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布莱恩特:家的呼唤

作者: 霜寒烈日 | 来源:发表于2015-12-03 05:35 被阅读826次

    科比习惯性地望了一眼斯台普斯中心上方巨大的屏幕,还剩10.5秒,还差1分。

    星空一样璀璨的球馆顶棚,以及星空一样璀璨的历史记忆,一如20年之前他第一次踏入这里时的那样,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除了他亲眼看着升起的五幅总冠军旗帜,以及34号退役球衣。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他的身边,充斥着整个球场两万多名观众沸腾的欢呼声。在刚刚结束的一次进攻中,他在保罗·乔治(一个希望从他手中接过火炬的年轻人)的面前手起刀落,投入了为湖人保留下最后一丝希望的三分球。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不同的是,人们居然在比赛最紧要的关头,看到了他如此放松的笑容。

    他在笑,他的对手在笑,他的妻子也在笑。

    这会不会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他这样的表演呢?

    天知道。

    这是北京时间2015年11月30日,这个球场上曾经最恐怖的杀手在早些时候宣布了将在赛季后退役的决定。

    于是,比赛变成了告别演唱会,变成了漫长而盛大的退役仪式,从这一天起,以后都是。

    我至今仍不愿相信,他真的要离开了。

    下一个回合,球队仍然把球交给了他。今晚,如果湖人有机会赢下这场胜利,那个执刀的人应该是他,球迷是这么希望的,球队也是这么希望的,20年来,一直如此,甚至在他刚进联盟时就是这样。

    科比拿到球,还是面对着紧贴着自己的保罗·乔治,在三分线外两步的距离强行出手,球直直地飞出了底线,败局已定。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科比仍然微笑着,他投进过那么多奇迹般的绝杀,但是投丢的或许更多。从刚进联盟的时候起,这个基本上没什么朋友的少年就近乎偏执地想要担负起所有责任,一个人。

    1997年西部半决赛第五场,做客盐湖城的湖人面对着1比3落后的绝境,他们在落后20分的情况下拼了命地把比分咬到了第四节,而付出的代价是奥尼尔和霍里被犯满罚下。比赛结束前11.3秒两队战成87平。球队当家控卫范·埃克塞尔从奥斯特塔格手中断球,马上叫了暂停。上一场和范·埃克塞尔在替补席上撕破了脸的主教练哈里斯将最后一投安排给了18岁的新秀科比·布莱恩特。比赛还剩4秒,运球至前场的科比加速突入禁区,在拉塞尔面前强行跳投出手。

    球被准备抢篮板的马龙直接拿下——“三不沾”。

    无论是对于一个青春期里的少年还是任何职业球员来说,挽回声誉的最好机会就是在接下来的加时赛中拯救球队。这个自小就把篮球视为一切的孩子面对着拉塞尔——在一年后因为单防乔丹而“名留青史”的防守专家——连续在三分线外强行出手,结果篮球全部径直飞出底线。

    他消耗掉了球队在最后一分钟内的两次出手机会,盐湖城达美航空中心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TNT的解说员并不想苛责这个年轻的新秀,但是他们无法掩饰本能的笑声。科比沮丧地摇着头,走到替补席,坐下,躲开所有人。

    退场的时候,奥尼尔用胳膊勾住了科比的脖子,陪他一起走进更衣室。奥尼尔在自传里说,那时他就知道,这个孩子终有一天将成为一名伟大的球员,所以他对科比说:“看看这些嘲笑你的人们吧,我们迟早会报仇雪恨。有朝一日所有人都会尖叫着喊出你的名字。接受这场失败,吸取教训吧。”

    后来每当科比在季后赛与犹他爵士相遇,盐湖城当地的报纸时不时地就会提起此事。其实即使没有人提及,换做任何人也永远无法忘记这样的耻辱,何况怎么会没有人提及呢。科比08年在盐湖城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当时走在大街上都会有球迷冲他喊:“嗨,‘三不沾’投得不错啊!”

    后来传为佳话的故事是科比整个夏天都在球馆里训练,他要报仇雪恨。

    这很容易理解,年轻人会把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何况是如此的奇耻大辱。但是对于科比,可能不仅仅是自尊的问题。

    在科比的纪录片《缪斯》的开头,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做过最恐怖的噩梦,就是我在篮球场上,体育场爆满,我在进攻投篮,像被卡住了,我跳不起来,被黏在地上。我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于是我努力控制我的梦。你能跳过去,你能冲过去,你能进攻投篮,但不管我多努力,我的腿还是太沉,我跳不起来。”

    根据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与其说梦是像一般人所谓的对将来的预示,不如说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梦是过去经验特别是儿童时期那些被压抑和排斥的潜意识欲望的复活。

    欢呼的球场,无法完成的投篮,虽然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但身体就是做不到——这次创伤给了他一生的恐惧。

    无非是输了一场球而已,无非是被人嘲笑了一次而已,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拿了这么多荣誉,得到了这么多欢呼,还是会在潜意识里落下阴影?

    因为这个孩子,除了篮球,真的一无所有。

    科比·布莱恩特的父亲乔·布莱恩特也是NBA球员,虽然不是巨星,但也有一定影响力。很自然地,科比从幼年时就开始接触篮球,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或多或少地都会烙下父亲的痕迹。后来,科比随着父亲来到了意大利,那时他只有6岁,正是开始上学的年龄,也是最初开始有“社交”概念的年龄。为了上学和融入社会,科比学习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甚至开始学习足球,但是他毕竟是个外国人,而且是黑人,被欧洲人完全接受并没有那么容易。

    1991年,乔·布莱恩特宣布退役,他们全家回到了美国。科比来到了家乡费城郊区的劳尔梅里恩,就读于当地的劳尔梅里恩高中。从开始系统地认知世界的时候,科比就一直接受着意大利文化的熏陶,所以不可避免的,他在费城当地的黑人文化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科比发现,在这里,没人帮得了他,能帮助他实现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些需要的,只有篮球。

    打过球的人都知道,要赢得尊敬,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宰这块场地。

    很幸运,这个他很擅长。

    到了高中四年级,科比拿到了可以拿到的一切。在毕业舞会上,他的女伴是当时业已成名的R&B女歌手布兰迪·诺伍德。他看上去终于可以摆脱掉从小到大一直如影随形的孤独感了。

    如果他像周围所有人那样规规矩矩地去上大学,然后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也许真的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也许我们在那样的一个平行时空里再谈论到这个马上退役的球员也会很感叹“时间总是那么快啊”,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但科比·布莱恩特这个人也许会因此而拥有一个平淡幸福的世俗生活。

    值得么?

    我们无权替他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球迷,也许我们应该庆幸,他没有按部就班地生活。

    在一群女孩子的欢呼声中,高中刚毕业的科比装模作样地走到台前,宣布了一个“决定”:他要直接参加NBA选秀。这个动作就如同他的前辈——前一个直接进入NBA的高中生——加内特标志性的拍镁粉动作一样,被后来者兴致勃勃地效仿着。

    自己的潜力和父亲的人脉保证了他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洛杉矶湖人,他幼年最爱的球队。作为一个没经历过大学教育就步入职业联盟的孩子,身处世界娱乐中心的科比首先要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和24小时不停歇的镁光灯,然后是刚才提到的,如爆炸般刺耳的欢呼和嘲笑。

    他肯定知道这条路难走,但他肯定没想到过原来这条路这么难走。

    当然,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

    刚进联盟时,科比不会有很多朋友。拜托,他还是个孩子。人们说世间有四种友情最真诚: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有哪一件是同事们能和科比扯上关系的?

    时间又回到了四年前,要想获得尊敬,只能主宰这片场地。但是在这个星球最顶尖的球场,要谈“主宰”谈何容易。

    科比在选秀中不是状元,也不是榜眼,仅凭第13顺位在湖人一开始是得不到首发位置的,一切要从替补席上开始。但出发点对于科比来说不是问题,他的眼里只有目标。怎样才能爬到顶点呢?科比把目光投到了统治者的身上——迈克尔·乔丹,既然我自信自己天赋不差,那就按照他的路数来走好了,他能做到,我就也能做到。

    于是乔丹有一天发现公司里出现了一个处处都在模仿自己的同事。

    好在我快退了,要不然打死你。

    不过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个方法很有效,科比接下来顺利得到了首发的位置,并在乔丹退役后,跟随奥尼尔一起击败了乔丹的宿敌雷吉·米勒,埋葬了家乡费城的图腾阿伦·艾弗森,完成了三连冠的王朝伟业。

    但他衣锦还乡,在费城瓦乔维亚中心举起自己的第一座全明星MVP奖杯的时候,家乡父老送给他的却是震天的嘘声。他们怨恨眼前这个从费城走出来的孩子亲手毁掉了自己家乡球队夺冠的希望。

    科比的笑容尴尬地凝固在了脸上,他感觉自己被家乡抛弃了。

    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周而复始,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科比意识到,事已至此,想要拥有自己的家,就得亲手建造一个。2004年,随着夺冠的失败,湖人开始重建。湖人拒绝接受已过巅峰的奥尼尔的长约要求,把黄袍披在了科比的身上。

    科比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说,这块地方属于我了,但是他接手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除了他以外,只有号称“左手魔术师”但实际上并不是魔术师的奥多姆算得上帮手。科比每一场都得红着眼和对手拼命,慢慢地成绩有了起色,他们进入了季后赛,甚至可以把如日中天的菲尼克斯太阳逼到3比1的绝境,但是谁都明白,这样靠科比一个人一场40分一场50分地硬啃才能取胜的球队是没有未来的。直到2008年,湖人在一桩当时看起来简直像抢劫但是现在看起来其实是双赢的交易中得到了保罗·加索尔。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上,已经做了4年队友的科比和加索尔作为对手站在了同一块场地上。两人因为同一个球抢到了一起,央视解说员于嘉惊叹:“两个湖人队的队友抱在了一起,两人都明确知道对方会在哪里出现,恐怕只有夫妻之间才有这样的默契。”

    所谓无腐不成书,要么这届奥运会怎么开在伦敦呢。

    但是在科比的生命中,好像从来没有过一个人如加索尔这般的“亲密”关系,甚至包括父母,这是为什么呢?

    科比出生在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里,他的父亲作为体育界的名流,无论金钱和地位都有保证。所以父母在科比的婚事上一直讲求要门当户对,据说他们甚至为科比和小甜甜布兰妮牵过线,但可惜布兰妮不喜欢这个闷头小子,总之无论如何家境一般的瓦妮莎是进不了科比家的门的。但是感情这种事,一旦对上眼谁也管不了,科比为此和父母闹翻,据说婚礼上都不见男方家长。

    之后科比还和母亲闹过财产纠纷。科比的妈妈帕梅拉希望在2013年的母亲节前科比能出钱再为她买一套房子作为礼物,科比只愿意出一半的钱,于是帕梅拉卖掉了科比珍藏的纪念品用来弥补剩下的一半(这纪念品得多么值钱),科比起诉到了法院,希望能追回损失。

    这事大概就是这么个事,按中国人的价值观来看,你妈妈问你要房子,你把自己卖了也应该满足她,但美国人的事情,你们评价吧,科比也不缺这点骂。

    在这个时候还给科比这么招黑是不是不太好,我只是想说他和父母的关系肯定算不上多亲近。

    科比和妻子的关系更不必多说,鹰郡事件是他一生的污点,虽然法院最终判决性侵犯罪名不成立,但是在广大科黑心目中自有公正的审判。我也无从知晓科比当时为什么要跑到那里去睡一个酒店服务生,但是毕竟通奸也是实实在在的犯错。虽然之后的发布会上瓦妮莎握着科比的手,看着科比悔过流泪,但是夫妻之间的事情毕竟只有夫妻之间才能知道。

    前面说过,科比刚进联盟的时候只有18岁,和大多数人是交不上朋友的,所以算得上关系好的都是埃迪·琼斯这样的大哥或者前辈,况且像科比这样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一般的个性,从事同行业的人如果不能达到和自己相近的水平,他们是看不上的,所谓“高处不胜寒”,所以能称的上“亦敌亦友”的,也只不过艾弗森、麦克格雷迪等寥寥数人。至于从前的队友们,要么是碌碌之辈不足挂齿,要么像奥尼尔这样为了地位和利益相互纠缠,不欢而散。

    直到加索尔的到来,科比才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同志加兄弟”的感情,所以当日后加索尔地位开始动摇的时候,科比每一次都是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当然,他和奥多姆也是一起共过患难的,虽然没能阻止交易,但是在奥多姆吸毒过量生命垂危的时候,科比也是第一时间飞到医院在身边守护。

    这个男人其实是有情义的。

    只是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在艰难地击败凯尔特人夺得两连冠以后,仿佛一夜之间,科比的身体开始衰老了下去。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在2009年科比和奥尼尔在全明星赛时上演“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时候就已经有所预兆,成熟是衰老的先声。当然他这样的人是绝不会轻易服老的,既然乔丹35岁时还是无所不能,就说明有尝试的可能。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想要忤逆自然规律的偏执狂——

    你们凭什么说我不行?十几年我一直是这么走过来的。

    然后奥多姆离开了,加索尔也离开了,又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周而复始,他终究还是没能逃出这个圆。

    只是这一次,他再也无法主宰这块场地了。

    “我做过最恐怖的噩梦,就是我在篮球场上,体育场爆满,我在进攻投篮,像被卡住了,我跳不起来,被黏在地上。我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于是我努力控制我的梦。你能跳过去,你能冲过去,你能进攻投篮,但不管我多努力,我的腿还是太沉,我跳不起来。”

    正如他最担心的那样,他终于越过界了。

    “啪”。

    他知道,该结束了。

    无论科比最终是否找到了他在这块场地上想找到的那个答案,他的使命都已经结束了,剩下的时间属于球迷。他的球衣会成为满天星辰里的一颗,悬挂在后来人的记忆里;他的雕像会竖立在斯台普斯中心,等待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向父母询问“这是谁”;他的名字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符号,偶尔被人提及,然后谈论一下历史的局限性。

    但我真正好奇的是,从幼时到现在,这个男人的生命里只有篮球,他的一切几乎都是篮球赋予的,退役了之后,他会干什么去呢?

    照顾孩子?

    在产生代沟之前,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然后他可以看着自己的女儿被男生追,谈恋爱,结婚,生子,慢慢老去。也许一生平平淡淡,也许不是,一如她老爸当年。

    当他垂暮的时候,可以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坐在斯台普斯中心的人堆里,看着场上生龙活虎的少年,微笑着说一句:

    还是家里好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比·布莱恩特:家的呼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cshttx.html