能引导,以及使用习惯的问题;一个是主流的功能使用习惯,一个是引导的功能介绍。
1.收藏:图中红色的箭头为简书收藏,放在最右边,太难找了。平常也用不到收藏里面的功能,首先整体文章的质量就不太好,毕竟能看到优秀的文章并且适合自己的概率太小。
2.添加到专题:暂不要求做到智能匹配,能有个推荐专题排行也是非常好的。这里也暴露出简书在数据统计这块以及数据溯源的问题比较严重。
3.分享的情况:举个例子,如果分享到朋友圈的引导与是作者的介绍,效果要比下载简书app的效果好等等。另外也能有效的统计用户来源以及作者后台数据等等。
敢接触确实不太容易上手每款产品在产品使用上都存在一定的磨合期,包括简书也一样,但简书在产品的设计细节上面有待提高,好多按钮隐藏的都比较深。早期的版本使用起来还凑合,最近的版本难度系数就比较高了。
信息的时效性的解释现在发布的和过去发布的信息被分为俩个频道,过去的信息不易推荐。简书在对信息的时效性设计上面也没怎么进行优化,导致的局面就是好多优秀的文章都会被沉下去,拥有经典基因的文章也不会长久推荐下去。信息产品都带有这种产品的属性,只不过在早期产品设计环节没有被重视罢了,youtube在信息时效性上面处理的就非常及时。
思考:1.简书能否也设计类似于今日头条的“头条指数”
一开始,自己感觉这个平台的写作环境比较简单,也没想着要分享出来,包括我后来看到好多的用户写了还几十的字,没有阅读量以及互动等情况。他的定位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我的这种需求产生,其一是这个平台的衍生需求,其二是这个平台没有做引导(没打扰用户,很少有这么干净纯粹的平台的了)。这种问题的应该考虑到一个阅读情况,简书在这方面引导设计以及板块设计上面应该要多多加强。
2.用户逃离简书这个平台的可能性。现在来看,简书的整体用户还是不太成熟,理想化比较严重;
3.简书这个平台与一些小的平台都有同样的问题,他们在处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上没有进行过度的设计。用户发表完一篇文章后,很快就会被其他的文章覆盖掉,往后的时间轴这篇文章很难被翻出来供其他的用户浏览。youtube与今日头条就弱化了信息流的时效性,让优秀的信息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单单是互联网时代下我们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信息流,如同千百年来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书籍,好的东西都是值得多看几遍的,好的东西不会再历史的车轮中泯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